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变形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646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一种屋面变形缝结构,包括左上翻板、右上翻板、上封口结构和下封口结构;左上翻板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左侧的楼板上;在左上翻板的底部、面向变形缝一侧沿纵向通长设置有插槽;右上翻板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右侧的楼板上;右上翻板的上端超出左上翻板的上端,且超出部位的左侧面设置有水平折板;水平折板位于变形缝和左上翻板的上方;上封口结构包括上封堵板和上密封条;下封口结构包括下密封条和盖板;下密封条沿纵向通长设在变形缝下部;盖板盖在变形缝底部;变形缝内、对应插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导流槽。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变形缝结构中材料老化或损坏容易导致屋面渗漏和水损、影响结构美观性、变形受到限制以及围护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屋面变形缝结构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屋面变形缝结构通常用于处理建筑物屋面由于温度变化、结构变形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热胀冷缩问题。这种变形缝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屋面缝:屋面缝是在建筑物屋面上划分的一条直线或曲线裂缝,用于容纳屋面伸缩变形。它可以是开放式的缝隙,也可以是封闭式的缝隙。变形材料:为了适应屋面的伸缩变形,常使用柔性的变形材料填充在屋面缝中。常见的变形材料包括橡胶、聚合物、硅酮等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耐候性。防水层和保护层:在变形缝结构上方通常需要设置防水层和保护层,以确保屋面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防水层可以采用防水卷材或涂料等,保护层则可以是保护膜、护板等材料。

2、然而,传统的屋面变形缝结构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

3、1、安全风险:如果变形材料老化或损坏,可能会导致屋面渗漏和水损等问题,这可能给屋内设备、装修等带来安全隐患,并增加修复和恢复的成本。

4、2、影响结构的美观:传统的变形缝结构可能会对建筑物外观造成影响,破坏建筑整体的美观性,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建筑项目中,需要寻求更为隐蔽和优雅的解决方案。

5、3、变形限制:传统的变形缝结构的伸缩范围和容纳能力有限;在极端温度变化或地震等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超出变形缝的限制时,容易导致变形缝结构变形和破坏。

6、4、维护成本高:传统屋面变形缝结构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变形材料的正常运行和防水性能。这增加了建筑物的维护成本和工作量。

7、因此,在本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这些缺点,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提高屋面变形缝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面变形缝结构,要解决传统的变形缝结构中材料老化或损坏容易导致屋面渗漏和水损、影响结构的美观性、变形受到限制以及围护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屋面变形缝结构,设置在楼板上;包括有左上翻板、右上翻板、上封口结构和下封口结构;所述楼板上、沿纵向通长设置有变形缝;所述左上翻板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左侧的楼板上,并且左上翻板的右侧面与变形缝的左侧壁竖向对齐;在左上翻板的底部、面向变形缝一侧沿纵向通长设置有插槽;所述右上翻板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右侧的楼板上,并且右上翻板的左侧面与变形缝的右侧壁竖向对齐;所述右上翻板的上端超出左上翻板的上端,且超出部位的左侧面设置有水平折板;所述水平折板位于变形缝和左上翻板的上方;所述上封口结构包括有上封堵板和上密封条;所述上封堵板呈卧置的u形,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左上翻板顶部与水平折板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上封堵板的u形槽口朝向左侧;所述上密封条填充在上封堵板的u形槽中;所述下封口结构包括有下密封条和盖板;所述下密封条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的下部;所述盖板盖设在变形缝的底部,并且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固定;所述变形缝内、对应插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呈u形,并且导流槽的左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折边;所述折边对应插接在插槽中;所述导流槽的右端通过紧固件与变形缝的右侧壁连接。

4、优选的,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80mm~120mm。

5、优选的,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楼板底部、沿着变形缝对应的侧边通长设置有边梁;所述边梁的宽度为不小于300mm。

6、优选的,所述水平折板与左上翻板之间的间距与变形缝的宽度相适应,为80mm~120mm。

7、优选的,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楼板顶部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底部防水层、砂浆粘结层、顶部防水层、第一保温层和第一找平层;所述变形缝左侧的底部防水层和顶部防水层上端均延伸至左上翻板的顶部;所述上封堵板压接在变形缝左侧的底部防水层和顶部防水层上端;所述变形缝右侧的底部防水层和顶部防水层上端延伸至右上翻板的右侧面上,且变形缝右侧的底部防水层和顶部防水层上端通过第一固定钉与右上翻板固定;在变形缝右侧的底部防水层与右上翻板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层;在第二保温层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右上翻板的顶面和位于竖向保温层上方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三保温层;在第三保温层的外侧覆盖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下端搭接在对应一侧的顶部防水层的上端外侧,保护板的上端挡设在上封堵板与水平折板的接缝外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9、1、本技术的屋面变形缝结构在变形缝的左右两侧设置左上翻板和右上翻板,并且在右上翻板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折板,该结构使整个变形缝形成弯折形状,提高了变形缝的防水能力;同时,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将上封口结构和下封口结构分别在水平折板与左上翻板之间的间隙中和变形缝的底部;在该结构中水平折板为上封口结构提供了保护,避免上封口结构直接遭受日晒雨淋,延长了上封口结构的使用寿命。

10、2、本技术在左上翻板的底部、面向变形缝一侧通长设置插槽,在变形缝内、对应插槽的位置处设置导流槽,且导流槽的折边对应插接在插槽中;在该结构中,导流槽盛接接缝上口,并将盛接的水导流出去,导流槽与插槽活动连接,解决了变形缝的变形破坏导流槽。

11、3、本技术中上封堵板采用u形薄板制成,且底部盖板采用弯折薄板,该封口结构能够在变形缝发生伸缩变形时,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解决了传统的变形缝结构在建筑物的变形超出变形缝的限制时,容易导致变形缝结构变形和破坏的技术问题。

12、4、本技术在第三保温层的外侧覆盖有保护板,且保护板的下端搭接在对应一侧的顶部防水层的上端外侧,保护板的上端挡设在上封堵板与水平折板的接缝外侧;该保护板、左上翻板、右上翻板以及水平折板的结构设置使变形缝隐于结构中,解决了变形缝结构裸露于建筑表面,可能会对建筑物外观造成影响,破坏建筑整体的美观性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变形缝结构,设置在楼板(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上翻板(2)、右上翻板(3)、上封口结构和下封口结构;所述楼板(1)上、沿纵向通长设置有变形缝(4);所述左上翻板(2)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4)左侧的楼板(1)上,并且左上翻板(2)的右侧面与变形缝(4)的左侧壁竖向对齐;在左上翻板(2)的底部、面向变形缝(4)一侧沿纵向通长设置有插槽(6);所述右上翻板(3)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4)右侧的楼板(1)上,并且右上翻板(3)的左侧面与变形缝(4)的右侧壁竖向对齐;所述右上翻板(3)的上端超出左上翻板(2)的上端,且超出部位的左侧面设置有水平折板(7);所述水平折板(7)位于变形缝(4)和左上翻板(2)的上方;所述上封口结构包括有上封堵板(8)和上密封条(9);所述上封堵板(8)呈卧置的U形,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左上翻板(2)顶部与水平折板(7)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上封堵板(8)的U形槽口朝向左侧;所述上密封条(9)填充在上封堵板(8)的U形槽中;所述下封口结构包括有下密封条(10)和盖板(11);所述下密封条(10)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4)的下部;所述盖板(11)盖设在变形缝(4)的底部,并且盖板(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变形缝(4)两侧的结构固定;所述变形缝(4)内、对应插槽(6)的位置处设置有导流槽(12);所述导流槽(12)呈U形,并且导流槽(12)的左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折边(13);所述折边(13)对应插接在插槽(6)中;所述导流槽(12)的右端通过紧固件与变形缝(4)的右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4)的宽度为80mm~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4)两侧的楼板底部、沿着变形缝(4)对应的侧边通长设置有边梁(19);所述边梁(19)的宽度为不小于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折板(7)与左上翻板(2)之间的间距与变形缝(4)的宽度相适应,为80mm~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4)两侧的楼板(1)顶部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底部防水层(14)、砂浆粘结层(15)、顶部防水层(16)、第一保温层(17)和第一找平层(18);所述变形缝(4)左侧的底部防水层(14)和顶部防水层(16)上端均延伸至左上翻板(2)的顶部;所述上封堵板(8)压接在变形缝(4)左侧的底部防水层(14)和顶部防水层(16)上端;所述变形缝(4)右侧的底部防水层(14)和顶部防水层(16)上端延伸至右上翻板(3)的右侧面上,且变形缝(4)右侧的底部防水层(14)和顶部防水层(16)上端通过第一固定钉(20)与右上翻板(3)固定;在变形缝(4)右侧的底部防水层(14)与右上翻板(3)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层(21);在第二保温层(2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层(22);所述右上翻板(3)的顶面和位于第二保温层(21)上方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三保温层(5);在第三保温层(5)的外侧覆盖有保护板(24);所述保护板(24)的下端搭接在对应一侧的顶部防水层(16)的上端外侧,保护板(24)的上端挡设在上封堵板(8)与水平折板(7)的接缝外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变形缝结构,设置在楼板(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上翻板(2)、右上翻板(3)、上封口结构和下封口结构;所述楼板(1)上、沿纵向通长设置有变形缝(4);所述左上翻板(2)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4)左侧的楼板(1)上,并且左上翻板(2)的右侧面与变形缝(4)的左侧壁竖向对齐;在左上翻板(2)的底部、面向变形缝(4)一侧沿纵向通长设置有插槽(6);所述右上翻板(3)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4)右侧的楼板(1)上,并且右上翻板(3)的左侧面与变形缝(4)的右侧壁竖向对齐;所述右上翻板(3)的上端超出左上翻板(2)的上端,且超出部位的左侧面设置有水平折板(7);所述水平折板(7)位于变形缝(4)和左上翻板(2)的上方;所述上封口结构包括有上封堵板(8)和上密封条(9);所述上封堵板(8)呈卧置的u形,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左上翻板(2)顶部与水平折板(7)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上封堵板(8)的u形槽口朝向左侧;所述上密封条(9)填充在上封堵板(8)的u形槽中;所述下封口结构包括有下密封条(10)和盖板(11);所述下密封条(10)沿纵向通长设置在变形缝(4)的下部;所述盖板(11)盖设在变形缝(4)的底部,并且盖板(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变形缝(4)两侧的结构固定;所述变形缝(4)内、对应插槽(6)的位置处设置有导流槽(12);所述导流槽(12)呈u形,并且导流槽(12)的左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折边(13);所述折边(13)对应插接在插槽(6)中;所述导流槽(12)的右端通过紧固件与变形缝(4)的右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生雄周龙杰吴再龙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新城控股集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