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嗅觉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042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1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嗅觉训练装置。通过将嗅棒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将嗅棒均可活动地安装于壳体的第一容纳腔体中,外力驱使任一嗅棒移动时,该嗅棒的释放端若移动至第一开口处,可供患者进行嗅觉训练,待患者完成此嗅棒的嗅觉训练后,外力作用该嗅棒收回至第一容纳腔体中,随后移动其他的嗅棒即可,相比于现有方案中单个气味笔内仅可进行一种气味的训练,使用本结构的嗅觉训练装置可以进行至少两种气味的训练,提升了嗅觉训练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嗅觉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嗅觉是对气味的感知,在人的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嗅觉障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交往、营养物质摄入,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临床上按照病因主要将嗅觉障碍分为以下9种类型:鼻-鼻窦炎相关嗅觉障碍、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后嗅觉障碍、外伤性嗅觉障碍、先天性嗅觉障碍、老年性嗅觉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嗅觉障碍、毒物/药物性嗅觉障碍、其他病因导致的嗅觉障碍(如鼻颅底手术、肿瘤等所致嗅觉障碍)、特发性嗅觉障碍(无明确已知的病因所致的嗅觉障碍)。临床上只有少部分患者的嗅觉障碍得到了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2、现有的嗅觉障碍治疗手段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嗅觉训练和其他治疗。其中,嗅觉训练是指患者主动反复嗅吸各种类型的嗅剂,以提升嗅觉功能的治疗方法。嗅觉训练使用的设备有气味瓶和气味笔,现有的气味笔是一种有气味的毡尖笔,其包括壳体和笔帽,壳体设有用于放置溴素的第一容纳腔体,第一容纳腔体设有一端开口,笔帽盖设在开口处以将第一容纳腔体与外界分隔开。使用时,仅需摘去笔帽就会释放出气味。目前的气味笔仅能释放一种气味,若进行不同气味的嗅觉训练时,需要使用多个气味笔。如气味笔包括四支,分别带有玫瑰、柠檬、桉树及丁香四种气味。进行嗅觉训练时要求患者摘去笔帽,将笔尖置于鼻孔前2-3cm,每种气味嗅10-20s秒,每天早、晚各嗅一次。

3、但是,由于单个气味笔内部的气味单一,若进行多种气味的嗅觉训练时,需要使用多个气味笔,使得现有的气味笔在训练时并不实用。

<br/>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单个气味笔内部的气味较为单一,导致有的气味笔在训练时并不实用。

2、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嗅觉训练装置,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体以及与第一容纳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

4、至少两个嗅棒,相邻所述嗅棒内部盛放的嗅素的种类不同,所述嗅棒均具有释放端,并且所述嗅棒均可活动地安装于第一容纳腔体内部,在外力的作用下,任一所述嗅棒朝向第一开口运动、直至释放端移动至第一开口处向所述壳体外部释放嗅素。

5、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

6、所述壳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容纳腔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沿着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

7、所述嗅棒设有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内部;

8、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执手件,所述第一执手件与所述嗅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执手件具有第二本体、第一限位部和执手部,所述第二本体位于第一容纳腔体内部、并且所述第二本体内部设有第二容纳腔体,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二容纳腔体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二本体远离释放端的一侧端面,所述执手部位于所述第二本体远离释放端的一侧、并且所述执手部位于第二开口远离第一容纳腔体的一侧,所述执手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本体沿着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运动。

9、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

10、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方向为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

11、所述第一执手件还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一端部和远离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部、以限位所述第二本体沿着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端部还具有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端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设置;

12、其中,外力沿着所述壳体轴线方向作用于所述执手部,所述执手部带动所述第二本体沿着所述壳体轴线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本体带动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壳体轴线方向运动,所述第一端部带动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壳体轴线方向运动、直至所述第二端部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13、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还包括:

14、第二执手件,所述第二执手件设有第三端部和远离所述第三端部设置的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四端部沿着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与所述第三开口间隔设置,所述第四端部靠近所述第三开口的一侧设有按压凸起;

15、其中,外力沿着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作用于所述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靠近所述第三开口的一侧运动,直至按压凸起抵接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朝向靠近第一容纳腔体的方向运动。

16、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

17、所述嗅棒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三限位部沿着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

18、所述壳体设有第四限位部,第四限位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并且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沿着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19、还包括偏压件,所述偏压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偏压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偏压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

20、其中,在所述第二端部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偏压件由自然状态转变为受压状态;按压凸起带动第二端部移动至第一容纳腔体内部,所述偏压件由受压状态恢复至自然状态。

21、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还包括:

22、嗅块,嗅块设置于所述嗅棒的释放端。

23、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

24、嗅块为海绵,海绵延伸至嗅棒内部与溴素接触。

25、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

26、所述释放端为弹性结构,所述释放端包括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所述释放端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形变部抵接于第二形变部、以将嗅棒内部的嗅素与外界分隔,外力作用第一执手件时,所述释放端朝向第一开口运动、直至壳体作用于释放端时,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间隔设置形成形变狭缝。

27、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

28、所述释放端可拆卸地与第一本体连接。

29、可选地,上述的嗅觉训练装置,

30、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安装架沿着壳体的周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31、所述嗅棒一一对应通孔并穿设于通孔。

3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3、1.本技术提供的嗅觉训练装置,其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嗅棒。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体以及与第一容纳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相邻所述嗅棒内部盛放的嗅素的种类不同,所述嗅棒均具有释放端,并且所述嗅棒均可活动地安装于第一容纳腔体内部,在外力的作用下,任一所述嗅棒朝向第一开口运动、直至释放端移动至第一开口处向所述壳体外部释放嗅素。

34、此结构的嗅觉训练装置,通过将嗅棒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嗅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湛孙海丽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