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8215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S1:应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对调剖注水井的注水层段、窜流方向及推进速度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所得数据通过示踪化验的结果对调剖注水井相关参数施工方案进行调整;S2: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取样化验示踪剂对比施工前井组数据,调剖施工过程中井间油层连通强弱变化、水驱速度变化、水窜层位变化等,进行调剖方案的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油层存在着非均质性,会出现水在油层中的“突进”和“窜流”现象,注水井调剖效果不明显调剖剂无法有效地封堵目标区域而导致的严重影响着油田开发效果的问题。具有措施针对性强、施工简便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具体涉及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


技术介绍

1、油田开发到中后期,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地层能量逐渐降低,为了维持油田的稳产,需要采取措施补充地层能量。在我国,大部分油田采用注水的方式来补充地层能量。然而,由于油层存在着非均质性,注水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在油层中的“突进”和“窜流”现象,导致注水效果不佳,严重地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效果。

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油田采取了堵水调剖技术措施。堵水调剖技术是通过在地层中注入化学剂或颗粒,封堵水窜通道和高渗条带,调整水驱的流向和推进速度,从而提高注水效果和油田的最终采收率。然而,现有的堵水调剖技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笼统的“堵”、“调”技术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高效精准堵驱效果,导致调剖剂无法有效地封堵目标区域。其次,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精准判断多层间的某个层吸水较多,因此无法采取精准调驱工艺,导致调剖效果不佳。

3、因此,亟需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水井调剖效果不明显,调剖剂无法有效地封堵目标区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油层存在着非均质性,会出现水在油层中的“突进”和“窜流”现象,注水井调剖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地封堵目标区域而导致的严重地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效果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应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对调剖注水井的注水层段、窜流方向及推进速度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所得数据通过示踪化验的结果对调剖注水井相关参数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5、s2: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取样化验示踪剂对比施工前井组数据,调剖施工过程中井间油层连通强弱变化、水驱速度变化、水窜层位变化,进行调剖方案的调整;

6、s3:施工后期对取样化验示踪剂得到的结论,利用调剖剂根据优化的封堵参数对注采井间高渗储层段的水驱优势通道进行封堵,分析确定水窜层位和水驱速度,继而判断裂缝沟通;

7、其中,使用的调剖剂之一为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碳纳米管5-10份、丙烯酸20-80份、环氧氯丙烷0.3-0.9份、引发剂0.01份和醇类溶剂60-150份,余量为水;

8、s4.关井候凝。

9、进一步地,所述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中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叔丁醇、过硫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脲中的一种,所述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中的醇类溶剂为乙醇或正丙醇。

10、进一步地,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s11.第一阶段施工方案开始,对调剖井第一天加入示踪剂a,在对应的油井每隔1天采集一次油井的水样,并检测各对应油井示踪剂产出浓度、产量及含水率,记录示踪剂第一阶段对应的各油井时间,根据示踪剂检测结果,确定第二阶段调剖方案;

12、s12.对调剖井进行第二阶段施工方案开始,加入示踪剂b,同时监测示踪剂a、示踪剂b的产出浓度、对应各油井的产量、含水率,施工中对应油井每隔1天采集一次,对示踪剂a和示踪剂b进行测量和记录;

13、s13.在示踪剂b对应油井浓度明显降低后对应油井每隔3天采集1次直到施工结束;

14、s14.第二阶段结束时,用井间示踪化验结果分析调剖后对应油井地层流速及方向的数据、地层情况,并且判断调剖效果对应油井的效果、判定是否有无效井的结果、是否在调剖后水流方向发生改变。

15、进一步地,所述示踪剂a为碳酰二胺、硫氰酸铵、硝酸铵、溴化钠、碘化钠、氯化钠和荧光素钠中的其中之一。

16、进一步地,所述示踪剂b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17、进一步地,所述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8、s31.调剖剂的注入方式设计为多段塞注入,包括前置段塞、主段塞和后置段塞;

19、s32.根据示踪剂实时数据解释结果进行施工方案调整第二阶段,以18m3/d的排量向地层中注入调剖剂。

20、进一步地,所述主段塞注入调剖剂为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

21、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段塞为聚丙烯酰胺和有机铬交联剂。

22、进一步地,所述后置段塞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23、进一步地,前置段塞中的聚丙烯酰胺和有机铬交联剂聚合物密度为1000-2000mg/l,后置段塞中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密度为2000-3000mg/l。

2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5、1.本专利技术应用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增效目方法,可以准确的判定油井地层流速、方向、对应油井的效果、是否有无效井、是否在水流方向发生改变等相关参数(由化验结果看示踪剂到达对应油井的时间,用调剖前采油厂提供数据对比得出结果)。由以上数据,作为调剖施工设计的依据。不同于以往调剖主要以油井含水化验为准,它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更强。

26、2.对于单独示踪剂测试相比,本申请采用示踪剂a和示踪剂b结合使用,使两者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b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提供物质运动的精确轨迹和时间变化。而化学性示踪剂a可以提供关于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定量信息。两者的结合使用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物质运动信息,提高研究的精度和分辨率。

27、3.本申请采用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能够有效封堵高渗透层,降低油水流度比,从而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油田采收率,可以改善地层孔隙结构和流动通道,从而提高注入能力,为后续的水驱或化学驱提供更好的条件,能够有效封堵地层中的裂缝和孔隙,防止注入水窜流,提高注入水的利用效率,对于增产效果更强,分析地层油水井关联更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所述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中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叔丁醇、过硫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脲中的一种,所述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中的醇类溶剂为乙醇或正丙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剂A为碳酰二胺、硫氰酸铵、硝酸铵、溴化钠、碘化钠、氯化钠和荧光素钠中的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剂B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段塞注入调剖剂为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段塞为聚丙烯酰胺和有机铬交联剂。</p>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段塞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前置段塞中的聚丙烯酰胺和有机铬交联剂聚合物密度为1000-2000mg/L,后置段塞中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密度为2000-3000mg/L。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所述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中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叔丁醇、过硫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脲中的一种,所述环氧化碳基纳米调剖剂中的醇类溶剂为乙醇或正丙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剂a为碳酰二胺、硫氰酸铵、硝酸铵、溴化钠、碘化钠、氯化钠和荧光素钠中的其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示踪解析井组调剖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剂b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顺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