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681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包括:发热盘、壶体、密封层和防刮件;壶体的底部围设在所述发热盘的第一环形面外围,且所述壶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环形面之间间隔地设置以形成间隔槽,所述间隔槽容置有密封层,以将所述发热盘和壶体密封连接;所述防刮件位于所述壶体内,并位于所述密封层的正上方,所述防刮件用于遮盖所述壶体。沿袭壶体的底部围设在第一环形面外围的结构特性,并通过密封层对间隔槽进行填充,以保证壶体发热盘之间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基于此,通过将防刮件设于壶体内,并设于密封层的正上方,从而能够对密封层进行保护,以防止其被清洁工具刮伤或刮破,因而不易产生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壶身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玻璃壶加热装置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以电热水壶为例,为了提高其美观性,以及为了便于用户看清饮用水的加热情况,将玻璃壶作为电热水壶的外壳。而为了可靠地完成发热盘与壶体之间的固定,一般通过胶水将两者粘接在一起,且胶水位于壶体的底部。因此,清洁时,对玻璃壶与发热盘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摩擦清洁时,也容易因此刮伤胶水(胶水凝固为硅胶层,即密封层),从而容易产生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密封层不易被刮伤,因而不易产生漏水问题。

2、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盘、壶体、密封层和防刮件;壶体的底部围设在所述发热盘的第一环形面外围,且所述壶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环形面之间间隔地设置以形成间隔槽,所述间隔槽容置有密封层,以将所述发热盘和壶体密封连接;所述防刮件位于所述壶体内,并位于所述密封层的上方,且遮盖所述密封层。

4、进一步地,所述防刮件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间隔槽内。

5、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层、所述第一环形面和所述壶体的底部至少一者与所述防刮件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防刮件的局部被夹设在所述第一环形面和所述密封层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防刮件环绕所述壶体的周向进行延伸,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防刮件具有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弹性变形部,所述密封层、所述第一环形面和所述壶体的底部至少一者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性变形部用于抵接所述壶体的底部或所述第一环形面。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变形部之间形成弯折部进行过渡,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变形部之间形成变形补偿空间,所述变形补偿空间的开口朝下;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密封层沿重力方向间隔地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主体部和多个触角部,多个触角部环绕所述主体部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所述触角部向下扎入所述密封层内。

10、进一步地,所述防刮件环绕所述壶体的周向进行延伸,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防刮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面,或者,所述防刮件套设于所述壶体的底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盘还包括底壁和第二环形面,所述底壁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面和所述第二环形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面和所述第二环形面连接;所述壶体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面和所述第二环形面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环形面、所述底壁、所述第二环形面和所述壶体的底部共同围城涵盖所述间隔槽的密封区域,所述密封层容置于所述密封区域。

12、进一步地,所述壶体为玻璃壶;所述密封层采用胶水材料制成。

13、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4、沿袭壶体的底部围设在第一环形面外围的结构特性,并通过密封层对间隔槽进行填充,以保证壶体发热盘之间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基于此,通过将防刮件设于壶体内,并设于密封层的正上方,从而能够对密封层进行保护,以防止其被清洁工具刮伤或刮破,因而不易产生漏水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盘(1)、壶体(2)、密封层(3)和防刮件(4);壶体的底部(21)围设在所述发热盘(1)的第一环形面(11)外围,且所述壶体的底部(21)与所述第一环形面(11)之间间隔地设置以形成间隔槽(5),所述间隔槽(5)容置有密封层(3),以将所述发热盘(1)和壶体(2)密封连接;所述防刮件(4)位于所述壶体(2)内,并位于所述密封层(3)的上方,且遮盖所述密封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件(4)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间隔槽(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3)、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壶体的底部(21)至少一者与所述防刮件(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件(4)的局部被夹设在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密封层(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件(4)环绕所述壶体(2)的周向进行延伸,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防刮件(4)具有连接部(41)、与所述连接部(41)连接的弹性变形部(42),所述密封层(3)、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壶体的底部(21)至少一者与所述连接部(41)连接,所述弹性变形部(42)用于抵接所述壶体的底部(21)或所述第一环形面(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与所述弹性变形部(42)之间形成弯折部进行过渡,以使所述连接部(41)与所述弹性变形部(42)之间形成变形补偿空间(43),所述变形补偿空间(43)的开口(431)朝下;所述弹性变形部(42)与所述密封层(3)沿重力方向间隔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包括主体部(411)和多个触角部(412),多个触角部(412)环绕所述主体部(411)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所述触角部(412)向下扎入所述密封层(3)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件(4)环绕所述壶体(2)的周向进行延伸,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防刮件(4)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面(11),或者,所述防刮件(4)套设于所述壶体的底部(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1)还包括底壁(12)和第二环形面(13),所述底壁(12)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第二环形面(13)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第二环形面(13)连接;所述壶体的底部(21)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第二环形面(13)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环形面(11)、所述底壁(12)、所述第二环形面(13)和所述壶体的底部(21)共同围城涵盖所述间隔槽(5)的密封区域(6),所述密封层(3)容置于所述密封区域(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2)为玻璃壶;所述密封层(3)采用胶水材料制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盘(1)、壶体(2)、密封层(3)和防刮件(4);壶体的底部(21)围设在所述发热盘(1)的第一环形面(11)外围,且所述壶体的底部(21)与所述第一环形面(11)之间间隔地设置以形成间隔槽(5),所述间隔槽(5)容置有密封层(3),以将所述发热盘(1)和壶体(2)密封连接;所述防刮件(4)位于所述壶体(2)内,并位于所述密封层(3)的上方,且遮盖所述密封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件(4)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间隔槽(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3)、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壶体的底部(21)至少一者与所述防刮件(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件(4)的局部被夹设在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密封层(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件(4)环绕所述壶体(2)的周向进行延伸,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防刮件(4)具有连接部(41)、与所述连接部(41)连接的弹性变形部(42),所述密封层(3)、所述第一环形面(11)和所述壶体的底部(21)至少一者与所述连接部(41)连接,所述弹性变形部(42)用于抵接所述壶体的底部(21)或所述第一环形面(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壶身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与所述弹性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美扬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