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组成比例_技高网

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129482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的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首先,建立分布式光伏集群并网调控体系架构。其次,设计了一种端到端确定性传输的分层网络,我们在接入网络中利用周期队列转发机制来聚合来自终端设备的流量;同时,在核心网中,我们利用确定性网络实现远距离确定性传输。然后,我们设计了周期对齐机制,以实现分层网络之间的无缝和确定性传输。最后提出了一种流量整形机制来解决接入和核心网络边缘的流量混乱问题,在网络边缘引入流量整形,使网络吞吐量最大化,以实现端到端确定性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与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


技术介绍

1、以光伏为代表的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电网,为缓解传统化石能源衰竭等问题提供了方法,但与此同时也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分布式光伏信息化管控水平比例低,其大规模无序并网使得潮流出现反送、系统短路容量增大等问题,同时分布式光伏的波动性也容易导致电压波动和闪变。在电网调控方面,分布式光伏具有量大分散、波动性强、以及位于电网末端的调控盲区等一系列不利特征,且涉及到多主体利益协调分配问题,电网现有的调控方法难以实现分布式光伏的实时监控和高效有序管控。此外,目前分布式光伏不参与调峰、调频、调压等电网辅助服务,对于高占比可再生能源电网存在动态调节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进分布式光伏的并网方式并提升其调度控制技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促进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

2、然而,当前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集群以集中式光伏电站或连接到配电网的中压部分的方式接入电网,采用集中并网和调度控制模式。然而,分布式光伏多分布在35kv及以下的电网调控盲区,单个光伏系统的可控性较差且分布范围广泛。如果采用传统的集中调控方式,通信负担重,并且难以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实现全面监控和控制。因此,随着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创新应用,即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tsn),旨在解决局域网中确定性传输的问题。

3、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满足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分散特点和统一管理的需求,我们探索了大规模分布式光伏集群并网调控的体系架构。为了解决时间敏感业务的跨域通信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分层网络的端到端确定性传输方案,并设计了循环对齐机制,以实现确定性传输。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实现了规模化分布式光伏的高效消纳,并充分发挥其可调控能力。这一创新应用可以降低传输延迟,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并减少数据丢失的情况。这有助于提升分布式光伏的并网效率,更好地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实现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的调控,解决时间敏感业务的跨域通信问题,本专利技术建立了分层网络的网络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循环对齐机制来建立cqf和dip中循环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循环对齐,我们提出了一种流量整形机制来解决接入和核心网络边缘的流量混乱问题,以实现跨cqf和dip的端到端联合调度,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步骤1:建立分布式光伏集群调控体系架构;

4、步骤2:确定一种端到端确定性传输的分层网络模型;

5、步骤3:通过循环对齐机制,以实现分层网络之间的无缝和确定性传输;

6、步骤4:通过流量整形机制,实现循环队列转发机制cqf(cyclic queuingforwarding,cqf)和确定性网络dip(deterministic ip,dip)的端到端联合调度。

7、有益效果:

8、步骤1可以通过物联网将原先上传至电网调度中心的数据信息应能在本地进行处理。

9、步骤2可以消除网络中存在微突发情况,以确保能够进行确定性传输。

10、步骤3可以实现分层网络之间的无缝和确定性传输。

11、步骤4可以解决接入和核心网络边缘的流量混乱和无序问题,使网络吞吐量最大化,以实现跨cqf和dip的端到端联合调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对齐机制包括如下内容:如果在节点A的循环a中发送的数据包将在下游节点B的循环b之前全部被接收,定义循环对齐关系为Φ(A,B)(a)=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整形机制是在网络边缘引入流量整形,使网络吞吐量最大化;所述分层网络利用循环移位来实现流量整形,循环移位表示基于Φ(·)的结果,用于重传的附加循环;源、CQF交换机/DIP路由器和CQF边缘交换机/DIP边缘路由器中的循环偏移分别不同;

4.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对齐机制包括如下内容:如果在节点a的循环a中发送的数据包将在下游节点b的循环b之前全部被接收,定义循环对齐关系为φ(a,b)(a)=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分布式光伏业务跨域端到端确定性通信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整形机制是在网络边缘引入流量整形,使网络吞吐量最大化;所述分层网络利用循环移位来实现流量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毅高思远姜俊廷孙树敏程艳王玥娇吴鹏朱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