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929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遥感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包括数据准备和处理,变化图斑提取,具体包括信息提取、属性赋值、质量控制,变化图斑筛选,疑点疑区制作和报告编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提取算法,结合目视解译方式,提取出海域范围内由海水变为陆地或露出水面的疑似填海、构筑物或其他用海行为变化图斑。按照“五步叠加法”分析研判,结合海域海岛监管顶层设计及管理现状,筛选出不符合用海用岛管理规定的变化图斑,形成疑点疑区数据集,明确疑点疑区位置、面积、用海方式等,为有效管理用海用岛的方式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遥感监测,具体地说是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海域海岛是我国重要的陆地和海洋资源之一,由于我国海岸线绵长,存在大大小小个不同的海岛,情况纷繁复杂,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和管控,但由于海岸线跨度打几千公里,但从人力方面是无法实现的,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等进行监测的方式,但目前尚未有一个全面,规范性的监测内容与方法,这样就导致对于海域海岛的用海用岛活动的监测处于一个不全面不科学的状态,这对于用海监管、用岛监测以及对自然国土资源的把控是没有帮助的。

2、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提取算法,结合目视解译方式,提取出海域范围内由海水变为陆地或露出水面的疑似填海、构筑物或其他用海行为的变化图斑,无居民海岛上疑似开发利用变化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提取算法,结合目视解译方式,提取出海域范围内由海水变为陆地或露出水面的疑似填海、构筑物或其他用海行为的变化图斑,无居民海岛上疑似开发利用变化的情况。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数据准备和处理:数据包括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和其他数据;

4、影像数据的选取要求为:

5、影像时相要求:以15天为周期开展的影像获取,按照海域海岛监管工作流程,在卫星遥感影像时相选取上应满足:

6、1)每月第一期影像时相:上月21日至本月05日;

7、2)每月第二期影像时相:本月06日至本月20日;

8、影像星源选择:要实现15天周期监测区域有效影像70%以上覆盖度,经科学的选星论证,影像星源选择上至少包括:国产必选系列和国外应急补充;

9、影像分辨率要求:影像地面分辨率应优于2米;

10、影像数据的处理要求为:

11、影像正射校正要求:以景为单位,采用基础底图影像为校正基础,选取待校正影像进行正射校正;

12、影像融合要求:以景为单位,对正射校正后满足精度要求的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要求融合后影像能清晰地表现纹理信息,能突出主要用海方式;影像色调均匀、反差适中、无重影模糊现象,光谱特征还原真实、准确,监测区域无明显光谱异常;

13、成果影像定位要求:绝对定位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优于图上距离0.5mm;相对定位精度优于2个像元,包括影像接边精度,以及前后两期影像的相对位置精度;

14、成果影像质量要求:影像无模糊、错位、扭曲、重影、变形、拉花、裂缝、漏洞、脏点;色彩真实自然,色彩色调均衡、层次丰富、清晰易读、反差适中、无明显偏色;影像无明显噪声和缺行;

15、单景影像云量要求:云量比例低于10%;

16、影像数据的成果要求为:

17、数学基础:成果影像坐标系均采用wgs84坐标系;

18、数据格式:成果影像存储为geotiff或img格式,位深为8bi t;当8bi t无法满足影像色彩要求时,可存为16bit;

19、成果时间:每月第一期影像完成时间:本月12-13日;每月第二期影像完成时间:

20、本月27-28日;

21、矢量数据的准备和处理包括:基础地理:包括行政区划、海岸线勘界、无居民海岛位置、海区分界线、争议海域、河海划界数据;

22、区划规划:包括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涉海自然保护地、海洋生态红线;

23、审批数据:包括海域使用权、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海岸线修测、海域海岛范围内土地证或用地审批、涉海涉岛生态修复项目数据;

24、调查数据:包括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全国围填海现状调查、全国围海养殖现状调查、海岛海岸带调查、潮间带调查、典型生态系统调查、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海域海岛地名普查、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补充填报、无居民海岛岸线勘测;

25、监测数据:包括历次海岸线变化监测、ais船位、潮汐值、疑点疑区监测核查数据;

26、其他数据,主要为行政审批或管理文件数据;

27、s2,变化图斑提取,具体包括信息提取、属性赋值、质量控制;

28、s2的信息提取: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提取算法,对比前后两期影像变化情况,结合目视判读或人工智能等分类方法,提取变化图斑,变化图斑按面状图层提取,包括:

29、影像排序:根据影像日期,遵照从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排列;

30、变化图斑最小提取单元为:2×2个像元;

31、变化图斑提取流程:

32、s2-1,通过前后两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比对,发现影像变化;

33、s2-2,采用直接判读和地理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解译标志勾绘类型界线,标注变化图斑类别,填写相关属性信息,形成预解译图;

34、s2-3,以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预解译图核查,验证解译精度;

35、s2-4,更新预解译图,形成变化图斑图层;

36、变化图斑质量控制:

37、s2-5,图斑勾画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

38、s2-6,图斑用最小冗余表示,勾画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折点;

39、s2-7,图斑闭合且具有唯一性,超过海岸线的图斑以及属于陆地上的图斑,以海岸线为界限进行切割,形成闭合面;

40、s2-8,每期新勾画的图斑与历史图斑的拓扑关系需正确,交接处不能有空隙或者重叠;新增变化图斑按照后期影像中新增人类活动纹理边缘提取;扩建变化图斑基于上一期人类活动数据图斑,沿面积扩大或强度增强的影像纹理边缘提取;

41、s2的属性赋值:对提取的变化图斑进行属性赋值,各属性字段名称、类型和长度要求须符合要求,包括行政区划、中心经纬度、疑似用海方式、海岛标准名称、疑似用岛方式、疑似动态、占用自然岸线情况、遥感监测面积、前/后影像名称、影像前/后时相、发现期次、提取日期及其他属性;

42、s2的质量控制为:

43、图斑审核与修改:对变化图斑重叠、缝隙和自相交拓扑错误进行审核,并进行相应修改,填写检查人、审核人字段;

44、属性审核与修改:对变化图斑属性填写错误、不规范和不完整情况进行审核,并进行相应修改,填写检查人、审核人字段;

45、s3,变化图斑筛选:具体包括区划规划叠加、审批信息叠加、调查数据叠加、监测数据叠加、多期影像叠加;

46、s3中的区划规划叠加:

47、与海洋功能区划、海岛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区、保护地区划规划进行叠加分析:

48、s3-1,剔除位于海岸线向陆一侧且位于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外的变化图斑;

49、s3-2,注位于海洋功能区划、海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疑似动态为:填写“新增”或“扩建”,“新增”指该疑点疑区为首次监测发现,且周边不存在已下发并确认违法违规的用海用岛疑点疑区,即卫星遥感监测中发现的疑点疑区,不与前期已发现并确认的疑点疑区邻接,而是在新的海域出现围填海或构筑物用海活动的;“扩建”指以原有疑点疑区为单元向外扩充形成新的疑点疑区或在原有疑点疑区邻接范围内新增疑点疑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域海岛疑点疑区遥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疑似动态为:填写“新增”或“扩建”,“新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娜郭连杰乔琳魏秀兰郑芳媛刘畅曹英志李晋韩志聪徐辉奋孙艳莉翟伟康陈帅孟云闪刘书明刘文利张宏晔王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