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变速箱、驱动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变速箱、驱动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9155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驱动系统及车辆,属于混合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变速箱、驱动系统可以应用于纯电或混合动力的公路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速箱中,中间轴到输出轴的变速机构中,向对应挡位输入动力的换挡主动端设置在中间轴上,不同挡位的主动轮设置在换挡主动端的一侧,且自由转动的套设在中间轴上,相应实现挡位切换的换挡动作机构,例如换挡齿套或换挡离合器也设置在中间轴一侧,在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中间轴时,不同中间轴的换挡动作机构可以在变速箱轴向上有一定重叠。相比不同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机构的换挡动作机构均设置在输出轴一侧的方案,能够缩小输出轴长度,减少变速箱及整个动力系统的长度,节省车辆空间,有利于在车辆上的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驱动系统及车辆,属于混合动力系统,变速箱、驱动系统可以应用于使用纯电、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公路商用车辆。


技术介绍

1、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系统在商用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商用车面对的运行工况较为复杂。以客车为例,客车满载时整车质量大幅提升,同时行驶中还要面临重载爬坡、高速行驶等场景,因此相比乘用车仅需在动力输出末端采用减速机构,客车需要配合变速换挡机构才能够满足多种工况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舒适性和续航里程,减小换挡的顿挫以及保证平顺但尽可能多的进行动能回收。

2、混合动力系统兼顾节能环保与续航需求,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也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对于混合动力的电驱动系统,面对的工况就更为复杂,还要考虑和实现内燃机和纯电模式的合理切换和共同驱动,以及适时进行发电补能。

3、对于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现有技术有如下方案:

4、申请公布号为cn11658782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文本公开了一种纯电驱动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车辆,该系统通过双电机双行星排的设计,实现了两挡驱动模式,能够兼顾高速和爬坡工况,同时配合换挡方法能够达到换挡无动力中断,提高了车辆的行驶的舒适性。但是,该系统提供的行驶模式有限,仅有高低速两挡,没有更为细化的模式划分以应对更多细分的行驶工况,难以适配更为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不能满足针对新能源商用车辆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5、授权公告号为cn216184445u的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文本公开了一种轻卡混合动力系统,该方案针对混合动力系统提供了一种系统构型,该方案采用多平行轴的多挡amt系统能够实现多个挡位的切换,针对大速比和小速比均有两个挡位,满足不同细分工况下的需要;此外,内燃机和两个电机可以同时驱动,也可以独立驱动,内燃机可以直驱,也可以增程式驱动,行驶模式丰富。但是,该套动力系统在输出轴上设置两套分别与两个中间轴对应的作为换挡动作机构的换挡接合套,同时换挡动作机构之间为避免干涉需要留出一定轴向距离,导致输出轴长度长,变速部分及整个动力系统轴向长度长,应用于客车或卡车等商用车辆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整车动力系统的布设,在长度方向上会占用底盘的空间或者例如货箱、货斗、乘客舱等车辆有效空间。

6、而且由于不同换挡动作机构两侧输出轴上均需设置对应挡位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对应挡位主动齿轮,导致应用齿轮数量多,系统输出轴长度长,进而导致体积大、重量大,增加成本,且不利于整车布置和空间利用;还会降低整车能耗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用以解决变速箱轴向尺寸大的问题;还提供一种驱动系统,用以解决驱动系统轴向长度长的问题;还提供一种车辆,用于解决整车动力系统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包括:

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速箱的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两个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及与输入轴一一对应且传动连接的中间轴;各个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设置在对应中间轴上的换挡主动端和转动套设在对应中间轴上且与换挡主动端相邻的挡位主动轮,所述变速机构具有换挡主动端与对应挡位的挡位主动轮传动连接的挡位挂入位置和换挡主动端与挡位主动轮均不连接的空挡位置;所述挡位主动轮与输出轴上设置的挡位从动轮传动连接。

4、本专利技术的变速箱中,中间轴到输出轴的变速机构中,向对应挡位输入动力的换挡主动端设置在中间轴上,不同挡位的主动轮设置在换挡主动端的一侧,且自由转动的套设在中间轴上,相应实现挡位切换的换挡动作机构,例如换挡齿套或换挡离合器也设置在中间轴一侧,在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中间轴时,不同中间轴的换挡动作机构可以在变速箱轴向上有一定重叠。相比现有技术中,不同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机构的换挡动作机构均设置在输出轴一侧,能够缩小输出轴长度,减少变速箱轴向尺寸,进而能够降低整个动力系统的长度;对于低底盘、乘客舱以外空间宝贵的客车来说,更有利于变速箱及动力系统的布置。

5、进一步地,输出轴上的至少一个所述挡位从动轮同时与不同中间轴上变速机构中的所述挡位主动轮传动连接。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还将不同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变速机构的主动轮与输出轴上同一从动轮传动连接,使得不同中间轴的换挡动作机构在输出轴轴向上可以进一步重叠,缩小变速箱轴向尺寸。

7、进一步地,所述换挡主动端两侧均设置挡位主动轮,所述输出轴上设置两个挡位从动轮;不同中间轴上的变速机构中的两个挡位主动轮均分别对应与输出轴上的两个挡位从动轮传动连接。

8、输出轴上两个从动轮,分别传动连接各个中间轴上变速机构两个挡位的主动轮,使得各个中间轴上变速机构位于变速箱同一轴向位置上,完全重叠,进一步缩小变速箱轴向尺寸。

9、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设置,且相对一端之间设置高速挡换挡机构;所述高速挡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入轴上的高速挡主动端和设置在输出轴上的高速挡从动端,所述高速挡主动端与高速挡从动端之间具有传动连接的高速挡挂入状态和分离断开的高速挡空挡状态。

10、利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间隙设置换挡机构,实现动力从输入轴到输出轴1:1速比直接输出,作为高速挡满足车辆高速巡航工况。

11、进一步地,各个输入轴共轴线设置,至少位于中心的输入轴以外的输入轴采用空心轴,自由转动的套设在更靠近中心的输入轴外侧。

12、输入轴之间共轴线,以及进一步的与输出轴同轴设置,能缩小变速箱径向尺寸,减小变速箱体积。

13、进一步地,所述换挡主动端为换挡齿毂,所述挡位主动轮上设置有接合齿,通过对应变速机构的可沿中间轴轴向滑动的接合齿套同时啮合换挡齿毂和对应挡位的接合齿实现换挡主动端与对应挡位的挡位主动轮传动连接。

14、通过换挡齿毂、接合齿及可滑动的齿套实现换挡动作;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换挡离合器实现换挡动作。

15、进一步地,所述挡位主动轮与对应挡位从动轮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16、主动轮与从动轮采用齿轮啮合方式传动,从动齿轮可在周围多个方向上同时啮合多个主动齿轮,实现上述从动轮同时传动连接多个主动轮的方案;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链条链轮或者皮带及皮带轮传动,为了配合实现上述方案从动轮同时传动连接多个主动轮,从动轮具有与主动轮数量对应的多排链轮或者皮带轮槽,分别对应链传动或皮带传动对应的主动轮的链轮或轮槽。

17、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和对应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实现输入轴与对应的中间轴传动连接。

18、输入轴与中间轴对应采用齿轮啮合或者链传动、皮带传动的方式传动连接。

1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驱动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包括至少两个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及与输入轴一一对应且传动连接的中间轴;各个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设置在对应中间轴上的换挡主动端和转动套设在对应中间轴上且与换挡主动端相邻的挡位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包括至少两个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及与输入轴一一对应且传动连接的中间轴;各个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包括设置在对应中间轴上的换挡主动端和转动套设在对应中间轴上且与换挡主动端相邻的挡位主动轮,所述变速机构具有换挡主动端与对应挡位的挡位主动轮传动连接的挡位挂入位置和换挡主动端与挡位主动轮均不连接的空挡位置;所述挡位主动轮与输出轴上设置的挡位从动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输出轴上的至少一个所述挡位从动轮同时与不同中间轴上变速机构中的所述挡位主动轮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主动端两侧均设置挡位主动轮,所述输出轴上设置两个挡位从动轮;不同中间轴上的变速机构中的两个挡位主动轮均分别对应与输出轴上的两个挡位从动轮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设置,且相对一端之间设置高速挡换挡机构;所述高速挡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入轴上的高速挡主动端和设置在输出轴上的高速挡从动端,所述高速挡主动端与高速挡从动端之间具有传动连接的高速挡挂入状态和分离断开的高速挡空挡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各个输入轴共轴线设置,至少位于中心的输入轴以外的输入轴采用空心轴,自由转动的套设在更靠近中心的输入轴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主动端为换挡齿毂,所述挡位主动轮上设置有接合齿,通过对应变速机构的接合齿套同时啮合换挡齿毂和对应挡位的接合齿实现换挡主动端与对应挡位的挡位主动轮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主动轮与对应挡位从动轮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和对应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实现输入轴与对应的中间轴传动连接。

9.一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驱动系统的上游动力源,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作为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车辆的驱动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包括至少两个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及与输入轴一一对应且传动连接的中间轴;各个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包括设置在对应中间轴上的换挡主动端和转动套设在对应中间轴上且与换挡主动端相邻的挡位主动轮,所述变速机构具有换挡主动端与对应挡位的挡位主动轮传动连接的挡位挂入位置和换挡主动端与挡位主动轮均不连接的空挡位置;所述挡位主动轮与输出轴上设置的挡位从动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输出轴上的至少一个所述挡位从动轮同时与不同中间轴上变速机构中的所述挡位主动轮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主动端两侧均设置挡位主动轮,所述输出轴上设置两个挡位从动轮;不同中间轴上的变速机构中的两个挡位主动轮均分别对应与输出轴上的两个挡位从动轮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设置,且相对一端之间设置高速挡换挡机构;所述高速挡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入轴上的高速挡主动端和设置在输出轴上的高速挡从动端,所述高速挡主动端与高速挡从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燕刘小伟吴胜涛李兵兵黄琨王永建
申请(专利权)人: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