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上救援,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上救援用救生圈。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救生圈属于水上救生用品,其结构简单,仅包括一个可浮动的圆环,只能单人单独使用,当多人落水时,落水者分散各处,将会增加遇难者的获救时间。
2、现有技术上中通过在救生圈上设置连接部件,使多个救生圈相互连接,形成救生圈群,提供更大的浮力,同时也能够保护到更多的人;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部件设置在救生圈外侧壁上的固定位置,当处于水下的两个遇难者需要将两个救生圈连接起来方便营救人员营救以节约营救时间时,需要调动救生圈的位置,使连接部件相连接的两个部分相对然后才能实现连接,但由于遇难人员处于水下,不方便活动,导致调动救生圈困难,较难实现两个救生圈相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上救援用救生圈,能够较为简单便捷的实现两个救生圈连接。
2、所述的水上救援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救生圈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能够相互连接的连接头子头和连接头母头,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救援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1),救生圈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能够相互连接的连接头子头(2)和连接头母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母头(4)包括外套筒(4.1),外套筒(4.1)内设置有至少两根肘杆(4.5),所有肘杆(4.5)的中部均铰接在外套筒(4.1)的内侧壁上并沿外套筒(4.1)圆周呈等间距分布,对应外套筒(4.1)筒口的一侧在肘杆(4.5)的一端固定有卡勾(4.6),肘杆(4.5)的另一端固定有弹性件(4.2),对应弹性件(4.2)在肘杆(4.5)上设置有对弹性件(4.2)进行按压的按压组件,外套筒(4.1)的筒底连接有第一牵引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救援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1),救生圈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能够相互连接的连接头子头(2)和连接头母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母头(4)包括外套筒(4.1),外套筒(4.1)内设置有至少两根肘杆(4.5),所有肘杆(4.5)的中部均铰接在外套筒(4.1)的内侧壁上并沿外套筒(4.1)圆周呈等间距分布,对应外套筒(4.1)筒口的一侧在肘杆(4.5)的一端固定有卡勾(4.6),肘杆(4.5)的另一端固定有弹性件(4.2),对应弹性件(4.2)在肘杆(4.5)上设置有对弹性件(4.2)进行按压的按压组件,外套筒(4.1)的筒底连接有第一牵引绳(5),第一牵引绳(5)的另一端连接在救生圈本体(1)上;连接头子头(2)包括塞柱(2.1),塞柱(2.1)独立穿装在外套筒(4.1)内,塞柱(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卡勾(4.6)卡入的卡槽(2.2),弹性件(4.2)顶靠在塞柱(2.1)的外侧壁上,塞柱(2.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牵引绳(3),第二牵引绳(3)的另一端连接在救生圈本体(1)的外侧壁上。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平,张俊刚,陶禹任,李洁,吴新良,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