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茂盛专利>正文

奔马式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05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童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奔马式童车,车底架的后部设置驱动轮轴,两后轮设于驱动轮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驱动轮轴通过减速传动装置带动偏心轴转动;座位架的前端铰接于车底架的前部,座位架的后底部铰接连杆,该连杆与偏心轴转动相连;脚手架的上部为扶手,下部为踏脚板,与座位架呈交叉式铰接,下端与车底架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奔马式童车具有两种行走状态,第一种为传统的平移式行走,第二种是无需外力,利用童车后轮的驱动即可使座位作上下起伏运动、扶手架及脚踏板同步联动,使乘坐的儿童尤如奔马式的感觉,增强乘坐乐趣。(*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奔马式童车
本技术属于]车制造
c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童车都是水平行走的,即行走的轨迹呈水平状,它讲究推行移动 的平稳性。然而,随着婴幼儿的不断成长,其好动性不断增强,他/她会对现有的童车感觉 平淡无奇,毫无乐趣可言,久之便会对童车产生厌倦心理。;车,该童车的座位既可以平移,又可以奔马式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奔马式联动,增强乘坐乐趣。 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奔马式童车,包括座位架、脚手架、车底架、后轮、 转向前轮、推把,车底架的后部设置驱动轮轴,两后轮设于驱动轮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 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驱动轮轴通过减速传动装置带动偏心 轴转动;座位架的前端铰接于车底架的前部,座位架的后底部铰接连杆,该连杆与偏心轴转 动相连;脚手架的上部为扶手,下部为踏脚板,与座位架呈交叉式铰接,下端与车底架滑动 配合。 所述的奔马式童车,驱动轮与驱动轮轴紧配,驱动轮轴与偏心轴之间设置离合器。 所述的奔马式童车,驱动轮轴通过齿轮带动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轮轴相连的齿轮 为主动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轮,被动轮的直径大于主动轮,主动轮通过惰轮与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奔马式童车,包括座位架、脚手架、车底架、后轮、转向前轮、推把,其特征是:车底架的后部设置驱动轮轴,两后轮设于驱动轮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驱动轮轴通过减速传动装置带动偏心轴转动;座位架的前端铰接于车底架的前部,座位架的后底部铰接连杆,该连杆与偏心轴转动相连;脚手架的上部为扶手,下部为踏脚板,与座位架呈交叉式铰接,下端与车底架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奔马式童车,包括座位架、脚手架、车底架、后轮、转向前轮、推把,其特征是车底架的后部设置驱动轮轴,两后轮设于驱动轮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轮轴转动配合,驱动轮轴通过减速传动装置带动偏心轴转动;座位架的前端铰接于车底架的前部,座位架的后底部铰接连杆,该连杆与偏心轴转动相连;脚手架的上部为扶手,下部为踏脚板,与座位架呈交叉式铰接,下端与车底架滑动配合。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奔马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轴紧配,驱动轮 轴与偏心轴之间设置离合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奔马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轮轴通过齿轮带动偏心轴 转动,与驱动轮轴相连的齿轮为主动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轮,被动轮的直径大于 主动轮,主动轮通过惰轮与被动轮啮合;驱动轮轴上外套齿轮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盛
申请(专利权)人:吴茂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