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膜分离,尤其是涉及一种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纳滤膜作为膜家族中的一员,其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为200~500da,膜孔在1nm左右。纳滤膜可允许水分子及大多数单价离子通过,同时截留大多数有机分子、多价离子和胶体颗粒。从1980年首次开发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制药、生物应用、食品行业、无水化应用以及染料废水处理等领域有了成熟的应用。
2、界面聚合法是当前常用的制备纳滤膜的方法,自1965年摩根首次提出界面聚合概念以来,聚酰胺薄膜复合膜经历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水相单体为二胺类物质,如哌嗪、间苯二胺等,常用的有机相单体为酰氯类物质。虽然以界面聚合方法制备的聚酰胺薄膜复合纳滤膜无论在商业化市场还是实验室领域都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酰胺键的特殊结构,存在不耐氯和耐污染性能差等问题。
3、聚酯和聚酯酰胺纳滤膜的出现有效弥补了聚酰胺纳滤膜的缺陷,但是由于制备该类膜的水相单体通常具有较高的极性,因此大多数水相单体反应活性低,需要额外的技术手段来加以强化,且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由分离层和多孔支撑层共同构成;其中,分离层为聚酯酰胺,由水相混合单体溶液与有机相单体溶液通过界面聚合获得;水相混合单体由醇胺类小分子与多元胺复配而成;有机相单体为多元酰氯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醇胺类小分子为丝氨醇、乙醇胺和二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胺为哌嗪、间苯二胺和乙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酰氯化合物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由分离层和多孔支撑层共同构成;其中,分离层为聚酯酰胺,由水相混合单体溶液与有机相单体溶液通过界面聚合获得;水相混合单体由醇胺类小分子与多元胺复配而成;有机相单体为多元酰氯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醇胺类小分子为丝氨醇、乙醇胺和二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胺为哌嗪、间苯二胺和乙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酰氯化合物为均苯三甲酰氯、对苯二酰氯和间苯二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支撑层为亲水性超滤膜。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