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及碳捕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73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变电变温吸附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及碳捕集系统,包括腔体外壳,腔体外壳内同轴设置有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设置有吸附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内部冷却管,内部冷却管内流动有冷却流体;保温组件包括设置在腔体外壳外的定位片,定位片上铰接设置有外部保温层,外部保温层可开合环绕在腔体外壳的外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热组件包括面式电热膜,方便调节解吸温度,使得装置兼具加热均匀以及加热速率快的优势,同时电热膜可根据吸附浓度分布规律设置梯级解吸方式,通过解吸温度与吸附浓度适配来降低解吸过程所需功量和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变温吸附及碳捕集,尤其涉及一种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及碳捕集系统


技术介绍

1、碳捕集技术从环境空气或者工业过程产生的烟气中捕获二氧化碳(co2)并进一步通过化工过程等方式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储存,被认为是兜底技术。其中,以变温变电吸附为代表的固体吸附法由于技术成熟度较高,且适合模块化布置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

2、变温吸附捕集流程中,解吸过程所需要的热量和功量是影响整个捕集装置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常规的变温或变电吸附流程可分为吸附—加热解吸—冷却三个步骤,在吸附过程后,吸附装置内部轴向上通常存在呈现递减规律分布的二氧化碳浓度,尤其在中等温度预热后,轻组分气体n2将会溢出,使得轴向上吸附的co2浓度梯度降低趋势将会更加显著。然而,相比于轴向靠近入口端的高浓度co2区域段,靠近装置出口端的轴向低co2浓度区是对整个碳捕集过程最终回收率和纯度影响的较敏感区域,实现该区域的高纯度以及高回收率将消耗更多的解吸功量和热量,从而使得整个捕集过程的热性能降低。因此,基于co2吸附浓度分布合理优化解吸温度和热量分布是提高捕集过程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外壳(1),所述腔体外壳(1)内同轴设置有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可实现随浓度分布梯度设置,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腔体外壳(1)外可开合设置有保温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外壳(1)内的低温电热膜(7)和高温电热膜(6),所述低温电热膜(7)和所述高温电热膜(6)分别与所述吸附组件贴合设置,所述低温电热膜(7)和所述高温电热膜(6)分别环绕在所述内部冷却管(4)外。

3.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外壳(1),所述腔体外壳(1)内同轴设置有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可实现随浓度分布梯度设置,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设置有吸附组件;所述腔体外壳(1)外可开合设置有保温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外壳(1)内的低温电热膜(7)和高温电热膜(6),所述低温电热膜(7)和所述高温电热膜(6)分别与所述吸附组件贴合设置,所述低温电热膜(7)和所述高温电热膜(6)分别环绕在所述内部冷却管(4)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填充在所述腔体外壳(1)内的吸附材料(2),所述吸附材料(2)分别与所述内部冷却管(4)、所述低温电热膜(7)和所述高温电热膜(6)接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14)上固定安装有液压合页(13),所述液压合页(13)与外部保温层(10)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式热源解吸的梯级变电变温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保温层(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磁吸条(16),两侧所述磁吸条(16)在所述外部保温层(10)闭合环绕时相互吸合设置。

6.一种碳捕集系统,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兰王永真韩恺唐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