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四环素吸附剂和氨氮吸附剂技术_技高网

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四环素吸附剂和氨氮吸附剂技术

技术编号:4129556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四环素吸附剂和氨氮吸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吸附材料包括生物炭,和负载在生物炭上的钴和铜。该吸附材料上负载有钴铜双金属,实现了吸附材料的改性,提高了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缩小了其平均孔径,从而增强了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由于钴和铜具有磁性,因而吸附材料具有磁性材料的特性,能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聚集从而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不影响废水的后续处理;被分离出来的吸附材料脱附后还可以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性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四环素吸附剂和氨氮吸附剂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对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有机物和阴离子等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通常使用化学沉淀的处理手段。然而,沉淀过程产生大量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污泥沉淀,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如四环素等有机物具有强细菌抗性,常规的生物降解水处理方法通常难以对其进行处理。

2、目前去除四环素等有机物的处理手段是非生物降解方法。生物炭近年来作为非生物降解的吸附材料被广泛的用于废水处理中。

3、然而生物炭吸附材料在吸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吸附性能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低;2)生物炭通常在溶液中进行吸附,其体积小,回收困难;3)在吸附去除过程中需要调节废水的ph、温度等条件;4)仅在模拟废水这类单纯体系中作用良好,但未在真实废水(如猪粪废水)中应用。这些缺点阻碍了生物炭在环境领域的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四环素吸附剂和氨氮吸附剂,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生物炭在吸附过程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低、回收困难、需要预调节ph等条件、在工业中应用困难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包括生物炭,和负载在生物炭上的钴和铜。

3、可选地,所述生物炭与钴以及铜的质量比为(1~2):(1~2):(1~2)。

4、可选地,所述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40~143m2/g;和/或,

5、所述吸附材料的总孔体积为0.10~0.12cm3/g;和/或,

6、所述吸附材料的平均孔径为3.0~3.5nm。

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吸附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8、s10、将钴源、铜源、生物质和超纯水混合,得混合溶液;

9、s20、将所述混合溶液过滤,取滤渣,干燥,得吸附材料的前驱体;

10、s30、将所述前驱体加热,冷却,研磨,过筛,得吸附材料。

11、可选地,所述钴源包括六水合硝酸钴;和/或,

12、所述铜源包括三水合硝酸铜;和/或,

13、所述生物质包括玉米秸秆生物质。

14、可选地,所述生物质的质量为w1,所述钴源和所述铜源的质量为w2,其中,w1:w2的取值范围为2:(0.5~1.3);和/或,

15、所述钴源和铜源的摩尔比为1:(0.5~3)。

16、可选地,步骤s10中,所述混合溶液的混合速率为100rpm~300rpm;和/或,

17、步骤s10中,所述混合溶液的混合时间为15~30h;和/或,

18、步骤s20中,所述滤渣的干燥温度为90~121℃;和/或,

19、步骤s20中,所述滤渣的干燥时间为36~50h。

20、可选地,步骤s30中:所述前驱体的升温速率为8~15℃/min;和/或,

21、所述前驱体的热解温度为600℃~900℃;和/或,

22、所述前驱体的热解时间为1h~4h。

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四环素吸附剂,包括生物炭,和负载在生物炭上的钴和铜。

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氨氮吸附剂,包括生物炭,和负载在生物炭上的钴和铜。

2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四环素吸附剂和氨氮吸附剂,生物炭上负载有钴铜双金属,实现了吸附材料的改性,提高了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缩小了其平均孔径,从而增强了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由于钴和铜具有磁性,因而吸附材料具有磁性材料的特性,能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聚集从而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不影响废水的后续处理;被分离出来的吸附材料脱附后还可以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性能较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炭,和负载在生物炭上的钴和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与钴以及铜的质量比为(1~2):(1~2):(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40~143m2/g;和/或,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源包括六水合硝酸钴;和/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的质量为W1,所述钴源和所述铜源的质量为W2,其中,W1:W2的取值范围为2:(0.5~1.3);和/或,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混合溶液的混合速率为100rpm~300rpm;和/或,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中:

9.一种四环素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

10.一种氨氮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炭,和负载在生物炭上的钴和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与钴以及铜的质量比为(1~2):(1~2):(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40~143m2/g;和/或,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源包括六水合硝酸钴;和/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群鹏范国枝何科方孙威龙一飞潘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