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态支护桩的,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对于河道或水域的生态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部分比较杂乱的河道或水域,由于杂草丛生且河岸地势复杂,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随着水流的持续冲刷,河岸边的砂石泥土会不断流入河道或水域内,这不仅导致了泥土流失,而且使得河道或水域面积会不断缩小,影响河道或水域的蓄水、储水、排水等功能。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沿着河岸边植入支护桩,支护桩并排布置且相邻的支护桩彼此紧挨,从而能够将河岸与河道或水域隔开,实现对河岸的有效防护。
3、然而,这种方式下由于支护桩之间是密集排布的,因此支护桩的用量非常之大,进而导致生产制作、施工的总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护桩采用密集排布的形式布置时用量较大,导致生产制作、施工的总体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相邻的所述支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2),所述挡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1)的限位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护桩(1)的榫卯槽(4)和设置于挡板(2)的榫卯头(5),所述榫卯槽(4)沿竖向开设于支护桩(1)的朝向相邻支护桩(1)的侧面且榫卯槽(4)贯通至支护桩(1)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2),所述挡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1)的限位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护桩(1)的榫卯槽(4)和设置于挡板(2)的榫卯头(5),所述榫卯槽(4)沿竖向开设于支护桩(1)的朝向相邻支护桩(1)的侧面且榫卯槽(4)贯通至支护桩(1)的上端面,所述榫卯槽(4)的槽宽沿靠近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榫卯槽(4)的截面形状呈锥形;所述榫卯头(5)分别沿竖向设置于挡板(2)的两端,所述榫卯头(5)的截面形状与榫卯槽(4)相对应,所述挡板(2)两端的榫卯头(5)分别配合连接至相应的支护桩(1)的榫卯槽(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槽(4)的槽底与槽壁之间设有圆角,所述榫卯头(5)朝向榫卯槽(4)的一侧设有相应的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凸台(3),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搁置于相应的凸台(3)上的嵌槽(21)。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康,李震涛,刘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上善润物浙江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