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光学膜及其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014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一种复合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顺次设置的增亮部、雾化部和背涂层,所述增亮部包括基材层、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设置在基材层一侧表面上;所述雾化部包括基体层、面扩散雾化层以及雾化贴合层,所述面扩散雾化层设置在基体层一侧表面,所述雾化贴合层设置在面扩散雾化层远离基体层一侧表面,并与基材层直接接触;所述背涂层设置在基体层远离面扩散雾化层一侧表面。通过设置雾化部中多层设置,起到提高遮蔽性,同时保留双层棱镜结构层的高亮度效果的效果,所述复合光学膜的遮蔽性的提高,可降低光学膜材料使用时的不良率,进而降低复合光学膜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合光学膜和显示器件领域。


技术介绍

1、随着液晶显示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画面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现背光模组设计也随之不断更新,现如今使用光学膜片材料的产品在手机,家电行业遍及度很广,光学膜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对产品辉度要求高,遮蔽能力强,及材料使用成本较大。

2、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780089388.9的现有技术给出了一种光学膜,包括层叠的双层棱镜结构,所述用于粘接双层棱镜结构层(12)的粘接层一个表面为平滑面,相对面为粗糙面,可以实现一定的光学增亮和遮蔽效果;申请号为cn201110358649.7的现有技术给出了一种多功能光学膜,包括层叠的基底层,所述层叠的基底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棱镜结构,另一面设置磨砂结构,将原有光学膜的多层结构简化为四层结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然而包括上述的专利文本在内现有技术提供的光学复合膜均存在遮蔽效果不足的问题。现迫切需要一种具有高遮蔽性且保持高辉度的复合光学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遮蔽性的复合光学膜。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复合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顺次设置的增亮部、雾化部和背涂层,所述增亮部包括基材层、棱镜结构层,所述棱镜结构层设置在基材层一侧表面上;

4、所述雾化部包括基体层、面扩散雾化层以及雾化贴合层,所述面扩散雾化层设置在基体层一侧表面,所述雾化贴合层设置在面扩散雾化层远离基体层一侧表面,并与基材层直接接触;

5、所述背涂层设置在基体层远离面扩散雾化层一侧表面。

6、进一步地,所述增亮部还包括粘贴层,所述棱镜结构层包括第一棱镜结构层和第二棱镜结构层,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设置在第二基材层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远离第二基材层一侧表面通过粘贴层设置在第一基材层远离第一棱镜结构层一侧表面。

7、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具有沿单一方向延伸并沿延伸垂直方向排列的若干棱镜结构,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和第二棱镜结构层的棱镜结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β,所述夹角β为0°<β≤90°。

8、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的棱镜结构在排列方向横截面为三角形,优选的,所述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优选地,所述棱镜结构在排列方向的横截面为顶点90°的等腰三角形。

9、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层的棱镜折射率为1.53~1.67。

10、进一步地,所述面扩散雾化层的雾度为8%~95%;所述雾化贴合层(23)的雾度为8%~40%。

11、进一步地,所述面扩散雾化层为添加扩散粒子的平整膜层,或为具有微结构表面的膜层,或为喷砂阵列结构层。

12、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5~300um;所述棱镜结构层的厚度为50~150um;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8~10um;所述雾化贴合层的厚度为8~10um;所述面扩散雾化层的厚度为15~20um;所述基体层的厚度为25~300um。

13、一种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应用了上述的复合光学膜。

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光线由背涂层射入,光线经过背涂层、基体层,再经过面扩散雾化层结构漫反射、再经过由带有体扩散雾度粒子的雾化粘合层,随后光线经过第二棱镜结构层和第一棱镜结构层射出。通过设置雾化部中多层雾化层设置,起到提高遮蔽性,同时保留双层棱镜结构层的高辉度效果。所述复合光学膜的遮蔽性的提高,可降低光学膜材料使用时的不良率,进而降低复合光学膜使用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包括顺次设置的增亮部(1)、雾化部(2)和背涂层(3),所述增亮部(1)包括基材层(11)、棱镜结构层(12),所述棱镜结构层(12)设置在基材层(11)一侧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部(1)还包括粘贴层(13),所述棱镜结构层(12)包括第一棱镜结构层(121)和第二棱镜结构层(122),所述基材层(11)包括第一基材层(111)和第二基材层(112),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121)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1)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122)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12)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122)远离第二基材层(112)一侧表面通过粘贴层(13)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1)远离第一棱镜结构层(121)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12)具有沿单一方向延伸并沿延伸垂直方向排列的若干棱镜结构,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121)和第二棱镜结构层(122)的棱镜结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β,所述夹角β为0°<β≤90°。

<p>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12)的棱镜结构在排列方向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棱镜结构在排列方向的横截面为顶点90°的等腰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12)的棱镜折射率为1.53~1.6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扩散雾化层(22)的雾度为8%~95%;所述雾化贴合层(23)的雾度为8%~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扩散雾化层(22)为添加扩散粒子的平整膜层,或为具有微结构表面的膜层,或为喷砂阵列结构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1)的厚度为25~300um;所述棱镜结构层(12)的厚度为50~150um;所述粘贴层(13)的厚度为8~10um;所述雾化贴合层(23)的厚度为8~10um;所述面扩散雾化层(22)的厚度为15~20um;所述基体层(21)的厚度为25~300um。

9.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应用了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光学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包括顺次设置的增亮部(1)、雾化部(2)和背涂层(3),所述增亮部(1)包括基材层(11)、棱镜结构层(12),所述棱镜结构层(12)设置在基材层(11)一侧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部(1)还包括粘贴层(13),所述棱镜结构层(12)包括第一棱镜结构层(121)和第二棱镜结构层(122),所述基材层(11)包括第一基材层(111)和第二基材层(112),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121)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1)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122)设置在第二基材层(112)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层(122)远离第二基材层(112)一侧表面通过粘贴层(13)设置在第一基材层(111)远离第一棱镜结构层(121)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层(12)具有沿单一方向延伸并沿延伸垂直方向排列的若干棱镜结构,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121)和第二棱镜结构层(122)的棱镜结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β,所述夹角β为0°<β≤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栓韩尚杨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