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垃圾回收站,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
技术介绍
1、智能垃圾回收站是以有偿方式接收投放的废旧物资的设备,使用时用户通过扫码打开投放门,投放门在打开设定时长后自动关闭,在此过程中用户如果未投放完毕,可在设备提醒投放门关闭的倒计时时,主动选择延长投放门开启时间,直至投放完毕,而投放门在最后一次延长时间结束后关闭。因此智能垃圾回收站的投放门是基于用户命令打开并在某一时长后自动关闭的部件。
2、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多难以掌握投放时间,投放垃圾时也不容易注意投放门关闭的倒计时提醒,因而就会出现正在投放垃圾而投放门就开始关闭的情况。鉴于投放门关闭速度较快,所以特别容易发生投放门夹手事故。此种夹手事故会使得用户降低对使用安全性的信赖,降低继续使用的意愿,影响智能垃圾回收站的推广使用。因此,投放门的防夹手功能成为现阶段智能垃圾回收站的必备功能。
3、目前针对投放门的防夹手设计,通常将投放门的下端设计为可向内侧翻转的活动结构,以在要发生夹手时利用该活动结构的内侧翻转动作,在投放门与投放口之间避让出更大的空间,实现防夹手功能;而活动结构内侧翻转的触发主要有自动控制和机械联动两种,其中机械联动方式不受电力供给、电路连接和控制器性能等影响,使用相对可靠,因而应用更为广泛。如公告号为“cn215437998u”名称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用防卡投放门”的技术专利所公开的防夹手方案,就是申请人提出的并已在使用的方案。其利用底部防卡挡板相对容易的可转动性,避免手部或者前臂等小体积夹伤事故,而通过防卡挡板进一步
4、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底部防卡挡板的转动避让虽然相对灵敏,但底部防卡挡板被动转动后会带动中部应急挡板也轻微转动,此轻微转动会别卡锁紧杆,使得弹性条难以带动锁紧杆向上抽离,而且弹性条的自由端也是利用与锁紧杆上解锁槽的临时卡接实现联动,此种卡接连接经常不能精确对接,致使应急避让功能不太可靠。以上原因使得投放门在遇到较粗手臂或者手臂仍被卡住等应急情况时,难以起到进一步避让的应急作用。由此,需对投放门的防夹手功能进行进一步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防夹手功能,防夹手功能灵敏且可靠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设置在智能垃圾回收站的投放口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主门体、防夹门体和感应门体;所述主门体的上端与所述智能垃圾回收站上投放口上方的部位铰接连接;所述防夹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所述主门体下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合页,所述感应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所述主门体下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合页;所述主门体的下端处固定设有向内侧凸出所述第一弹簧合页的内转限制块,所述防夹门体上通过竖向设置的摆动销安装有内转挡持架,所述内转挡持架上设有可挡靠在所述内转限制块的下侧面上的内转挡靠部,所述内转挡持架与所述防夹门体之间设有挡靠位置保持结构;所述防夹门体上设有可将所述内转挡靠部向侧方拉开所述内转限制块位置的拉绳组件,所述拉绳组件的施力端与所述感应门体上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外侧的部位相连。
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绳组件包括在所述感应门体和所述防夹门体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外侧的部位处分别设置的拉绳过孔,所述拉绳过孔内共同贯穿安装有解挡拉绳,所述解挡拉绳向下伸出所述拉绳过孔的下端上固定设有解挡施力拉块,所述解挡拉绳向上伸出所述拉绳过孔的上端与所述内转挡持架连接设置。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夹门体的内侧还固定设有拉绳导向管,所述拉绳导向管包括对横向拉动所述内转挡持架进行导向的直拉导向段、以及从所述直拉导向段远离所述内转挡持架的一端处朝向所述拉绳过孔导向的牵拉导向段,所述直拉导向段和所述牵拉导向段的近端之间一体设有弯弧导向段。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转挡持架包括通过所述摆动销安装在所述防夹门体上的挡持主板,所述挡持主板的自由端的上边沿处一体弯折有位于所述内转限制块下方的挡靠安装板,所述挡靠安装板上设有所述内转挡靠部,且所述内转挡靠部越过所述挡靠安装板远离所述挡持主板的边沿设置。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夹门体包括防夹门面板,所述防夹门面板的内侧面上固定设有防夹门框架,所述防夹门框架的内侧面上设有所述第一弹簧合页,所述内转挡持架安装在所述防夹门面板的内侧面上。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转挡靠部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内转挡持架上的内转挡靠轮,所述内转挡靠轮的外周面可与所述内转限制块的下侧面接触挡靠设置。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包括在所述防夹门体和所述感应门体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设置的合页固定段,各所述合页固定段上分别一体设有远离所述防夹门体和所述感应门体设置的合页延伸段,所述合页延伸段的端部铰接连接设置。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门体与所述智能垃圾回收站之间设有启闭驱动器。
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设置在智能垃圾回收站的投放口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主门体、防夹门体和感应门体;所述主门体的上端与所述智能垃圾回收站上投放口上方的部位铰接连接;所述防夹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所述主门体下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合页,所述感应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所述主门体下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合页;所述主门体的下端处固定设有向内侧凸出所述第一弹簧合页的内转限制块,所述防夹门体上通过竖向设置的摆动销安装有内转挡持架,所述内转挡持架上设有可挡靠在所述内转限制块的下侧面上的内转挡靠部,所述内转挡持架与所述防夹门体之间设有挡靠位置保持结构;所述防夹门体上设有可将所述内转挡靠部向侧方拉开所述内转限制块位置的拉绳组件,所述拉绳组件的施力端与所述感应门体上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外侧的部位相连。本技术在正常封闭垃圾口时,所述主门体、防夹门体和感应门体在所述第一弹簧合页和所述第二弹簧合页的弹簧力作用下保持整体门板姿态,且因所述内转挡靠部挡靠在所述内转限制块处,所述防夹门体不能向内转动,从而保持刚性封闭所述投放口的状态。本技术在投放垃圾时被驱动打开,投放时长到后自动关闭。在关闭时若遇到用户手部或者手臂等未及时退出投放口的情况时,所述感应门体首先与手部或手臂等发生硬接触并被迫向内转动,转动过程依靠所述拉绳组件会拉动所述内转挡持架使得所述内转挡靠部离开所述内转限制块,所述防夹门体因失去内转限制作用而可向内转动,形成对用户手部或者手臂等的快速避让。由此本技术具备防夹手功能,且防夹手过程中不存在别卡和临时连接等,防夹手功能灵敏且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设置在智能垃圾回收站的投放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主门体、防夹门体和感应门体;所述主门体的上端与所述智能垃圾回收站上投放口上方的部位铰接连接;所述防夹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所述主门体下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合页,所述感应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所述主门体下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合页;所述主门体的下端处固定设有向内侧凸出所述第一弹簧合页的内转限制块,所述防夹门体上通过竖向设置的摆动销安装有内转挡持架,所述内转挡持架上设有可挡靠在所述内转限制块的下侧面上的内转挡靠部,所述内转挡持架与所述防夹门体之间设有挡靠位置保持结构;所述防夹门体上设有可将所述内转挡靠部向侧方拉开所述内转限制块位置的拉绳组件,所述拉绳组件的施力端与所述感应门体上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外侧的部位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组件包括在所述感应门体和所述防夹门体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外侧的部位处分别设置的拉绳过孔,所述拉绳过孔内共同贯穿安装有解挡拉绳,所述解挡拉绳向下伸出所述拉绳过孔的下端上固定设有解挡施力拉块,所述解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门体的内侧还固定设有拉绳导向管,所述拉绳导向管包括对横向拉动所述内转挡持架进行导向的直拉导向段、以及从所述直拉导向段远离所述内转挡持架的一端处朝向所述拉绳过孔导向的牵拉导向段,所述直拉导向段和所述牵拉导向段的近端之间一体设有弯弧导向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挡持架包括通过所述摆动销安装在所述防夹门体上的挡持主板,所述挡持主板的自由端的上边沿处一体弯折有位于所述内转限制块下方的挡靠安装板,所述挡靠安装板上设有所述内转挡靠部,且所述内转挡靠部越过所述挡靠安装板远离所述挡持主板的边沿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门体包括防夹门面板,所述防夹门面板的内侧面上固定设有防夹门框架,所述防夹门框架的内侧面上设有所述第一弹簧合页,所述内转挡持架安装在所述防夹门面板的内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挡靠部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内转挡持架上的内转挡靠轮,所述内转挡靠轮的外周面可与所述内转限制块的下侧面接触挡靠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包括在所述防夹门体和所述感应门体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设置的合页固定段,各所述合页固定段上分别一体设有远离所述防夹门体和所述感应门体设置的合页延伸段,所述合页延伸段的端部铰接连接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门体与所述智能垃圾回收站之间设有启闭驱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设置在智能垃圾回收站的投放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主门体、防夹门体和感应门体;所述主门体的上端与所述智能垃圾回收站上投放口上方的部位铰接连接;所述防夹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所述主门体下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合页,所述感应门体上端的内侧面与所述主门体下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合页;所述主门体的下端处固定设有向内侧凸出所述第一弹簧合页的内转限制块,所述防夹门体上通过竖向设置的摆动销安装有内转挡持架,所述内转挡持架上设有可挡靠在所述内转限制块的下侧面上的内转挡靠部,所述内转挡持架与所述防夹门体之间设有挡靠位置保持结构;所述防夹门体上设有可将所述内转挡靠部向侧方拉开所述内转限制块位置的拉绳组件,所述拉绳组件的施力端与所述感应门体上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外侧的部位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组件包括在所述感应门体和所述防夹门体上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合页外侧的部位处分别设置的拉绳过孔,所述拉绳过孔内共同贯穿安装有解挡拉绳,所述解挡拉绳向下伸出所述拉绳过孔的下端上固定设有解挡施力拉块,所述解挡拉绳向上伸出所述拉绳过孔的上端与所述内转挡持架连接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站防夹手投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门体的内侧还固定设有拉绳导向管,所述拉绳导向管包括对横向拉动所述内转挡持架进行导向的直拉导向段、以及从所述直拉导向段远离所述内转挡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奎,付国治,王浩然,孙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康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