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232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包括通风口设于电梯井侧壁上,挑板嵌入于通风口上部、靠一侧设置,轨道设于挑板另一侧的通风口四周,防火闸设于轨道内,分离机构的磁吸模块固定于上端轨道内,插销垂直于防火闸与磁吸模块连接,防火闸对应插销设有定位孔。该装置通过在砖墙内嵌入防火闸,正常开启状态不影响电梯使用;火情时,分离机构通过消防联动系统释放防火闸,利用钢制闸门的自重下降,关闭通风口,阻止火灾烟气通过通风口蔓延到其他楼层;在火灾扑灭时复位防火闸,排除积压的烟,恢复电梯正常工作。本申请还通过对防火闸的钢框进行改造,提升烟尘密闭性,耐火极限满足同等防火隔墙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梯井,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超高层民用建筑越来越普遍,超高层中电梯的设置也越发重要。2023年6月1日实行的《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在规范的6.3.1条:电梯井应独立设置,电梯井内不应敷设或穿过可燃气体或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及与电梯运行无关的电线或电缆等。电梯层门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2.00h。另,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6.2.9条: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规范要求电梯井要独立设置,允许设计电梯井道的通气孔洞。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3.2.1条和第5.1.2条规定在一级、二级和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电梯井井壁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00h、2.00h和1.50h,燃烧性能均应为不燃性。对于地下建筑和地下工程,电梯井井壁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2.00h,燃烧性能均应为不燃性。

3、根据《建筑防火通用规范》6.3.4条:电气线路和各类管道穿过防火墙、防火隔墙、竖井井壁、建筑变形缝处和楼板处的孔隙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防火分隔部位的耐火性能要求。

4、电梯井设置的通气孔洞,应满足防火隔墙的耐火性能要求。超高层建筑普通电梯在平时使用中通风口开启,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按规范要求要降到首层,普通电梯停止使用,电梯井道的防火封堵措施应能阻止火灾通过电梯井道扩散到其他楼层。常规在防火隔墙上的开设洞口在着火时能关闭的防火措施中,一是采用防火门、窗做法,如果采用防火门、窗,井壁通常只有200mm宽,在平时使用状态,要求防火门窗为开启,凸出井道的内壁,影响电梯井道的使用。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二是防火阀封堵,根据防火阀工作原理,防火阀通常安装在有消防要求的通风、空调系统管道上;在管道上使用的一种阀门,风管穿墙,墙内不允许有接头。防火阀安装在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处。也是凸出墙面安装,无法满足电梯井道使用要求。三是安装防火卷帘的做法。以上做法由于结构设置需要安装空间大,需要凸出电梯井设置,为了避让电梯轿厢及其他结构的设置,需要扩大电梯井的尺寸,增加用户公摊面积,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包括通风口、挑板、轨道、防火闸和分离机构,所述通风口设于电梯井侧壁上,所述挑板嵌入于通风口上部、靠一侧设置,所述轨道设于挑板另一侧的通风口四周,所述防火闸设于轨道内,所述分离机构设于上端轨道内,所述分离机构设有磁吸模块和插销,所述磁吸模块固定于轨道内,所述插销垂直于防火闸与磁吸模块连接,所述防火闸对应插销位置设有定位孔。

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挑板厚度为墙体厚度的1/2,挑板高度大于通风口总高的1/2高度。

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防火闸高度大于通风口与挑板的高度差。

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分离机构至少设于上端轨道一侧,所述分离机构至少设有1组。

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防火闸设有钢板、防火岩棉和无纺布,所述防火岩棉设于钢板两侧面,所述无纺布包裹与防火岩棉表面。

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钢板上端呈“t”型,所述定位孔位于钢板“t”型结构下侧,使得插销与“t”型钢板的水平板支撑连接。

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磁吸模块设有壳体、磁铁和电感线圈,所述磁铁和电感线圈同性相对设于壳体内,所述磁铁与插销连接,所述电感线圈与消防联动系统导线连接。

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磁铁与插销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插销铰接,所述插销与连接杆铰接处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导向轴与磁铁联动。

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轨道两侧与防火闸之间设有防火封堵条。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上端轨道的顶部与防火闸之间设有释放弹簧。

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通风口设于电梯门的相对侧。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在砖墙内嵌入防火闸,正常开启状态不影响电梯使用;火情时,分离机构通过消防联动系统释放防火闸,利用钢制闸门的自重下降,关闭通风口,阻止火灾烟气通过电梯通风口蔓延到其他楼层;在火灾扑灭时可以复位防火闸,排除积压的烟,恢复电梯正常工作。本申请还通过对防火闸的钢框进行改造,提升烟尘密闭性,耐火极限满足同等防火隔墙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口、挑板、轨道、防火闸和分离机构,所述通风口设于电梯井侧壁上,所述挑板嵌入于通风口上部、靠一侧设置,所述轨道设于挑板另一侧的通风口四周,所述防火闸设于轨道内,所述分离机构设于上端轨道内,所述分离机构设有磁吸模块和插销,所述磁吸模块固定于轨道内,所述插销垂直于防火闸与磁吸模块连接,所述防火闸对应插销位置设有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板厚度为墙体厚度的1/2,挑板高度大于通风口总高的1/2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闸的高度大于通风口与挑板的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至少设于上端轨道一侧,所述分离机构至少设有1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闸设有钢板、防火岩棉和无纺布,所述防火岩棉设于钢板两侧面,所述无纺布包裹与防火岩棉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上端呈“T”型,所述定位孔位于钢板“T”型结构下侧,使得插销与“T”型钢板的水平板支撑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模块设有壳体、磁铁和电感线圈,所述磁铁和电感线圈同性相对设于壳体内,所述磁铁与插销连接,所述电感线圈与消防联动系统导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与插销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插销铰接,所述插销与连接杆铰接处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导向轴与磁铁联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两侧与防火闸之间设有防火封堵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轨道的顶部与防火闸之间设有释放弹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口、挑板、轨道、防火闸和分离机构,所述通风口设于电梯井侧壁上,所述挑板嵌入于通风口上部、靠一侧设置,所述轨道设于挑板另一侧的通风口四周,所述防火闸设于轨道内,所述分离机构设于上端轨道内,所述分离机构设有磁吸模块和插销,所述磁吸模块固定于轨道内,所述插销垂直于防火闸与磁吸模块连接,所述防火闸对应插销位置设有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板厚度为墙体厚度的1/2,挑板高度大于通风口总高的1/2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闸的高度大于通风口与挑板的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至少设于上端轨道一侧,所述分离机构至少设有1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超高层电梯井道内通风口的防火分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闸设有钢板、防火岩棉和无纺布,所述防火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抒炜江金莲陈健榕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