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467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6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相邻的支护桩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挡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相邻的支护桩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的限位部上方。上述方案通过将支护桩设计为间隔布置于河岸边,并在相邻的支护桩之间设置沿竖向排布的挡板,从而有效降低了支护桩的总体需求量,降低了生产与施工的总体成本,而且挡板与支护桩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实现连接,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确保了挡板与支护桩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此外,位于最下侧的挡板搁置于相邻支护桩的限位部上方,从而相邻支护桩之间的挡板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水位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态支护桩的,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对于河道或水域的生态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部分比较杂乱的河道或水域,由于杂草丛生且河岸地势复杂,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随着水流的持续冲刷,河岸边的砂石泥土会不断流入河道或水域内,这不仅导致了泥土流失,而且使得河道或水域面积会不断缩小,影响河道或水域的蓄水、储水、排水等功能。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沿着河岸边植入支护桩,支护桩并排布置且相邻的支护桩彼此紧挨,从而能够将河岸与河道或水域隔开,实现对河岸的有效防护。

3、然而,这种方式下由于支护桩之间是密集排布的,因此支护桩的用量非常之大,进而导致生产制作、施工的总体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护桩采用密集排布的形式布置时用量较大,导致生产制作、施工的总体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相邻的所述支护桩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相邻的所述支护桩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的限位部上方。

3、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通过将支护桩设计为间隔布置于河岸边,并在相邻的支护桩之间设置沿竖向排布的挡板,从而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支护桩的总体需求量,降低了生产与施工的总体成本,另一方面挡板与支护桩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实现连接,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确保了挡板与支护桩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此外,位于最下侧的挡板搁置于相邻支护桩的限位部上方,而相邻支护桩之间的挡板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水位进行调节,从而避免了挡板的总高度过高导致浪费,或者挡板总高度过低导致无法分隔河道与河岸等问题。

4、作为优选的,所述榫卯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护桩的榫卯槽和设置于挡板的榫卯头,所述榫卯槽沿竖向开设于支护桩的朝向相邻支护桩的侧面且榫卯槽贯通至支护桩的上端面,所述榫卯槽的槽宽沿靠近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榫卯槽的截面形状呈锥形;所述榫卯头分别沿竖向设置于挡板的两端,所述榫卯头的截面形状与榫卯槽相对应,所述挡板两端的榫卯头分别配合连接至相应的支护桩的榫卯槽内,锥形的截面形状不仅使得榫卯槽和榫卯头之间连接紧密,而且确保了榫卯头不会从榫卯槽的槽口位置脱出,有效提升了挡板与支护桩在横向上的连接稳定性。

5、作为优选的,所述榫卯槽的槽底与槽壁之间设有圆角,所述榫卯头朝向榫卯槽的一侧设有相应的圆角,从而一方面便于榫卯头与榫卯槽之间的对准与装配,另一方面圆角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榫卯头和榫卯槽相互间的内应力,确保榫卯头和榫卯槽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6、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凸台,位于最下侧的挡板的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搁置于相应的凸台上的嵌槽,从而通过凸台与嵌槽的配合确保位于最下侧的挡板能够稳定地连接在相邻的支护桩之间。

7、作为优选的,位于最上侧的挡板朝向河道的一侧或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预制图案,预制图案优选为以刻制的形式设置在挡板的侧面,预制图案的样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例如可以是花纹也可以是标识。

8、作为优选的,位于最下侧的挡板的下侧呈锯齿状结构,锯齿状结构使得位于最下侧的挡板能够更为省力地插入河岸的泥土中。

9、作为优选的,所述挡板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排水孔,排水孔可供水流穿过,确保挡板靠近河道一侧的水位和靠近河岸一侧的水位不会差距过大。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水孔朝向河岸的一侧覆盖有反滤袋,所述反滤袋为透水材质,所述反滤袋内填充有滤材,反滤袋的设置能够减少河岸边的泥土通过窟孔和导孔而进入河道的问题,进一步避免了泥土流失。

11、作为优选的,所述挡板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导孔,所述挡板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鱼窟座,所述鱼窟座设有窟孔,所述窟孔的一端连通至导孔且另一端贯通至鱼窟座的外侧面,从而使得河道内的鱼虾能够穿过导孔和窟孔而接触到河岸边的泥土,实现鱼虾的栖息,尽可能减少对河岸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护桩包括用于固定至河岸边的桩座和连接于桩座上的桩体,所述榫卯槽设置于所述桩体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桩座上,所述桩座的下侧设有三根沿河道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竖桩且位于中部的竖桩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桩的长度,在施工时,随着桩座朝施工位置向下移动,位于中部的竖桩由于较长而能够先插入施工位置实现预定位,随后两侧的较短的竖桩再插入施工位置实现对桩座的进一步支撑,确保桩座不会向河道倾斜;随后再将桩体连接至桩座上,完成支护桩的施工,然后即可将挡板装配至相邻支护桩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2),所述挡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1)的限位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护桩(1)的榫卯槽(4)和设置于挡板(2)的榫卯头(5),所述榫卯槽(4)沿竖向开设于支护桩(1)的朝向相邻支护桩(1)的侧面且榫卯槽(4)贯通至支护桩(1)的上端面,所述榫卯槽(4)的槽宽沿靠近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榫卯槽(4)的截面形状呈锥形;所述榫卯头(5)分别沿竖向设置于挡板(2)的两端,所述榫卯头(5)的截面形状与榫卯槽(4)相对应,所述挡板(2)两端的榫卯头(5)分别配合连接至相应的支护桩(1)的榫卯槽(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槽(4)的槽底与槽壁之间设有圆角,所述榫卯头(5)朝向榫卯槽(4)的一侧设有相应的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凸台(3),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搁置于相应的凸台(3)上的嵌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侧的挡板(2)朝向河道的一侧或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预制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下侧呈锯齿状结构(23)。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排水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2)朝向河岸的一侧覆盖有反滤袋(6),所述反滤袋(6)为透水材质,所述反滤袋(6)内填充有滤材。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导孔(24),所述挡板(2)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鱼窟座(7),所述鱼窟座(7)设有窟孔(71),所述窟孔(71)的一端连通至导孔(24)且另一端贯通至鱼窟座(7)的外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包括用于固定至河岸边的桩座(12)和连接于桩座(12)上的桩体(11),所述榫卯槽(4)设置于所述桩体(11)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桩座(12)上,所述桩座(12)的下侧设有三根沿河道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竖桩(121)且位于中部的竖桩(121)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桩(121)的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2),所述挡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1)的限位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护桩(1)的榫卯槽(4)和设置于挡板(2)的榫卯头(5),所述榫卯槽(4)沿竖向开设于支护桩(1)的朝向相邻支护桩(1)的侧面且榫卯槽(4)贯通至支护桩(1)的上端面,所述榫卯槽(4)的槽宽沿靠近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榫卯槽(4)的截面形状呈锥形;所述榫卯头(5)分别沿竖向设置于挡板(2)的两端,所述榫卯头(5)的截面形状与榫卯槽(4)相对应,所述挡板(2)两端的榫卯头(5)分别配合连接至相应的支护桩(1)的榫卯槽(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槽(4)的槽底与槽壁之间设有圆角,所述榫卯头(5)朝向榫卯槽(4)的一侧设有相应的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凸台(3),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搁置于相应的凸台(3)上的嵌槽(21)。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康李震涛刘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上善润物浙江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