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651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技术为一种泵盒,其内部用于放置水泵,所述泵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用于供与所述水泵相连的水管穿过的开口;减振件,所述减振件设置于所述开口或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且所述减振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减振件用于包覆至少部分所述水管。本技术解决了泵盒降噪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泵盒


技术介绍

1、目前,一些大流量净水机,在净水机壳体的外部设置独立的泵盒,并将水泵设置于泵盒内。为满足大流量需求,需采用体积更大的超大流量隔膜泵,而超大流量隔膜泵具有噪音大的缺点,原有泵盒降噪能力差,无法满足大流量、低噪音的要求,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使用体验。

2、针对相关技术中泵盒降噪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泵盒,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盒,通过将泵盒上的减振件与连接水泵的水管直接接触,不仅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而且减小减振件与振动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升泵盒的降噪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来实现: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泵盒,其内部用于放置水泵,所述泵盒包括:

4、盒体,所述盒体具有用于供与所述水泵相连的水管穿过的开口;

5、减振件,所述减振件设置于所述开口或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且所述减振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减振件用于包覆至少部分所述水管。

6、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至少包括用于供进水管穿过的第一口和用于供出水管穿过的第二口;

7、所述减振件至少包括第一减振件和/或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口或靠近所述第一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减振件用于包覆所述进水管的外周,和/或,所述第二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口或靠近所述第二口的位置,所述第二减振件用于包覆所述出水管的外周。

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上游设置用于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的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下游设置用于与所述出水管相连的第二接头。

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水管的截面积。

1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为三分管,所述出水管为二分管。

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间隔排布的多条凸筋,所述减振件的至少部分位置与多条所述凸筋相接触,以将所述减振件与所述盒体的内壁相隔离。

1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的内部且靠近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盒体的至少部分内壁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多条所述凸筋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所述减振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件上具有供所述水管通过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孔与所述水管相适配,所述第二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孔的截面积。

1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孔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孔的轴向长度。

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减振层和吸音层;

16、所述减振层包括阻尼板,所述吸音层包括吸音棉。

1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板贴附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所述吸音棉层叠设置于所述阻尼板背向所述盒体内壁侧的板面上。

1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减振结构,所述减振结构包括贴附于所述盒体底部的减振垫或设置于所述盒体底部的多个减振垫片。

1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的底部内壁上用于与水泵相接的位置设置有垫片。

2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开口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底壳,所述开口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装配状态下,拼合形成所述开口。

2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底壳内,所述减振件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上盖内,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装配状态下,拼合形成所述减振件。

2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件包括减振块。

23、由上所述,本技术的泵盒的特点及优点是:在用于放置水泵的盒体上设有开口,开口可用于供与水泵相连的水管穿过,通过在盒体的开口或靠近开口的位置设置减振件,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在设置水管时,水管穿过开口且减振件用于包覆至少部分水管,在保证减振件能够充分吸收振动的同时,能够减小减振件与振动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泵盒的降噪效果,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盒,其内部用于放置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盒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至少包括用于供进水管穿过的第一口和用于供出水管穿过的第二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在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上游设置用于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的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下游设置用于与所述出水管相连的第二接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水管的截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为三分管,所述出水管为二分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间隔排布的多条凸筋,所述减振件的至少部分位置与多条所述凸筋相接触,以将所述减振件与所述盒体的内壁相隔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部且靠近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盒体的至少部分内壁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多条所述凸筋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所述减振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上具有供所述水管通过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孔与所述水管相适配,所述第二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孔的截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孔的轴向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减振层和吸音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板贴附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所述吸音棉层叠设置于所述阻尼板背向所述盒体内壁侧的板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减振结构,所述减振结构包括贴附于所述盒体底部的减振垫或设置于所述盒体底部的多个减振垫片。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部内壁上用于与水泵相接的位置设置有垫片。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开口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底壳,所述开口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装配状态下,拼合形成所述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底壳内,所述减振件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上盖内,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装配状态下,拼合形成所述减振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包括减振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盒,其内部用于放置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盒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至少包括用于供进水管穿过的第一口和用于供出水管穿过的第二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在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上游设置用于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的第一接头,和/或,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下游设置用于与所述出水管相连的第二接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水管的截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为三分管,所述出水管为二分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间隔排布的多条凸筋,所述减振件的至少部分位置与多条所述凸筋相接触,以将所述减振件与所述盒体的内壁相隔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部且靠近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盒体的至少部分内壁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多条所述凸筋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所述减振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上具有供所述水管通过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孔与所述水管相适配,所述第二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璐王业富彭煜
申请(专利权)人:艾欧史密斯中国环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