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837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包括组件输送线、归正模组、吸附固定模组、XY轴移载模组以及相对设置在XY轴移载模组活动末端的第一功能单元与第二功能单元;第一功能单元包括第三电机、受第三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立引线模组与挑引线模组、位于挑引线模组上方的第一相机模组以及位于第一立引线模组后侧方的第二相机模组;第二功能单元包括第四电机、受第四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三支撑板、固定在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二立引线模组与撕高温布模组以及位于撕高温布模组上方的第三相机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兼容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的引线整形,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组装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


技术介绍

1、光伏组件在组装接线盒之前,需要将引线处的高温布撕除并将对应的两根引线整形至竖立状态。

2、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117393656b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取高温胶带理引线装置及设备,该设备虽然实现了高温布的自动去除以及引线的竖立整形,但该设备存在以下缺陷:

3、(1)该设备包括撕高温胶带模组、铲引线模组以及引线整形模组三个模块,结构冗杂;

4、(2)在引线整形时,先利用铲引线模组将引线的两头铲起来,然后铲引线模组退出,引线整形模组伸入将引线整形至竖立状态,整个整形过程操作动作较多,影响整形效率;

5、(3)该引线整形模组只能对外翻折弯的引线进行整形,但目前的光伏组件来料有两种,一种是双玻组件,一种是单玻组件;对于双玻组件而言,其引线是采用外翻式折弯后被压在高温布下的,如图1所示;而对于单玻组件而言,其引线是采用内翻式折弯后被压在高温布下方的,如图2所示;因此,上述设备只能针对双玻组件进行撕高温布和立引线操作,无法同时兼容单玻组件;另外,对于单玻组件而言,根据客户产品不同,又有带高温布与不带高温布的两种情形,因此,该设备无法适用于上述三种产品,通用性差;

6、(4)在撕高温布时,撕高温胶带模组中既设计了铲刀,又设计了夹爪,使得整个模块结构复杂,空间占用大,且撕高温胶带效率低。

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能够同时兼容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的引线整形与高温布撕除,效率高。

2、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包括组件输送线、对所述组件输送线上的光伏组件四周进行位置归正的归正模组、对所述组件输送线上的光伏组件位置进行吸附固定的吸附固定模组、在所述组件输送线上方进行二维移载运动的xy轴移载模组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xy轴移载模组活动末端的第一功能单元与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包括第三电机、受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一支撑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立引线模组与挑引线模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包括第四电机、受所述第四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三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二立引线模组与撕高温布模组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且位于所述撕高温布模组上方的第三相机模组。

3、进一步的,所述xy轴移载模组包括x轴移载组件、受所述x轴移载组件驱动沿x轴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横梁、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y轴移载组件以及受所述y轴移载组件驱动沿y轴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支架;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横梁的相对两侧;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三组所述y轴移载组件,每个所述y轴移载组件活动末端的支架上均设置有一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一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

4、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相机模组与第二相机模组;所述第一相机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挑引线模组上方;所述第二相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立引线模组的后侧方或位于所述第二立引线模组的后侧方。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引线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受所述第二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四气缸、受所述第四气缸驱动进行张开或靠拢运动的一对整形拨爪以及受所述第三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且位于所述一对整形拨爪相对两侧的一对外侧限位板;两个所述外侧限位板相对的表面构成引线整形时的外侧竖立限位面,所述整形拨爪的末端为扁平尖头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挑引线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五气缸、受所述第五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六气缸以及受所述第六气缸驱动沿x方向进行张开或靠拢动作的一对引线钩爪;所述引线钩爪的末端为扁平尖头结构;所述引线钩爪位于所述整形拨爪的x轴方向的前侧;所述外侧限位板位于所述整形拨爪的y轴方向两侧。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引线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七气缸与第八气缸、受所述第七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内侧限位块、受所述第八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四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撑板上的第九气缸以及受所述第九气缸驱动进行张开或靠拢运动的且位于所述内侧限位块相对两侧的一对整形夹块。

8、进一步的,所述内侧限位块面朝所述整形夹块的两个相对表面构成引线整形时的内侧竖立限位面,所述内侧限位块的末端为竖立尖头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撕高温布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十气缸以及受所述第十气缸驱动沿y方向进行张开或靠拢动作的一对第五支撑板,所述一对第五支撑板上各设置有一组铲布组件;所述铲布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五支撑板上的第十一气缸以及受所述第十一气缸驱动进行张开或夹持动作的第二铲刀夹爪。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铲刀夹爪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上的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下铲夹以及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上压夹;所述上压夹的一端受所述第十一气缸驱动使其绕所述转轴转动,且另一端与所述下铲夹配合形成夹持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下铲夹的端部边缘中部向外延伸形成有预先铲起引线表面区域的高温布的铲刀;所述下铲夹的端部边缘为扁平尖头结构;所述上压夹上设置有避开所述铲刀区域与所述下铲夹表面配合的两个夹板部;所述夹板部的下表面和所述下铲夹上表面位于所述铲刀的两边区域均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纹理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同时兼容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的引线整形,效率高。具体的,

13、(1) 在水平移载模组的活动末端同时配置针对单玻组件进行立引线操作的第一功能单元以及针对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进行撕高温布操作和针对双玻组件进行立引线操作的第二功能单元,进而能够同时兼容单玻组件有高温布、单玻组件无高温布以及双玻组件,兼容性高,通用性强;

14、(2)在第一功能单元中,通过设置挑引线模组,在对引线进行整形前,先利用引线钩爪从x方向伸入向内趴设的两根引线下方,将向内延伸平趴的引线向上挑起至向内倾斜上翘状态,以便第一立引线模组中的整形拨爪能够顺利的伸入至两根引线之间且位于引线下方;然后利用两个外侧限位板对引线整形时的外侧立面进行限位,配合整形拨爪向外扩张,将引线向外拨开,再配合整形拨爪相对于外侧限位板进行单独的上下运动,将引线整形至竖立状态,保障引线整形过程可靠有效;

15、(3)在第二功能单元中,将撕高温布的第二铲刀夹爪采用x方向进行铲胶夹持动作,在第二铲刀夹爪中设置了下铲夹与上压夹,利用下铲夹在相互靠拢动作时先将高温布边缘中部向上铲起,再利用下铲夹其他区域完成高温布整个边缘的铲起,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组件输送线、对所述组件输送线上的光伏组件四周进行位置归正的归正模组、对所述组件输送线上的光伏组件位置进行吸附固定的吸附固定模组、在所述组件输送线上方进行二维移载运动的XY轴移载模组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XY轴移载模组活动末端的第一功能单元与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包括第三电机、受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一支撑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立引线模组与挑引线模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包括第四电机、受所述第四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三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二立引线模组与撕高温布模组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且位于所述撕高温布模组上方的第三相机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Y轴移载模组包括X轴移载组件、受所述X轴移载组件驱动沿X轴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横梁、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Y轴移载组件以及受所述Y轴移载组件驱动沿Y轴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支架;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横梁的相对两侧;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三组所述Y轴移载组件,每个所述Y轴移载组件活动末端的支架上均设置有一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一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相机模组与第二相机模组;所述第一相机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挑引线模组上方;所述第二相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立引线模组的后侧方或位于所述第二立引线模组的后侧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引线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受所述第二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四气缸、受所述第四气缸驱动进行张开或靠拢运动的一对整形拨爪以及受所述第三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且位于所述一对整形拨爪相对两侧的一对外侧限位板;两个所述外侧限位板相对的表面构成引线整形时的外侧竖立限位面,所述整形拨爪的末端为扁平尖头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挑引线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五气缸、受所述第五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六气缸以及受所述第六气缸驱动沿X方向进行张开或靠拢动作的一对引线钩爪;所述引线钩爪的末端为扁平尖头结构;所述引线钩爪位于所述整形拨爪的X轴方向的前侧;所述外侧限位板位于所述整形拨爪的Y轴方向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引线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七气缸与第八气缸、受所述第七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内侧限位块、受所述第八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四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撑板上的第九气缸以及受所述第九气缸驱动进行张开或靠拢运动的且位于所述内侧限位块相对两侧的一对整形夹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限位块面朝所述整形夹块的两个相对表面构成引线整形时的内侧竖立限位面,所述内侧限位块的末端为竖立尖头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撕高温布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十气缸以及受所述第十气缸驱动沿Y方向进行张开或靠拢动作的一对第五支撑板,所述一对第五支撑板上各设置有一组铲布组件;所述铲布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五支撑板上的第十一气缸以及受所述第十一气缸驱动进行张开或夹持动作的第二铲刀夹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铲刀夹爪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板上的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下铲夹以及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上压夹;所述上压夹的一端受所述第十一气缸驱动使其绕所述转轴转动,且另一端与所述下铲夹配合形成夹持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铲夹的端部边缘中部向外延伸形成有预先铲起引线表面区域的高温布的铲刀;所述下铲夹的端部边缘为扁平尖头结构;所述上压夹上设置有避开所述铲刀区域与所述下铲夹表面配合的两个夹板部;所述夹板部的下表面和所述下铲夹上表面位于所述铲刀的两边区域均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纹理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组件输送线、对所述组件输送线上的光伏组件四周进行位置归正的归正模组、对所述组件输送线上的光伏组件位置进行吸附固定的吸附固定模组、在所述组件输送线上方进行二维移载运动的xy轴移载模组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xy轴移载模组活动末端的第一功能单元与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包括第三电机、受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一支撑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立引线模组与挑引线模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包括第四电机、受所述第四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三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二立引线模组与撕高温布模组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且位于所述撕高温布模组上方的第三相机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y轴移载模组包括x轴移载组件、受所述x轴移载组件驱动沿x轴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横梁、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y轴移载组件以及受所述y轴移载组件驱动沿y轴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支架;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横梁的相对两侧;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三组所述y轴移载组件,每个所述y轴移载组件活动末端的支架上均设置有一组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一组所述第二功能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相机模组与第二相机模组;所述第一相机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挑引线模组上方;所述第二相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立引线模组的后侧方或位于所述第二立引线模组的后侧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引线模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受所述第二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四气缸、受所述第四气缸驱动进行张开或靠拢运动的一对整形拨爪以及受所述第三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且位于所述一对整形拨爪相对两侧的一对外侧限位板;两个所述外侧限位板相对的表面构成引线整形时的外侧竖立限位面,所述整形拨爪的末端为扁平尖头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容单玻组件与双玻组件的去高温布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庆李文斌祖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