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和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06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4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和控制模块,所述隔离开关包括:光耦、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MOS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本技术通过光耦实现信号地和电源地的隔离,由两个MOS管作为功率输出开关,不仅可以将小信号控制电平转换为大功率输出起到电气隔离和功率输出的效果,还减小了体积,扩大了应用范围;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在光耦输出端设置的MOS管,可以对输出电压进行钳位,防止后级负载的干扰,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提高了隔离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和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1、在控制系统领域中,对于保证控制信号的稳定性,通常采用继电器形成的电子隔离开关进行电气隔离;但是继电器内部含有机械开关,每次吸合断开都会造成弹片的机械损伤以及抖动带来的信号干扰,影响了电子隔离开关的使用寿命和隔离精度;另外由继电器形成的电子开关体积较大,应用范围窄。

2、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隔离开关存在使用寿命短、隔离精度低和体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提供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和控制模块,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隔离开关存在使用寿命短、隔离精度低和体积大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隔离开关电路,所述隔离开关包括:光耦、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mos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mos管;所述光耦的原边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光耦的原边阴极与信号地相连,所述光耦的副边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源端相连;所述光耦的副边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电源地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电源地相连;其中,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3、可选地,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和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

4、可选地,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

5、可选地,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

6、可选地,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副边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副边发射极相连。

7、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电源地相连,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相连。

8、可选地,第一mos管和第三mos管为p型mos管,第二mos管和第四mos管为n型mos管。

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多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

10、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六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第一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的光耦、第二路电子隔离开关的光耦和第三路电子隔离开关的光耦集成为第一光耦芯片,第四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的光耦、第五路电子隔离开关的光耦和第六路电子隔离开关的光耦集成为第二光耦芯片。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第二路电子隔离开关和第三路电子隔离开关集成到第一电路板,且所述第一光耦芯片和mos管分别设置在第一电路板的两面;所述第四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第五路电子隔离开关和第六路电子隔离开关集成到第二电路板,且所述第二光耦芯片和mos管分别设置在第二电路板的两面;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重叠设置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通过光耦实现信号地和电源地的隔离,由两个mos管作为功率输出开关,不仅可以将小信号控制电平转换为大功率输出起到电气隔离和功率输出的效果,还减小了体积,扩大了应用范围;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在光耦输出端设置的mos管,可以对输出电压进行钳位,防止后级负载的干扰,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提高了隔离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MOS管和第三MOS管为P型MOS管,第二MOS管和第四MOS管为N型MOS管。

8.一种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多路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六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第一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的光耦、第二路电子隔离开关的光耦和第三路电子隔离开关的光耦集成为第一光耦芯片,第四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的光耦、第五路电子隔离开关的光耦和第六路电子隔离开关的光耦集成为第二光耦芯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第二路电子隔离开关和第三路电子隔离开关集成到第一电路板,且所述第一光耦芯片和MOS管分别设置在第一电路板的两面;所述第四路电子隔离开关电路、第五路电子隔离开关和第六路电子隔离开关集成到第二电路板,且所述第二光耦芯片和MOS管分别设置在第二电路板的两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mos管和第三mos管为p型mos管,第二mos管和第四mos管为n型mos管。

8.一种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