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398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0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前机翼、后机翼、起落架、推进动力装置和旋翼动力系统。前机翼和后机翼均左右对称分别设置在机身的前后两侧,推进动力装置设置在机身的尾部,旋翼动力系统通过旋翼安装架左右对称设置在机身的中部。本技术的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可以实现超短距离的起降,所占用场地很小,而且具备固定翼的特点,拥有更长的航时和更大的航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航空,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1、传统滑跑起降飞机安全可靠,但是起降需要较长的滑跑距离,需要大的空间建设机场等相关配套设施,前期投入较大。多旋翼飞行器可以垂直起降,占用的起降场地较小,而且应用相对也是比较普遍的,但是相比传统飞机来说,速度、航程、航时统统不如传统飞机。怎样将传统飞机与多旋翼飞行器相结合,是未来飞行器热门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合多旋翼和传统飞机相结合的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前机翼、后机翼、起落架、推进动力装置和旋翼动力系统,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均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前机翼左右对称固接于所述机身的前部下侧,所述后机翼左右对称固接于所述机身的后部上侧,所述推进动力装置布置在所述机身的尾端,所述旋翼动力系统通过旋翼安装架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机身的左右两侧,所述旋翼安装架分别连接所述前机翼、所述后机翼和所述机身组成盒型结构,所述起落架布置在所述机身腹部。

4、进一步的,所述前机翼采用低速翼型,并设定12-16°的安装角度。

5、进一步的,所述后机翼采用低速翼型,并设定8-12°的安装角度,所述后机翼还设定9-11°的上反角。

6、进一步的,所述后机翼的后缘从外到内还设置有副翼和升降舵,所述副翼和所述升降舵均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副翼用于控制所述飞行器的滚转动作,所述升降舵用于控制所述飞行器的俯仰动作。

7、进一步的,所述旋翼安装架包括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和侧连接杆,所述前连接杆与所述前机翼固接,所述后连接杆与所述后机翼固接,所述侧连接杆与所述机身固接,所述前连接杆、所述后连接杆和所述侧连接杆的交汇处为旋翼安装座,所述旋翼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旋翼安装座的上下两端。

8、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尾部的下侧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推进动力装置和增强航向稳定性的腹鳍。

9、进一步的,所述旋翼动力系统倾斜成角度的布置安装在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之间,所述旋翼动力系统的倾斜角度为15-20°。

10、进一步的,所述旋翼动力系统包括上旋翼动力装置和下旋翼动力装置,所述上旋翼动力装置和所述下旋翼动力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旋翼安装座的上下两端。

11、进一步的,所述起落架包括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所述主起落架和所述前起落架均做整流设计,所述主起落架和所述前起落架的翼型状支撑架连接固定轮子的整流鼓包。

12、进一步的,所述机身的前段上侧设置有可打开的机身舱盖,位于所述机身舱盖内的机舱中布置安装有座椅和所述飞行器的操控模块,位于所述机身后段的内部空间则用于布置安装电源、飞行控制系统、机电系统和航电系统等系统模块。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技术设计的飞行器与传统飞机相比可以实现超短距起降,起降时启动旋翼动力系统,旋翼动力提供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带动飞行器离地前飞,到达一定速度后,启动推进动力,旋翼动力逐渐关闭降低能耗,并调整螺旋桨到顺桨方向,此时全机升力由前机翼和后机翼提供,前飞的速度由推进动力来维持,具备固定翼的特点,因此相比多旋翼有更长的航时和更大的航程,同时相比传统滑跑飞行器,本技术可以超短距起降,占用场地可以很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前机翼、后机翼、起落架、推进动力装置和旋翼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均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前机翼左右对称固接于所述机身的前部下侧,所述后机翼左右对称固接于所述机身的后部上侧,所述推进动力装置布置在所述机身的尾端,所述旋翼动力系统通过旋翼安装架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机身的左右两侧,所述旋翼安装架分别连接所述前机翼、所述后机翼和所述机身组成盒型结构,所述起落架布置在所述机身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翼采用低速翼型,并设定12-16°的安装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翼采用低速翼型,并设定8-12°的安装角度,所述后机翼还设定9-11°的上反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翼的后缘从外到内还设置有副翼和升降舵,所述副翼和所述升降舵均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副翼用于控制所述飞行器的滚转动作,所述升降舵用于控制所述飞行器的俯仰动作。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安装架包括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和侧连接杆,所述前连接杆与所述前机翼固接,所述后连接杆与所述后机翼固接,所述侧连接杆与所述机身固接,所述前连接杆、所述后连接杆和所述侧连接杆的交汇处为旋翼安装座,所述旋翼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旋翼安装座的上下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尾部的下侧还设置有用于保护推进动力装置和增强航向稳定性的腹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动力系统倾斜成角度的布置安装在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之间,所述旋翼动力系统的倾斜角度为15-2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动力系统包括上旋翼动力装置和下旋翼动力装置,所述上旋翼动力装置和所述下旋翼动力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旋翼安装座的上下两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包括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所述主起落架和所述前起落架均做整流设计,所述主起落架和所述前起落架的翼型状支撑架连接固定轮子的整流鼓包。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前段上侧设置有可打开的机身舱盖,位于所述机身舱盖内的机舱中布置安装有座椅和所述飞行器的操控模块,位于所述机身后段的内部空间则用于布置安装电源、飞行控制系统、机电系统和航电系统系统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前机翼、后机翼、起落架、推进动力装置和旋翼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均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前机翼左右对称固接于所述机身的前部下侧,所述后机翼左右对称固接于所述机身的后部上侧,所述推进动力装置布置在所述机身的尾端,所述旋翼动力系统通过旋翼安装架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机身的左右两侧,所述旋翼安装架分别连接所述前机翼、所述后机翼和所述机身组成盒型结构,所述起落架布置在所述机身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翼采用低速翼型,并设定12-16°的安装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翼采用低速翼型,并设定8-12°的安装角度,所述后机翼还设定9-11°的上反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翼的后缘从外到内还设置有副翼和升降舵,所述副翼和所述升降舵均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副翼用于控制所述飞行器的滚转动作,所述升降舵用于控制所述飞行器的俯仰动作。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混合多旋翼设计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安装架包括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和侧连接杆,所述前连接杆与所述前机翼固接,所述后连接杆与所述后机翼固接,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铭罗竑梁斌刘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宇领星奥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