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38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包括高分子粘接剂基层、碳化硅承载段、碳化硅承载颗粒,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包覆在各碳化硅承载段外,每至少三条碳化硅承载段间首尾连接构成承载环;位于同一承载环内的各碳化硅承载段之间设形变间隙,形变间隙内设由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填充,且位于形变间隙处的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内均布若干碳化硅承载颗粒。其使用方法包括装配设计,调温预制及装配作业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灵活方便,承载能力、抗冲击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在有效满足机械设备高速旋转作业,降低设备间摩擦损耗造成的设备故障及运行能耗的同时,另有效满足对机械设备运行中交变产生的离心力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轴套设备,具体为一种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传动轴等轴杆类工件是机械设备重要的动力传递设备,其运行中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扭矩、机械震动等对其结构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的外力,同时也存在与机械设备间因摩擦而导致设备能耗增加、设备因摩擦而发生损坏等情况,这一现象在一些偏心设备、震动设备等机械结构中尤为突出,因此当前了满足轴杆类设备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往往需要为轴杆类设备直接配备轴套或为轴杆类设备所连接轴承外配备轴套,但当前的轴套设备往往均为传统的空心金属柱体结构,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设备运行时需要定期为其补充润滑油,从而达到降低轴杆类设备运行摩擦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当前轴套往往结构强度较弱,对轴杆类工件受到的机械震动作用力等外力的抵御能力较差,并易在受到外力冲击较大发生损坏时对轴杆工件表面造成损伤。

2、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实验设计、设备维护工作经验,针对当前轴套设备现状,提供一种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及相应的使用方法。


>

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包括高分子粘接剂基层、碳化硅承载段、碳化硅承载颗粒,其中所述高分子粘接剂基层为圆柱空心管状结构,并分别包覆在各碳化硅承载段外,所述碳化硅承载段若干,均为与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同轴分别的圆弧条形结构,且所述碳化硅承载段上端面超出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内侧面0—5毫米,同时每至少三条碳化硅承载段间首尾连接构成与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同轴分布环状结构的承载环;且碳化硅承载段构成的承载环至少一个,同时,位于同一承载环内的各碳化硅承载段之间设至少5毫米的形变间隙,相邻两个承载环之间设宽度为碳化硅承载段宽度的30%—80%的形变间隙,同时形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包括高分子粘接剂基层、碳化硅承载段、碳化硅承载颗粒,其中所述高分子粘接剂基层为圆柱空心管状结构,并分别包覆在各碳化硅承载段外,所述碳化硅承载段若干,均为与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同轴分别的圆弧条形结构,且所述碳化硅承载段上端面超出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内侧面0—5毫米,同时每至少三条碳化硅承载段间首尾连接构成与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同轴分布环状结构的承载环;且碳化硅承载段构成的承载环至少一个,同时,位于同一承载环内的各碳化硅承载段之间设至少5毫米的形变间隙,相邻两个承载环之间设宽度为碳化硅承载段宽度的30%—80%的形变间隙,同时形变间隙内设由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填充,且位于形变间隙处的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内均布若干碳化硅承载颗粒,且相邻两个碳化硅承载颗粒之间间隙为1—3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外另设与其同轴分布的装配套,其内部设与其同轴分布的承载芯套,其中所述装配套和承载芯套均为与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同轴分布的空心圆柱管状结构,所述承载芯套与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内侧面及碳化硅承载段上端面相抵并滑动连接,且承载芯套长度为高分子粘接剂基层长度的60%—90%,所述装配套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装配套内设与其同轴分布的装配孔,并通过装配孔包覆在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外,所述高分子粘接剂基层与装配孔间同轴分布,所述装配孔孔壁上均布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对应的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外侧面设与其匹配的定位条,装配套和高分子粘接剂基层之间通过定位槽和定位条间连接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抗震自润滑复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套包括承载片、密封挡环、主连接螺栓、辅助连接螺栓,所述承载片共两个,两个承载片间通过主连接螺栓连接并构成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的承载柱,所述装配孔嵌于承载柱内,装配孔对应的承载片内侧面设横断面呈“凵”字形的收纳槽,收纳槽长度与高分子粘接剂基层长度一致,深度为高分子粘接剂基层厚度的20%—80%,所述定位槽均嵌于收纳槽槽底,并环绕装配孔轴线均布,所述密封挡环为与装配孔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恒彬宋洋子原知则卢克银杨永川宋洋帅杨九民白彦刚宋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恒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