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665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技术涉及汽车涂装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包括连接杆、安装钩、旋转杆、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连接于连接杆与车体后门框支撑的一端上、且用于限制连接杆插入至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内;安装钩的一端与第一限位件或连接杆相连接,另一端能够插入至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内;第二限位件连接于连接杆与背门支撑的一端上、且用于限制连接杆穿过背门上的安装孔,旋转杆能够穿过背门上的安装孔,旋转杆与第二限位件或连接杆转动连接。本技术能够对背门进行有效、可靠的支撑,同时与车体后门框或背门装卸简单、方便,无需使用螺栓等配件进行固定,极大程度提高了支撑工装的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涂装制造,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


技术介绍

1、汽车的制造过程中,背门扣合前通常在扣合的贴合区域挤涂折边胶,用于提升背门的整体刚度。因焊接车间场地原因、固定资产投入控制、辅料成本控制等原因,部分车型的背门只能使用成本更经济的高温烘烤后固化的单组份折边胶。对于整车间隙段差要求较高的高端车型,为防止涂装电泳烘烤过程中背门产生过量的扭曲变形,需对背门左右两侧设计支架进行支撑,以平衡背门在烘烤时释放的应力、降低背门的扭曲变形。

2、现有的用于涂装电泳烘烤过程中对背门进行支撑的支架的安装均较为复杂,为提高支架支撑的稳固性,通常都需要使用螺栓等固定件将支架安装在背门或后裙板上,导致安装和拆卸的工作量较大。如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01889279u)公开了一种轿车涂装背门前处理及电泳中的锁紧支撑,包括连接弯管、锁紧柱、限位环、定位环和锁紧螺栓;定位环焊接在连接弯管与后裙板支撑的一端上,锁紧螺栓通过定位环连接于车身后裙板螺栓孔;限位环焊接在连接弯管与背门支撑的一端上,锁紧柱横向弯折,与限位环的内端面焊接,锁紧柱插入背门上的工装孔中,安装后限位环的内端面与背门内蒙皮接触。

3、在使用过程中,将该锁紧支撑的锁紧柱插入背门上的工装孔,将背门抬起一定高度,同时通过锁紧螺栓将定位环固定在后裙板上,该锁紧支撑虽然能够在涂装电泳烘烤过程中对背门进行稳固支撑,但是该锁紧支撑与后裙板安装时需使用螺栓固定,导致安装、拆装复杂,使用非常不方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置简单、可靠,且无需螺栓等附件进行安装固定,易拆装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支撑在车体后门框上,另一端支撑在背门上,还包括安装钩、旋转杆、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车体后门框支撑的一端上、且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插入至所述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钩呈弯折状,所述安装钩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连接杆相连接,另一端能够插入至所述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背门支撑的一端上、且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背门上的安装孔,所述旋转杆能够穿过所述背门上的安装孔,所述旋转杆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或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中安装钩和第一限位件能够将连接杆稳固的限位于车体后门框上,安装时将安装钩斜向插入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内,由于安装钩呈弯折状,安装钩无法从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内垂直取出,第一限位件能够限制连接杆插入至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内;旋转杆和第二限位件能够将连接杆稳固的支撑在背门上,第二限位件能够限制连接杆穿过背门上的安装孔,进而可对背门起到支撑作用,旋转杆转动连接于第二限位件或连接杆上,当旋转杆旋转至其轴线与第二限位件或连接杆的轴线相重合的位置时,旋转杆能够穿过背门上的安装孔,当背门上的安装孔抵接在第二限位件上时,转动旋转杆,使得旋转杆竖直向下,此时连接杆无法从背门的安装孔脱出。本技术不仅能够对背门进行有效、可靠的支撑,而且与车体后门框或背门装卸简单、方便,无需使用螺栓等配件进行固定,极大程度提高了支撑工装的装卸效率。

4、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为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相对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安装钩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安装钩向所述连接杆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限位件设置为锥形座体,可较好的控制定位精度,降低与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缩小电泳差漆的面积。

6、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为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侧端面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相对另一侧端面与所述旋转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旋转杆向所述连接杆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二限位件设置为锥形座体,能够较好的控制定位精度,降低与背门的安装孔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缩小电泳差漆的面积。

8、进一步,所述旋转杆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铰接。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旋转杆通过连接结构与第二限位件相铰接,连接方式易实现,便于旋转杆的转动,进而便于支撑工装与背门的装配。

10、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包括用于与所述车体后门框相支撑的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背门相支撑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相平行。

1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连接部的轴线与第二连接部的轴线相平行,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在安装过程中连接杆能够方便的插入至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内以及背门的安装孔内,提高支撑工装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可在支撑工装与车体完成安装后,支撑工装能够与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和背门上的安装孔进行稳固的配合,进而提高对背门的支撑稳固性。

12、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旋转件、连接固定件及轴销,所述连接旋转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杆的端部,所述连接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旋转件通过所述轴销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固定件上。

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连接旋转件、连接固定件及轴销的配合能够实现旋转杆与第二限位件的转动连接,结构设置简单,转动稳固、方便。

14、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相垂直。

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这样设置能够便于在安装的过程中将连接杆高效、快速的与车体后门框的安装孔和背门的安装孔相对接,且能够提高整个连接杆对背门的支撑稳固性。

16、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或/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1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加强杆的设置能够为连接杆起到加强作用,进而能够使得连接杆在长期使用后,整个支撑工装不变形。

18、进一步,所述连接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连接有过渡杆,所述过渡杆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第二限位件向所述连接固定件的方向逐渐减小。

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过渡杆的设置可使得旋转杆旋转至其轴线与第二限位件的轴线相重合的位置时,使得旋转杆和连接结构能够顺利通过背门上的安装孔,进而使得背门上的安装孔能够更为平稳的移动至第二限位件处进行限位配合。

20、进一步,所述连接旋转件的长度大于所述背门的安装孔的孔径。

2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转动旋转杆竖直向下时,由于连接旋转件的长度大于背门上的安装孔的孔径尺寸,连接旋转件无法通过安装孔而会限位于背门的安装孔的一侧,进而可提高支撑工装对背门的限位效果。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3、(1)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简单、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包括连接杆(1),连接杆(1)的一端支撑在车体后门框(101)上,另一端支撑在背门(10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钩(2)、旋转杆(3)、第一限位件(4)及第二限位件(5);所述第一限位件(4)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与所述车体后门框(101)支撑的一端上、且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1)插入至所述车体后门框(101)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钩(2)呈弯折状,所述安装钩(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4)或所述连接杆(1)相连接,另一端能够插入至所述车体后门框(101)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限位件(5)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与所述背门(102)支撑的一端上、且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1)穿过所述背门(102)上的安装孔,所述旋转杆(3)能够穿过所述背门(102)上的安装孔,所述旋转杆(3)与所述第二限位件(5)或所述连接杆(1)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设置为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件(4)的相对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杆(1)和所述安装钩(2)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4)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安装钩(2)向所述连接杆(1)的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5)设置为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件(5)的一侧端面与所述连接杆(1)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5)的相对另一侧端面与所述旋转杆(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5)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旋转杆(3)向所述连接杆(1)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3)通过连接结构(6)与所述第二限位件(5)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包括用于与所述车体后门框(101)相支撑的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所述背门(102)相支撑的第二连接部(12)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之间的第三连接部(13);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轴线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6)包括连接旋转件(61)、连接固定件(62)及轴销(63),所述连接旋转件(61)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杆(3)的端部,所述连接固定件(6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5)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旋转件(61)通过所述轴销(63)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固定件(6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13)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轴线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3)之间或/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3)之间连接有加强杆(7)。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件(62)与所述第二限位件(5)之间连接有过渡杆(8),所述过渡杆(8)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第二限位件(5)向所述连接固定件(62)的方向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旋转件(61)的长度大于所述背门(102)的安装孔的孔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包括连接杆(1),连接杆(1)的一端支撑在车体后门框(101)上,另一端支撑在背门(10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钩(2)、旋转杆(3)、第一限位件(4)及第二限位件(5);所述第一限位件(4)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与所述车体后门框(101)支撑的一端上、且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1)插入至所述车体后门框(101)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钩(2)呈弯折状,所述安装钩(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4)或所述连接杆(1)相连接,另一端能够插入至所述车体后门框(101)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限位件(5)连接于所述连接杆(1)与所述背门(102)支撑的一端上、且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1)穿过所述背门(102)上的安装孔,所述旋转杆(3)能够穿过所述背门(102)上的安装孔,所述旋转杆(3)与所述第二限位件(5)或所述连接杆(1)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设置为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件(4)的相对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杆(1)和所述安装钩(2)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4)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安装钩(2)向所述连接杆(1)的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5)设置为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件(5)的一侧端面与所述连接杆(1)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5)的相对另一侧端面与所述旋转杆(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5)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旋转杆(3)向所述连接杆(1)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背门电泳涂装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3)通过连接结构(6)与所述第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波简荣孙亚克王丑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