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355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技术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主壳体,所述电池主壳体的内部套装有内壳体,且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解质型腔并承接电解质,所述电池主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正电极、负电极,所述内壳体的表面与电池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套设有防漏隔膜。本技术以设置的电池主壳体、正电极、负电极、内壳体、防漏隔膜组成电池本体,以设置的外保护壳体、密封盖板、第一联动缓冲组件、第二联动缓冲组件、复合加强板件以及电解质吸收颗粒组成复合性辅助装置,而后将电池本体与复合性辅助装置综合使用后,复合性辅助装置客面对不同情况的冲击并对电池本体进行充分保护,提升电池本体内部电解质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结构,具体为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1、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而随着使用环境的增加,现使用的电池内部电解质就需面对稳定性的考验。

2、现公告号为cn213583917u的授权专利,其公开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碱性电池在具体实施时,当稳定壳受到挤压时,压力直接作用在稳定壳上,稳定壳发生形变时,利用缓冲组件缓冲稳定壳产生的形变,以此降低压力向壳体传递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壳体受到挤压的可能性,以此提高整体的稳定性,降低电解空腔内的电解液发生泄漏而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性。

3、从上述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可知,现有技术对于电池内部电解质稳定性改进方案是在电池内部增加缓冲组件,继而电池受到外界挤压后缓冲保护,降低电池结构破损,电解质流出的几率,这从理论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使用时,电池不仅会面对大面积的挤压,还有可能会遭受突刺类的冲击,现有技术使用的缓冲组件虽有缓冲效果,但是对于突刺类的冲击需恰好对准后才能实现缓冲,可见实用性上有限制,其次,缓冲组件的弹性结构在遭受多次冲击后会有结构疲劳,缓冲性能受损的问题,但是此时电池本体的使用寿命可能还有很长时间,因此直接弃用的话,使用成本会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主壳体,所述电池主壳体的内部套装有内壳体,且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解质型腔并承接电解质,所述电池主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正电极、负电极,所述内壳体的表面与电池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套设有防漏隔膜;

3、所述电池主壳体的表面包覆有外保护壳体,且外保护壳体的内壁与电池主壳体的表面之间嵌套有第一联动缓冲组件,且第一联动缓冲组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联动缓冲组件。

4、精选的,所述第一联动缓冲组件包括有七个梯形弹簧板,且七个梯形弹簧板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卡接或固定套接在外保护壳体的内壁与电池主壳体的表面之间。

5、精选的,所述第二联动缓冲组件包括七个折叠弹簧板,且七个折叠弹簧板分别安装七个梯形弹簧板两两相对形成的七个三角空间内,加强第一联动缓冲组件的结构强度和弹性复位性能。

6、精选的,所述外保护壳体的底部外开口结构,且外保护壳体底部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套装在负电极底部的外侧并设置有负电极电性连接用的让位空间。

7、精选的,所述密封盖板的底部开设有内六角槽,且内六角槽适配有辅助拆卸组件,所述辅助拆卸组件包括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六角形杆,所述六角形杆的一端能与内六角槽卡接。

8、精选的,七个所述梯形弹簧板的内部均套设有复合加强板件,且复合加强板件包括有加强板体,所述加强板体顶部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加强板体固定套接在对应的梯形弹簧板内部,且加强板体远离第一联动缓冲组件的结构与电池主壳体的表面贴合连接。

9、精选的,七个所述梯形弹簧板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空间,且缓冲空间的内部放置有电解质吸收颗粒。

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以设置的电池主壳体、正电极、负电极、内壳体、防漏隔膜组成电池本体,以设置的外保护壳体、密封盖板、第一联动缓冲组件、第二联动缓冲组件、复合加强板件以及电解质吸收颗粒组成复合性辅助装置,而后将电池本体与复合性辅助装置综合使用后,复合性辅助装置客面对不同情况的冲击并对电池本体进行充分保护,提升电池本体内部电解质使用时的稳定性。

12、2、本技术提出的复合性辅助装置可依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相应结构的调整,进而实现密封空间,多重缓冲使用、开放空间,多重缓冲的同时满足自冷却散热等使用效果,进一步提升电池本体内部电解质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主壳体(1),所述电池主壳体(1)的内部套装有内壳体(4),且内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电解质型腔并承接电解质,所述电池主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正电极(2)、负电极(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4)的表面与电池主壳体(1)的内壁之间套设有防漏隔膜(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缓冲组件(7)包括有七个梯形弹簧板,且七个梯形弹簧板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卡接或固定套接在外保护壳体(6)的内壁与电池主壳体(1)的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缓冲组件(9)包括七个折叠弹簧板,且七个折叠弹簧板分别安装七个梯形弹簧板两两相对形成的七个三角空间内,加强第一联动缓冲组件(7)的结构强度和弹性复位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壳体(6)的底部外开口结构,且外保护壳体(6)底部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板(8),所述密封盖板(8)套装在负电极(3)底部的外侧并设置有负电极(3)电性连接用的让位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8)的底部开设有内六角槽,且内六角槽适配有辅助拆卸组件(12),所述辅助拆卸组件(12)包括有支撑板(121),且支撑板(1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六角形杆(122),所述六角形杆(122)的一端能与内六角槽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七个所述梯形弹簧板的内部均套设有复合加强板件(11),且复合加强板件(11)包括有加强板体(111),所述加强板体(111)顶部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112),所述加强板体(111)固定套接在对应的梯形弹簧板内部,且加强板体(111)远离第一联动缓冲组件(7)的结构与电池主壳体(1)的表面贴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七个所述梯形弹簧板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空间,且缓冲空间的内部放置有电解质吸收颗粒(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主壳体(1),所述电池主壳体(1)的内部套装有内壳体(4),且内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电解质型腔并承接电解质,所述电池主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正电极(2)、负电极(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4)的表面与电池主壳体(1)的内壁之间套设有防漏隔膜(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缓冲组件(7)包括有七个梯形弹簧板,且七个梯形弹簧板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卡接或固定套接在外保护壳体(6)的内壁与电池主壳体(1)的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缓冲组件(9)包括七个折叠弹簧板,且七个折叠弹簧板分别安装七个梯形弹簧板两两相对形成的七个三角空间内,加强第一联动缓冲组件(7)的结构强度和弹性复位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质稳定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壳体(6)的底部外开口结构,且外保护壳体(6)底部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腾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