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072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车,包括具有上部敞开的容置空间的壳体和供儿童乘坐的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的座位和一端部与所述座位的后部转动连接的靠背,所述儿童车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靠背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该儿童车在座位、靠背、连杆和壳体之间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在座位相对壳体前后滑动时,可通过连杆拉动靠背相对座位转动,从而调节靠背和座位之间的角度,这使得靠背调节方便,便于靠背在坐姿、半躺和躺姿等多种使用状态之间转换,从而方便儿童车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儿童车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儿童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童车一般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座位组件,座位组件包括座位和靠背。为提高儿童车使用时的舒适性,部分儿童车的靠背需要调节角度,以使靠背能够处于坐姿、半躺和躺姿等使用状态。当靠背调节角度时,需要使座位也相应地调整位置,从而使得壳体内的空间能够容纳座位组件。现有技术中,儿童车存在靠背角度调节不变,从而不便于儿童车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靠背角度调节方便的儿童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儿童车,包括具有上部敞开的容置空间的壳体和供儿童乘坐的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的座位和一端部与所述座位的后部转动连接的靠背,所述儿童车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靠背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4、优选地,所述儿童车还包括遮挡在所述座位组件的上方的篷组件,所述篷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篷杆和设置在所述篷杆的上端部的篷头,所述篷杆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5、进一步地,所述篷杆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篷头的后端部与所述篷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篷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

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篷头的后端部的第一凸部和设置在所述篷杆的上端部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的转动路径上,且所述第二凸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部的一侧相抵设配合,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8、进一步地,所述篷组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篷头远离所述壳体,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当所述述篷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篷头靠近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9、更进一步地,所述座位相对所述壳体滑动能够使所述靠背部分伸出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的外部或全部收容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中,当所述靠背部分伸出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的外部时,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靠背全部收容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时,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

10、更进一步地,当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篷头扣合在所述壳体的上方,使所述篷头和所述壳体整体形成椭球形结构。

11、优选地,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座位和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位和所述壳体二者中的一者上的锁定件和设置在另一者上的锁槽,所述锁槽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当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插设在一个所述锁槽中,当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件从任一所述锁槽中脱出;

12、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解锁的第一解锁机构,所述第一解锁机构包括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位和所述壳体二者中设置所述锁定件的部件上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与所述锁定件之间通过斜面配合。

13、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座位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上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儿童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灯带;和/或,所述儿童车还包括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推把。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儿童车在座位、靠背、连杆和壳体之间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在座位相对壳体前后滑动时,可通过连杆拉动靠背相对座位转动,从而调节靠背和座位之间的角度,这使得靠背调节方便,便于靠背在坐姿、半躺和躺姿等多种使用状态之间转换,从而方便儿童车的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部敞开的容置空间的壳体和供儿童乘坐的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的座位和一端部与所述座位的后部转动连接的靠背,所述儿童车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靠背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车还包括遮挡在所述座位组件的上方的篷组件,所述篷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篷杆和设置在所述篷杆的上端部的篷头,所述篷杆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篷杆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篷头的后端部与所述篷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篷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篷头的后端部的第一凸部和设置在所述篷杆的上端部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的转动路径上,且所述第二凸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部的一侧相抵设配合,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篷组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篷头远离所述壳体,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当所述述篷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篷头靠近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相对所述壳体滑动能够使所述靠背部分伸出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的外部或全部收容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中,当所述靠背部分伸出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的外部时,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靠背全部收容到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时,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篷头扣合在所述壳体的上方,使所述篷头和所述壳体整体形成椭球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座位和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位和所述壳体二者中的一者上的锁定件和设置在另一者上的锁槽,所述锁槽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当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插设在一个所述锁槽中,当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件从任一所述锁槽中脱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座位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上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儿童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灯带;和/或,所述儿童车还包括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推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部敞开的容置空间的壳体和供儿童乘坐的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的座位和一端部与所述座位的后部转动连接的靠背,所述儿童车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靠背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车还包括遮挡在所述座位组件的上方的篷组件,所述篷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篷杆和设置在所述篷杆的上端部的篷头,所述篷杆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篷杆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篷头的后端部与所述篷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篷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篷头的后端部的第一凸部和设置在所述篷杆的上端部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的转动路径上,且所述第二凸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部的一侧相抵设配合,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篷组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篷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篷头远离所述壳体,所述篷头和所述篷杆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当所述述篷组件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吴成国丁连雷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