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热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124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4
本申请公开油泥热解装置,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包括一热解炉、一给料机构和至少一根加热管道。所述热解炉包括一炉体本体和一外壳,所述炉体本体形成一热解腔,所述热解炉形成一投料口和一出焦口。所述给料机构包括一驱转件和一给料辊,在所述给料辊被所述驱转件驱转时,所述给料辊将所述热解腔内的油泥由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向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的一端部传送。所述加热管道密集地螺旋绕设于所述炉体本体的外表面,每根所述加热管道均具有与外接管道连通的一进介口和与外接管道连通的一出介口,加热介质通过所述进介口进入所述加热管道中,对所述炉体本体加热后的加热介质从所述出介口排出所述加热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泥处理,尤其涉及油泥热解装置


技术介绍

1、含油污泥是指混入原油、各种成品油、渣油等油类的污泥。目前含油污泥多从原油开采、油田集输过程、石油炼化等渠道产生,产量庞大。由于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油类资源,若直接废弃不仅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危害,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2、目前含油污泥处理方式中的物理化学处理法主要有填埋法、焚烧法、萃取法、热解法、干化法等,其中热解法是将含油污泥在缺氧或惰性条件下加热至300~850℃,使油泥中的有机物发生热裂解或者热缩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热解油、热解水、合成气、热解焦。

3、现有的用于油泥热解的热解炉会设置炉体本体,并在炉体本体的外周设置外壳。炉体本体和外壳之间存有间隙,通过向间隙内通入高温气体,以使高温气体对炉体本体进行加热,从而位于炉体本体内的油泥得以被热解。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高温气体于间隙间紊流,导致炉体本体不能被均匀加热,造成炉内的油泥无法得到充分的热解,高温气体的热量也不能被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油泥热解装置,能够对热解炉均匀地加热,使得油泥能够得到充分的热解。

2、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油泥热解装置,对热解炉进行分段式热解,提升热解油的析出率并降低油泥热解的所需的能耗。

3、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油泥热解装置,能够精准地把控通入各段的加热介质的温度或流量。

4、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油泥热解装置,热解炉倾斜设置,以便油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于热解炉中移动,以降低传送油泥的难度。

5、为达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技术提供油泥热解装置,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包括:

6、一热解炉,所述热解炉包括一炉体本体和一外壳,所述炉体本体形成一热解腔,所述热解炉形成与所述热解腔连通的一投料口和与所述热解腔连通的一出焦口,并且所述投料口和所述出焦口分别形成于所述热解炉的相对两端部,所述投料口允许油泥进入所述热解腔,所述出焦口允许油泥热解产生的热解焦排出所述热解腔,所述炉体本体被可容纳地安装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炉体本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热解炉的顶部形成与所述热解腔连通的至少一排气口,用以排出油泥在所述热解腔中热解生成的气体;

7、一给料机构;所述给料机构包括一驱转件和一给料辊,所述给料辊被安装于所述热解腔,并且所述给料辊沿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向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的一端部延伸,所述给料辊被连接于所述驱转件,并在所述给料辊被所述驱转件驱转时,所述给料辊将所述热解腔内的油泥由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向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的一端部传送;

8、至少一根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被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并且所述加热管道密集地螺旋绕设于所述炉体本体的外表面,每根所述加热管道均具有与外接管道连通的一进介口和与外接管道连通的一出介口,加热介质通过所述进介口进入所述加热管道中,对所述炉体本体加热后的加热介质从所述出介口排出所述加热管道。

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给料辊设置于所述热解腔靠近所述热解腔底壁的一侧。

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热解炉倾斜设置,其中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高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一端部。

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热解腔划分出一干燥区、一脱轻油区、一脱重油区和一碳化区,并且四个区域所要被加热的温度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干燥区与所述投料口连通,而所述碳化区与所述出焦口连通。

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设置一段所述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沿所述给料辊的轴向包裹于所述炉体本体的外周,并且所述加热管道形成所述进介口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的一端部,所述加热管道形成所述出介口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

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设置四段所述加热管道,四段所述加热管道沿所述给料辊的轴向依次分布于所述炉体本体的外周,并且四段所述加热管道分别与所述干燥区、所述脱轻油区、所述脱重油区和所述碳化区对应。

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排气口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排气口分别与所述干燥区、所述脱轻油区、所述脱重油区连通。

1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各个所述加热管道形成的所述进介口的一端部靠近自身对应区域相邻的所需加热温度低的区域,而所述加热管道形成所述出介口的一端部靠近自身对应区域相邻的所需加热温度高的区域。

1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还包括一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一设备本体和一进料构件,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热解炉形成的所述投料口连通,所述设备本体还形成一进料口,所述进料构件以能够将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设备本体的油泥向所述热解炉传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

1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还包括一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一设备主体和一出料构件,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热解炉形成的所述出焦口连通,所述设备主体还形成一出口,所述出料构件以能够将从所述出焦口进入所述设备主体的热解焦向所述出口排出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辊设置于所述热解腔靠近所述热解腔底壁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倾斜设置,其中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高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腔划分出一干燥区、一脱轻油区、一脱重油区和一碳化区,并且四个区域所要被加热的温度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干燥区与所述投料口连通,而所述碳化区与所述出焦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设置一段所述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沿所述给料辊的轴向包裹于所述炉体本体的外周,并且所述加热管道形成所述进介口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的一端部,所述加热管道形成所述出介口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设置四段所述加热管道,四段所述加热管道沿所述给料辊的轴向依次分布于所述炉体本体的外周,并且四段所述加热管道分别与所述干燥区、所述脱轻油区、所述脱重油区和所述碳化区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排气口分别与所述干燥区、所述脱轻油区、所述脱重油区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加热管道形成的所述进介口的一端部靠近自身对应区域相邻的所需加热温度低的区域,而所述加热管道形成所述出介口的一端部靠近自身对应区域相邻的所需加热温度高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还包括一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一设备本体和一进料构件,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热解炉形成的所述投料口连通,所述设备本体还形成一进料口,所述进料构件以能够将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设备本体的油泥向所述热解炉传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还包括一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一设备主体和一出料构件,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热解炉形成的所述出焦口连通,所述设备主体还形成一出口,所述出料构件以能够将从所述出焦口进入所述设备主体的热解焦向所述出口排出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辊设置于所述热解腔靠近所述热解腔底壁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倾斜设置,其中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高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腔划分出一干燥区、一脱轻油区、一脱重油区和一碳化区,并且四个区域所要被加热的温度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干燥区与所述投料口连通,而所述碳化区与所述出焦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设置一段所述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沿所述给料辊的轴向包裹于所述炉体本体的外周,并且所述加热管道形成所述进介口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出焦口的一端部,所述加热管道形成所述出介口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热解炉形成所述投料口的一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泥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热解装置设置四段所述加热管道,四段所述加热管道沿所述给料辊的轴向依次分布于所述炉体本体的外周,并且四段所述加热管道分别与所述干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靖王宁浩张博袁梦霞刘世杰吴建华陈达
申请(专利权)人:亚德上海环保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