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20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以优化检测装置的结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上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上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所述入口位于上游段,所述出口位于下游段;烟雾发生器,所述烟雾发生器上设有烟雾口,所述烟雾发生器设于所述上游段,当所述烟雾发生器设于所述上游段时,所述烟雾口与所述流道连通;风机,所述风机上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设于所述中游段,当所述风机设于所述中游段时,所述入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流道连通,并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流道为所述下游段;其中,当所述风机工作时,所述上游段的介质压力区别于所述下游段的介质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102733320,专利名称为一种排气道隔烟性能的检测方法,排气道隔烟性能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烟雾发生器、第一排烟管道、风机、第二排烟管道和建筑物排气道(现有技术中,可以将建筑物的排气道称为烟道)依次连通;2、启动烟雾发生器和风机,风机通过第一排烟管道吸取烟雾发生器产生的烟气,并通过第二排烟管道将该烟气吹送至建筑物排气道内。

2、烟雾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由油、水混合物汽化形成,风机吸取烟雾发生器产生的烟气,并将烟气吹送至建筑物排气道内。

3、将烟雾发生器、第一排烟管道、风机、第二排烟管道和建筑物排气道依次连通后,风机的入风口和烟雾发生器的补风口为同一个开口,即风机和烟雾发生器共用烟雾发生器的补风口,当风机和烟雾发生器共用烟雾发生器的补风口时,烟雾发生器在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量会随着风机功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换句话说,风机工作过程中吸取的空气和烟雾发生器产生的烟气在烟雾发生器内部发生混流,在风机功率发生变化后,烟雾发生器在单位时间内进风量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烟雾发生器自身所产生的烟气量是一个定值,这就导致了烟雾发生器产生的烟气浓度会随着风机的功率变化而发生改变。

4、上述排气道隔烟性能的检测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烟雾发生器被动吸风;当风机和烟雾发生器共用烟雾发生器的补风口时,风机工作过程中吸取的全部空气将强行进入烟雾发生器,以使烟雾发生器被动吸风。2、烟雾发生器内部压力由风机功率控制;当风机和烟雾发生器共用烟雾发生器的补风口时,风机工作过程中吸取的全部空气需经烟雾发生器才能流入风机内,这就会导致风机的功率控制烟雾发生器内的压力。3、烟雾发生器内部的压强变大;由于风机工作过程中吸取的全部空气需经烟雾发生器才能流入风机内,因此,烟雾发生器内的气体包括烟雾发生器自身所需的空气和风机吸取的空气,当烟雾发生器内的气体包括风机吸取的空气时,烟雾发生器在单位时间内接收的气体流量将变大,这就会导致烟雾发生器内部的压强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以优化检测装置的结构。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检测装置,用于烟道或烟道模型,包括:

4、检测仪,所述检测仪上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上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所述入口位于上游段,所述出口位于下游段;

5、烟雾发生器,所述烟雾发生器上设有烟雾口,所述烟雾发生器设于所述上游段,当所述烟雾发生器设于所述上游段时,所述烟雾口与所述流道连通;

6、风机,所述风机上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设于所述中游段,当所述风机设于所述中游段时,所述入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流道连通,并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流道为所述下游段;

7、其中,当所述风机工作时,所述上游段的介质压力区别于所述下游段的介质压力。

8、本技术中,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和烟雾发生器,检测仪上设有流道,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烟雾发生器上设有烟雾口,烟雾发生器设于上游段,当烟雾发生器设于上游段时,中游段将接收到来自于流道的两股气流,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沿上游段直接进入中游段;两股气流的另一股气流由烟雾发生器的烟雾口流向中游段。如此设计,风机可以不通过烟雾口吸取介质,以实现减少烟雾发生器在风机工作过程中被动吸风的流量。

9、本技术中,由于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能够沿上游段直接进入风机,因此,当风机增加功率时,风机内部的压力值与烟雾发生器内部的压力值无法呈等比例变化。如此设计,风机功率的改变对烟雾发生器内部的压力影响将得到削弱。

10、本技术中,由于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可以沿上游段直接进入中游段,因此,当风机的功率增大时,风机所需的多数介质将无需进入烟雾发生器,即风机所需的多数介质直接沿上游段进入中游段。如此设计,通过减少烟雾发生器内部的压强。

11、本技术中,当检测装置实现“减少烟雾发生器在风机工作过程中被动吸风的流量”、“风机功率的改变对烟雾发生器内部的压力影响将得到削弱”、“通过减少烟雾发生器内部的压强”时,检测装置的结构得到优化。

12、进一步的,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补风口,当所述烟雾发生器设于所述上游段时,所述补风口与所述流道连通,或所述补风口不与所述流道连通。

13、本技术中,优选的一种方案,烟雾发生器上设有补风口和烟雾口,烟雾发生器设于上游段,当烟雾发生器设于上游段时,补风口和烟雾口分别与流道连通。介质(所述介质通常为空气,但是,本技术不排除介质可以是除空气以外的其它一种或多种气体,例如氧气、氢气、氮气等,本技术也不排除介质可以是除空气外的其它一种或多种气液混合物,例如水蒸气、汽化油液、汽化的碳氢化合物等)从入口进入上游段后,将在上游段的其中一处位置分为两股气流,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继续沿上游段流动后,直接进入中游段;两股气流中另一股气流通过补风口进入烟雾发生器内,烟雾发生器工作产生烟雾后通过烟雾口流向中游段,并与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在上游段和/或中游段混流。介质从入口进入上游段后,分为两股气流,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沿上游段直接进入风机,两股气流的另一股气流流经烟雾发生器后流向风机。由于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能够沿上游段直接进入风机,因此,在风机工作过程中,介质可以直接从上游段进入中游段的风机内,即介质无需通过烟雾发生器就能进入风机内。如此设计,本申请减少了单位时间内烟雾发生器被动吸入的介质流量。

14、本技术中,优选的另一种方案,烟雾发生器上设有补风口和烟雾口,烟雾发生器设于上游段,当烟雾发生器设于上游段时,烟雾口与流道连通,补风口不与流道连通。介质形成两股气流进入流道,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入口进入上游段,并沿上游段直接进入中游段;两股气流中另一股气流通过补风口进入烟雾发生器内,烟雾发生器工作产生烟雾后通过烟雾口流向中游段,并与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在上游段和/或中游段混流。介质形成两股气流进入流道,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沿上游段直接进入风机,两股气流的另一股气流流经烟雾发生器后进入风机。由于两股气流的其中一股气流能够沿上游段直接进入风机,因此,在风机工作过程中,介质可以直接从上游段进入中游段的风机内,即介质无需通过烟雾发生器就能进入风机内。如此设计,本申请减少了单位时间内烟雾发生器被动吸入的介质流量。

15、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处的介质压力小于所述出口处的介质压力。如此设计,风机通过增压的方式将介质快速排放至烟道内。

16、进一步的,至少部分所述补风口不与所述入口对应。当至少部分补风口不与入口对应时,不与入口对应的部分补风口将无法直接接收由入口进入流道的介质,换句话说,由入口进入流道的介质需要经过扩散、转向、折返等方式才能进入“不与入口对应的部分补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检测装置,用于烟道或烟道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补风口,当所述烟雾发生器设于所述上游段时,所述补风口与所述流道连通,或所述补风口不与所述流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补风口不与所述入口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于所述入口处;或所述流量传感器设于所述流道并位于所述入口与所述烟雾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管,所述检测管设于所述检测仪,当所述检测管设于所述检测仪时,所述检测管与所述流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分压力传感器,所述分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管;或,所述分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出口处;或,所述分压力传感器设于下游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主压力传感器,所述主压力传感器设于烟道;或,所述主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管的末端,当所述主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检测管末端时,所述检测管插入烟道,并且所述主压力传感器位于烟道内。

8.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储存有第一程序和第二程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气压力传感器,所述大气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检测装置,用于烟道或烟道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发生器还包括补风口,当所述烟雾发生器设于所述上游段时,所述补风口与所述流道连通,或所述补风口不与所述流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补风口不与所述入口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于所述入口处;或所述流量传感器设于所述流道并位于所述入口与所述烟雾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管,所述检测管设于所述检测仪,当所述检测管设于所述检测仪时,所述检测管与所述流道连通。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祖民闫鑫龚俊杰李思远孙长津张建段连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