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96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涉及固体电蓄热技术领域。多介质热交换组件位于热控间内,固体蓄热体通过风道组件与多介质热交换组件相连接,固体蓄热体通过抗位移栓杆固定在壳体上,壳体设置在设备基础组件上,电控柜同时对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和电加热组件进行控制,外部的风通过进风组件进入位于壳体内的热控间和电源接线间,热控间和电源接线间内的气体由排风组件排出,使用者将水、蒸汽、导热油中的任一介质通过多介质热交换组件、风道组件和固体蓄热体处理后,进行输出。从而,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固体蓄热体和保温层固定在壳体内,使壳体与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固体蓄热体和保温层实现了一体化的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电蓄热,尤其涉及一种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1、清洁电能优化利用项目越来越多,固体电蓄热设备以其高性价比、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储热能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是得到广泛用户认可的项目。传统的固体电蓄热炉设备,多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按具体用户的要求将设备的部件运抵现场,进行整机现场装配交。

2、现有技术中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需要通过借助外部轨道推送至集装箱内进行运输,简单地完成了将固体电蓄热锅炉装入集装箱内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集装箱与固体电蓄热锅炉一体化的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以解决使壳体与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固体蓄热体和保温层实现了一体化的融合,避免通过借助外部轨道推送至集装箱内进行运输。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4、壳体;

5、热控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一侧;

6、多介质热交换组件,位于所述热控间内;

7、固体蓄热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通过风道组件与所述多介质热交换组件相连接;

8、电加热组件,与固体蓄热体相连接;

9、保温层,套设在所述固体蓄热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并与所述风道组件相连接,同时与所述固体蓄热体相连接;

10、抗位移栓杆,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固体蓄热体相连接;

11、电源接线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另一侧;

12、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13、排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

14、电控柜,同时与所述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电加热组件电性连接;

15、设备基础组件,与所述壳体的下部相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包括:

17、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热控间的一侧壁上,并通过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固体蓄热体相连接;

18、蒸发罐,同时通过上集管和下集管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接;

19、介质类型转换阀,设置在所述下集管上,并与所述下集管相连接;

20、介质输出口,设置在所述蒸发罐的顶部,并与所述蒸发罐相连接;

21、介质输入口,设置在所述下集管的底部;

22、安全阀,设置在蒸发罐上,并且与所述蒸发罐相连接;

23、液位计,与所述蒸发罐相连接;

24、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蒸发罐相连接;

25、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蒸发罐相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上集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顶部,并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接;

27、所述下集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底部,并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接。

28、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

29、引风通道,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壳程入口侧,并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固体蓄热体的高温区相连接;

30、循环风机,与所述换热器的壳程出口相连接;

31、回风通道,与所述循环风机相连通,并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固体蓄热体的低温区相连通。

32、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

33、电阻丝,均匀设置在所述固体蓄热体的阵列热风通孔中;

34、第一电极,穿过所述电源接线间侧的所述保温层,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端部位于所述电源接线间,另一侧端部与所述电阻丝相连接;

35、绝缘隔板,一端与靠近所述多介质热交换组件侧的保温层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体蓄热体相连接;

36、电极罩,扣接在位于所述电源接线间侧的所述第一电极端部处的所述保温层上。

37、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组件包括:

38、第一进风口,设置在位于所述热控间处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接;

39、第二进风口,设置在位于所述电源接线间处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接。

40、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组件包括:

41、第一排风口,设置在位于所述热控间处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相连接;

42、第二排风口,设置在位于所述电源接线间处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相连接;

43、第一防水罩,扣接在远离所述热控间侧的所述第一排风口上;

44、第二防水罩,扣接在远离所述电源接线间侧的所述第二排风口上。

4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

46、固定接地点,设置在位于所述电源接线间处的所述壳体上;

47、电气接引通道口,设置在位于所述电源接线间处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48、介质输入管预留口,设置在靠近所述介质输入口处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49、介质输出管预留口,设置在靠近所述介质输出口处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50、仪器仪表预装口,设置在靠近所述蒸发罐处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51、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基础组件包括:

52、混凝土基础,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53、接地网,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础的下部,并与大地相连接;

54、接地预留点,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础上部,并与所述接地网相连接;

55、电缆沟,设置在位于所述电源接线间处的所述混凝土基础中;

56、排水沟,设置在位于所述热控间处的所述混凝土基础中。

57、进一步地,还包括复式安装结构,所述复式安装结构包括:

58、纵向辅助承重件,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础上;

59、横向平台件,与所述纵向辅助承重件进行垂直连接;

60、爬梯,纵向设置在所述横向平台件之间,并与所述横向平台件相连接。

6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固体蓄热体和保温层均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其中,多介质热交换组件位于热控间内,固体蓄热体通过风道组件与多介质热交换组件相连接,固体蓄热体通过抗位移栓杆固定在壳体上,壳体设置在设备基础组件上,电控柜同时对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和电加热组件进行控制,外部的风通过进风组件进入位于壳体内的热控间和电源接线间,热控间和电源接线间内的气体由排风组件排出,使用者将水、蒸汽、导热油中的任一介质通过多介质热交换组件、风道组件和固体蓄热体处理后,进行输出。从而,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固体蓄热体和保温层固定在壳体内,使壳体与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固体蓄热体和保温层实现了一体化的融合,避免通过借助外部轨道推送至集装箱内进行运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顶部,并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组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基础组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式安装结构,所述复式安装结构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热交换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顶部,并与所述换热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新张帅赵士尧朱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世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