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及按摩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73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包括床体、固定设于床体上的架体、贯穿可转动设于架体上的第一转轴、固定设于第一转轴上的支撑杆、设于支撑杆上的第一滑槽、可滑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一端贯穿可转动设于支撑杆上且另一端贯穿可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螺纹杆、设于支撑杆上且用于驱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的第一电机、设于第一滑块上的腹部按摩机构、贯穿可插入设于架体及支撑杆上的插杆。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自动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并且按摩面积广,按摩力度一致,按摩效果好,还具有自适配患者腹部大小以及自适配患者腹部的高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的涉及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及按摩方法


技术介绍

1、腹胀或便秘是患者中常见的临床问题,通常情况下会造成肠内营养不耐受、腹内压增高、呕吐增加,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引起消化道缺血、坏死或者穿孔,直接危及生命。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排气排便,从而缓解腹胀或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

2、临床上通常是徒手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而徒手腹部按摩难以掌握力度,力度太小达不到按摩效果,而力度太大可能会造成腹腔压力额外升高,带来严重后果;并且腹部按摩需要大量的人力操作,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及按摩方法。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包括床体、固定设于床体上的架体、贯穿可转动设于架体上的第一转轴、固定设于第一转轴上的支撑杆、设于支撑杆上的第一滑槽、可滑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一端贯穿可转动设于支撑杆上且另一端贯穿可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螺纹杆、设于支撑杆上且用于驱动第一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固定设于床体上的架体(2)、贯穿可转动设于架体上的第一转轴(3)、固定设于第一转轴上的支撑杆(4)、设于支撑杆上的第一滑槽(5)、可滑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6)、一端贯穿可转动设于支撑杆上且另一端贯穿可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螺纹杆(7)、设于支撑杆上且用于驱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的第一电机(8)、设于第一滑块上的腹部按摩机构(9)、贯穿可插入设于架体及支撑杆上的插杆(10);所述腹部按摩机构(9)包括固定设于第一滑块上的支撑板(91)、贯穿可转动设于支撑板上的第二转轴(92)、设于支撑板上的第一基座(93)、设于第一基座上且用于驱动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固定设于床体上的架体(2)、贯穿可转动设于架体上的第一转轴(3)、固定设于第一转轴上的支撑杆(4)、设于支撑杆上的第一滑槽(5)、可滑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6)、一端贯穿可转动设于支撑杆上且另一端贯穿可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螺纹杆(7)、设于支撑杆上且用于驱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的第一电机(8)、设于第一滑块上的腹部按摩机构(9)、贯穿可插入设于架体及支撑杆上的插杆(10);所述腹部按摩机构(9)包括固定设于第一滑块上的支撑板(91)、贯穿可转动设于支撑板上的第二转轴(92)、设于支撑板上的第一基座(93)、设于第一基座上且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94)、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的按摩盘(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按摩机构(9)还包括设于按摩盘上且呈圆周等距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一滑动组件(96),多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均设有移动组件(97),多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均设有第一按摩组件(98),设于按摩盘上且呈圆周等距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二滑动组件(99),多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均设有第二按摩组件(910),多组所述移动组件上绕设有第一传送带(912),多组所述第一按摩组件上以及多组所述第二按摩组件上绕设有第二传送带(9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第一按摩组件(98)与多组所述第二按摩组件(910)呈一一交错设置,且多组所述第一按摩组件(98)与多组所述第二按摩组件(910)的结构均相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96)包括设于按摩盘上的第二滑槽(961)、可滑动设于第二滑槽上的滑杆(962)、一端固定设于滑杆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按摩盘上的第一拉簧(963)与第二拉簧(96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腹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97)包括固定设于按摩盘上的支架(971)、固定设于支架上的导向杆(972)、贯穿可转动设于支架上的第一轴体(973)、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昊闫宗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