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44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含氰氟虫腙和新烟碱类杀虫剂,氰氟虫腙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80∶1~1∶80。该杀虫组合物的优点是具有增效作用,可降低用药量,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扩大防治谱。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防治农作物上发生的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等,尤其可用于防治黄曲条跳甲、马铃薯甲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具体为一种含有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以 及该组合物在农业防治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曱科,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国内遍 及各省。黄曲条跳曱在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的多个地方泛滥成灾,造成绝产。黄曲条跳曱的防治一直A个大难题,主要是化学防治。马铃薯甲虫又称马铃薯叶甲,属鞘翅目叶曱科,是危害番茄、辣椒等茄科 蔬菜的毁灭性害虫。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已经不能有效防治马铃薯甲 虫,目前,防治马铃薯甲虫的药剂氟虫腈、吡虫啉、啶虫脒等也面临抗性的产 生。长期以来,像叶曱科这类害虫均以化学防治为主,菜农大量喷药,造成农 药残留十分严重,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加,许多药剂防治效果也很不理想。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属缩氨基脲类杀虫剂。杀虫作用方式以胃毒作 用为主,触杀作用较小,有较强的渗透性。其作用机制独特,与新烟碱类杀虫 剂无交互抗性。氰氟虫腙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杀虫剂,可以有效地防治鳞翅目 害虫及鞘翅目叶甲科的幼虫、成虫。毒性非常低,^f吏用十分安全。是适合用于 复配剂进行综合防治的理想药剂。不同品种的农药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办法之一。复配 增效好的配方,可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延緩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1.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点是具有增效作用,对鞘翅 目害虫、鳞翅目害虫、同翅目害虫、缨翅目害虫尤为高效,且不易产生抗性。 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杀虫组合物在农业上的应用。2. 技术方案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进行不同配比的生物活性测定,不同配比的活性测定后通常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相加作用、拮抗作用、增效作用。以增效 配比为有效成份配制成适合的制剂,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可以有效降低 药剂的使用量,降低用药成本,延緩抗性的产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专利技术人在大量的试验过程中,发现了一种高效多功能杀虫组合物,该组合 物的有效成分含有氰氟虫腙和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该组合物对鞘翅目叶甲科 害虫具有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可防治农业上的多种害虫,如多种鳞翅目 害虫、鞘翅目害虫、同翅目害虫、缨翅目害虫,尤其可高效防治黄曲条跳曱、 马铃薯曱虫。本专利技术杀虫组合物的特征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氰氟虫腙和一种新烟碱类 杀虫剂,氰氟虫腙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80: 1~1: 80。其中,新烟碱 类杀虫剂是他虫淋、^定虫脉、漆虫噪、烯咬虫胺、蓉虫淋、蓬虫胺、p夫虫胺中 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加工成适合农业上^f吏用的任意剂型制剂,优选 剂型为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乳油、水分散性粒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氰氟虫腙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优选为20: 1~1: 30。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业上的害虫,尤其适合用于防治鞘翅目害虫、 鳞翅目害虫、同翅目害虫、缨翅目害虫,更尤其适用于防治黄曲条跳曱、马铃 薯曱虫。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含有氰氟虫腙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二元杀虫组合物,它 与单剂相比,能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该杀虫组合物对害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用药成本。 (2 )该杀虫组合物在应用中可扩大防治谱。 一次施药可同时防治多种害虫, 从而降低农民防治成本,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将两种作用^L理不同的有效成分混配使用,同时增效明显,能延緩害 虫抗药性的产生。(4) 可以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减少对有益生 物的危害。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以下生物测定、制剂制备和药效试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组 合物的应用和有益效果,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用到的96%氰氟虫腙原药为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99% 啶虫脒原药为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5%烯啶虫胺原药为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5%呋虫胺原药为南京富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5%噻虫啉原 药为江苏中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 7%噻虫嗪原药为南京振农化工有限公司生 产,9 5 %吡虫啉原药为江苏省新圻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用到的乳化剂、溶剂、防冻剂、分散剂、载体等物质, 都是均为农药制剂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成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一氰氟虫腙和咬虫脒、噻虫啉或烯啶虫胺复配毒力试验 1.氰氟虫腙、啶虫脒及不同配比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 采用浸虫浸叶法。在试验地中用指形管收集活泼健康的黄曲条跳曱成虫, 每管20头,用双层纱布封口,遮光放置4小时,待用;取新鲜的上海青叶片, 用清水泡1~2小时,选取大小一致的中部展开叶片,晾干;.将叶片在所配制好 的药液中浸渍10秒,耳又出后阴干,用曲别针悬挂于锥形瓶中备用;将指形管换 成用塑料纱布封口,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5秒钟,取出,用吸水纸吸干多余 药液,再将试虫转移至》文有用相同药液处理过的青菜叶片的锥形瓶中,用双层 棉纱布封口;将三角瓶倒置在有孔的纸板上,放于26士1。C、 L: D (14 h: 8h) 光照的恒温养虫室内饲养。设置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48小时调查结 果,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利用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求毒力回归方程和 LC5。,以跳曱不能正常爬行作为死亡标准。联合作用方式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 提出的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乂供试药剂LC5。) x 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 = A药剂ATI 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 x混 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ATI/混剂TTI) x 100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OUO,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测定结果见表l。表l氰氟虫腙、啶虫脒及不同配比对黄曲条跳曱的毒力测定(48h)<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由表1可见,氰氟虫腙与啶虫脒按80: 1~1: 80的比例进行混配,其共毒 系数分别为120. 23、 146. 64、 202. 91、 257. 92、 309.14、 344. 92、 373. 04、 281. 61、 200.12、 143. 83、 121.81,均表现为增效作用。氰氟虫腙与咬虫脒接20: 1~1: 30.的比例进行混配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02. 91、 257.92、 309.14、 344.92、 373. 04、 281.61、 200.12,其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2.氰氟虫腙、噻虫啉及不同配比对马铃薯曱虫的毒力测定采用浸叶接虫法,将供试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以清水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待用,设清水为对照。取新鲜的马铃薯叶片剪成约40mm长的大小基本 一致的片段,将剪好的叶片在配制好的供试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让其自然晾 干后,放入事先垫有滤纸的培养皿(小120mm)中。然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它的有效成分为氰氟虫腙和新烟碱类杀虫剂,氰氟虫腙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80∶1~1∶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它的有效成分为氰氟虫腙和新烟碱类杀虫剂,氰氟虫腙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80∶1~1∶8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吡虫 啉、啶虫脒、噻虫。秦、烯咬虫胺、噻虫啉、噻虫胺、呋虫胺中的任意一种。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氰氟虫腙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自勇朱卫锋郭东岳毕湘黔孔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