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604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4
本技术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反应池和清水池,反应池内由隔板依次分隔成缺氧池、好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置有生物组合填料和曝气头,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平板膜组件和曝气头。本技术通过结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污水处理能力;通过设计增加缺氧池,强化了脱氮效果,有效降低出水的氨氮含量,同时通过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泵可以将污泥回流到缺氧池内进行二次处理,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脱氮效果;在缺氧池内悬挂生物组合填料,为微生物提供了载体;膜生物反应池内采用了平板膜组件,不容易被缠绕的同时还提高了容积负荷和抗冲击能力,降低了污水排放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是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膜生物反应器是结合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泥水分离,它具有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无可比拟的优点,具有:吸水性、耐污染性强;生物膜环境污染后能够依据破坏水平开展物理学软化器和有机化学药物软化器,能够快速修复膜扩散系数;硬度非常高;生物膜的使用期限相比较长等等。生物膜的通水流量非常大,可以提高反应池的污泥浓度,大大减少了污水停留时间和占地面积,难降解有机物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充分的降解,剩余污泥的产量减少,出水的固体悬浮物浓度极低等。但是,传统的生物膜反应器具有如下弊端:1)由于系统结构设计的问题,污水处理能力被限制,无法充分发挥;2)其系统结构中缺乏如缺氧池等结构,导致脱氮效果比较差;3)现有系统采用中空纤维膜,导致膜丝容易被缠绕以至膜通量下降速度快,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上述弊端均影响了生物膜膜反应器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2、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反应池、清水池、第一鼓风机、第二鼓风机和自吸泵。

4、调节池内位于入水口的位置处安装有格栅,调节池的池底设置有第一出水泵,第一出水泵上连接有污水出水管。

5、反应池内间隔设置有两块隔板,两块隔板将反应池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成缺氧池、好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缺氧池与污水出水管连接,每块隔板上均设置有过水连通口,过水连通口上连接有过水管;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置有生物组合填料,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平板膜组件;缺氧池、好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的池底均设置有若干曝气头,缺氧池、好氧池内的曝气头通过管路与第一鼓风机连接,膜生物反应池内的曝气头通过管路与第二鼓风机连接。

6、自吸泵的一端通过第一清水入水管与膜生物反应池内的平板膜组件连接,自吸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清水出水管与清水池连接;清水池的池底设置有第二出水泵,第二出水泵上连接有总出水管。

7、进一步的,膜生物反应池的池底设置有污泥泵,污泥泵上连接有污泥排放管,污泥排放管的出口端延设至膜生物反应池外。

8、进一步的,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出口端延伸至缺氧池的底部。

9、进一步的,缺氧池的池底设置有污泥搅拌泵,污泥搅拌泵与污泥回流管的出口端连接。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反洗泵,反洗泵的一端通过第二清水入水管与清水池连接,反洗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清水出水管与污泥排放管连接。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碳源加药和除磷加药,碳源加药通过加药管与缺氧池连接,除磷加药通过加药管与膜生物反应池连接。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柠檬酸钠送药池和亚氯酸钠送药池,柠檬酸钠送药池和亚氯酸钠送药池内均安装有搅拌装置,柠檬酸钠送药池和亚氯酸钠送药池均通过加药管与膜生物反应池连接。

13、进一步的,连接在自吸泵上的第一清水出水管上设置有分支出水管,分支出水管分别与柠檬酸钠送药池和亚氯酸钠送药池连接。

14、进一步的,平板膜组件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一端顶部设有进水口,相对的另一端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第一清水入水管连接;过滤箱体内按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三块滤隔板,每块滤隔板朝向进水口的一面设置有聚偏二氟乙烯膜或聚四氟乙烯膜,每块滤隔板朝向出水口的一面设置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15、进一步的,过滤箱的顶部插装伸入其内部的吹气管,吹气管与第二鼓风机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技术装置通过结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污水处理能力;通过设计增加缺氧池,强化了脱氮效果,有效降低出水的氨氮含量,同时通过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泵可以将污泥回流到缺氧池内进行二次处理,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脱氮效果;在缺氧池内悬挂生物组合填料,为微生物了提供载体;膜生物反应池内采用了平板膜组件,不容易被缠绕的同时还提高了容积负荷和抗冲击能力,降低了污水排放的污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反应池、清水池、第一鼓风机、第二鼓风机和自吸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膜生物反应池的池底设置有污泥泵,污泥泵上连接有污泥排放管,污泥排放管的出口端延设至膜生物反应池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出口端延伸至缺氧池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缺氧池的池底设置有污泥搅拌泵,污泥搅拌泵与污泥回流管的出口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洗泵,反洗泵的一端通过第二清水入水管与清水池连接,反洗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清水出水管与污泥排放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源加药和除磷加药,碳源加药通过加药管与缺氧池连接,除磷加药通过加药管与膜生物反应池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柠檬酸钠送药池和亚氯酸钠送药池,柠檬酸钠送药池和亚氯酸钠送药池内均安装有搅拌装置,柠檬酸钠送药池和亚氯酸钠送药池均通过加药管与膜生物反应池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在自吸泵上的第一清水出水管上设置有分支出水管,分支出水管分别与柠檬酸钠送药池和亚氯酸钠送药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平板膜组件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一端顶部设有进水口,相对的另一端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第一清水入水管连接;过滤箱体内按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三块滤隔板,每块滤隔板朝向进水口的一面设置有聚偏二氟乙烯膜或聚四氟乙烯膜,每块滤隔板朝向出水口的一面设置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箱的顶部插装伸入其内部的吹气管,吹气管与第二鼓风机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反应池、清水池、第一鼓风机、第二鼓风机和自吸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膜生物反应池的池底设置有污泥泵,污泥泵上连接有污泥排放管,污泥排放管的出口端延设至膜生物反应池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出口端延伸至缺氧池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缺氧池的池底设置有污泥搅拌泵,污泥搅拌泵与污泥回流管的出口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洗泵,反洗泵的一端通过第二清水入水管与清水池连接,反洗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清水出水管与污泥排放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源加药和除磷加药,碳源加药通过加药管与缺氧池连接,除磷加药通过加药管与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仙杨振宇范惠郑霞付鑫王鹏媛郭晓芳刘佳微王晓王微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