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和电池涂布浆料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0248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和电池涂布浆料的处理系统。其中,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包括罐体、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所述罐体为立式罐体;所述第一搅拌件和所述第二搅拌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罐体上,且所述第一搅拌件的转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搅拌件的搅拌速度,所述第一搅拌件位于所述第二搅拌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件包括相连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相对所述第一驱动杆倾斜设置。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具有提升浆料匀质的均匀性的优点,同时还避免了浆液出现气泡和沉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和具有该电池浆料的中转罐的电池涂布浆料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极片制作的制造是电池生产的关键工序,因此极片涂覆过程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产品的质量。在极片涂覆过程中,浆料存储时其粘度随其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粘度的波动造成了极片涂覆效果不良,最终导致电池产品一致性较差。在电池的制备工艺中,出料的浆料会暂存在中转罐中进行涂布,中转罐中浆料的存储品质对于下一道涂布工序至关重要,将影响极片的外观、厚度和面密度的一致性,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品质。

2、相关技术中,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内通常会设置一个具有电机的搅拌桨。在实际应用时,搅拌桨的转速若较高,可能会引入气泡,浆料在涂布时涂膜往往会出现气泡、露箔及空箔等缺陷,造成品质异常,较低的转速可能无法保障浆料搅拌的效果,浆料易沉降,可能会堵住滤芯,存在浆料无法涂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浆料的中转罐。该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具有提升浆料匀质的均匀性的优点,同时还避免了浆液出现气泡和沉降问题。

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涂布浆料的处理系统。

3、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包括罐体、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

4、所述罐体为立式罐体;所述第一搅拌件和所述第二搅拌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罐体上,且所述第一搅拌件的转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搅拌件的搅拌速度,所述第一搅拌件位于所述第二搅拌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件包括相连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相对所述第一驱动杆倾斜设置。

5、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通过将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所述第一搅拌件的转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搅拌件的搅拌速度,通过增设的位于罐体下方的第一搅拌件可以形成在上下方向上两个不同的搅拌速度,同时将所述第一搅拌桨相对所述第一驱动杆倾斜设置,可以使流体沿罐体的延伸方向及中转罐的径向均形成流动,进而增大剪切力,因为对于粘度较高的浆料需要增加转速较大,对浆料产生高速剪切来达到均匀分散的效果。进而,提升了搅拌效果,从而提高了浆料均质的一致性,避免浆料粘度分层的问题,因为浆料粘度分层会导致涂布的厚度和面密度的一致性。由此,有助于提升锂电池的品质。

6、同时,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增设的第一搅拌件,可以进一步提升了搅拌的均匀性,避免了分层,进而相对设置一个搅拌件而言,在达到提升搅拌均匀性目的同时,可以降低搅拌时旋转的速度。进而,实现在降低气泡的产生的同时还避免了浆料沉降的问题。由此,进一步于提升了锂电池的品质。

7、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具有提升浆料匀质的均匀性的优点,同时还避免了浆液出现气泡和沉降问题。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桨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桨沿所述罐体的径向的延伸的长度a与所述罐体的半径之间的比值为4/7至6/7。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桨具有相对设置的根部和顶部,所述第一搅拌桨的根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桨由其所述根部至所述顶部的方向沿由下至上的方向倾斜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搅拌桨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地由所述罐体的底部插入至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罐体外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件的搅拌速度与所述第一搅拌件的转动速度之间的比值为2/5至4/5。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桨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搅拌桨沿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周向间隔开地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件包括相连的第二杆体、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上,所述第二杆体可转动地由所述罐体的顶部插入至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罐体外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搅拌框和设置在所述搅拌框内的加强棒,所述加强棒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搅拌框的两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框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所述罐体的中心至边沿方向由上至下的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搅拌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所述罐体的中心至边沿方向由下至上的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二搅拌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桨的表面上设置凹坑和/或凸起。

18、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涂布浆料的处理系统包括投料系统、溶剂系统、搅拌罐和根据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所述投料系统和所述溶剂系统中的每一者与所述搅拌罐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搅拌罐的排料口与所述电池浆料的中转罐连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具有相对设置的根部和顶部,所述第一搅拌桨的根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桨由其所述根部至所述顶部的方向沿由下至上的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搅拌桨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地由所述罐体的底部插入至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罐体外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件的搅拌速度与所述第一搅拌件的转动速度之间的比值为2/5至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件包括相连的第二杆体、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上,所述第二杆体可转动地由所述罐体的顶部插入至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罐体外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搅拌框和设置在所述搅拌框内的加强棒,所述加强棒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搅拌框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框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所述罐体的中心至边沿方向由上至下的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搅拌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所述罐体的中心至边沿方向由下至上的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二搅拌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的表面上设置凹坑和/或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沿所述罐体的径向的延伸的长度a与所述罐体的半径r之间的比值为4/7至6/7。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搅拌桨沿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周向间隔开地设置。

12.一种电池涂布浆料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料系统、溶剂系统、搅拌罐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所述投料系统和所述溶剂系统中的每一者与所述搅拌罐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搅拌罐的排料口与所述电池浆料的中转罐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搅拌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具有相对设置的根部和顶部,所述第一搅拌桨的根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桨由其所述根部至所述顶部的方向沿由下至上的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搅拌桨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地由所述罐体的底部插入至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罐体外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件的搅拌速度与所述第一搅拌件的转动速度之间的比值为2/5至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浆料的中转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件包括相连的第二杆体、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上,所述第二杆体可转动地由所述罐体的顶部插入至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罐体外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言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