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195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及制作工艺,其通过设置有第一发热层和第二发热层,以及第一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上表面;该第二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下表面,使得同一云母层的双面均设置有发热层,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单面发热和双面发热过程,功能性更强,在进行双面发热的环境中无需将两片加热膜叠加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配合发热部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无机碳膜层,电极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银浆电极,使得第一发热层和第二发热层均通过印刷的方式成型在第一云母层上,无需采用粘胶的方式,加工过程也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双面发热的发热膜


技术介绍

1、加热膜是专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片状电器元件,由于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安装方便,无污染,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加热场合,生产电热元件的厂家及品牌也有很多。发热基板的使用寿命都很长,一般设计使用寿命有5000多小时,一些远红外辐射加热元件,可以有5个取暖季节的寿命,因此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2、发热膜一般包括有载体以及发热层等多层结构,现有的发热膜在进行加工过程中,多采用粘胶的方式将发热层粘在载体上,导致加工过程较为复杂,同时现有的发热膜多为单边发热,功能较为单一,当需要对两边进行加热时,则需要将两个发热膜进行叠加使用,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其中也有采用双面印刷的方式成型出的双面加热膜,其采用印刷出单面加热层,然后进行一次高温烘烤,接着再进行另一面加热层的加工过程,这样会使得其中一加热层会进行两次高温烘烤,由于高温烘烤过程会使得加热层厚度变化,从而难以保证两层加热层的厚度一致,导致双面加热层的功率不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发热膜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发热膜加工过程复杂、功能较为单一、特定使用环境中使用成本高以及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包括有第一云母层、第一发热层、第二发热层、第二云母层以及第三云母层;该第一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上表面;该第二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下表面,其中第二发热层与第一发热层结构相同,其均包括有发热部以及电极,其中发热部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无机碳膜层,电极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银浆电极,且电极为两个设置,两电极一端分别与发热部的两端连接,两电极的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外部连接;该第二云母层覆于第一发热层的上表面;该第三云母层覆于第二发热层的下表面。

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云母层、第二云母层以及第三云母层的厚度均为0.3mm。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热部为前后对称排布的两个,两发热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电性连接在一起,两电极分别设置在两发热部的另一端并分别与对应的发热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电极均包括有前后间隔排布的两电极头,每一电极头一端均与对应的发热部连接在一起,每一电极头的另一端均通过对应的电源线与外部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云母层、第一发热层、第二发热层、第二云母层以及第三云母层通过铆钉固定在一起,铆钉为绝缘材质,铆钉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二云母层的上表面以及第三云母层的下表面。

8、一种双面发热的发热膜的制作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9、(1)先在第一云母层的上表面通过印刷的方式成型出电极,然后将电极通过外部设备进行低温固化;

10、(2)将步骤(1)中低温固化后的产品取出,并在第一云母层下表面通过印刷的方式成型出另一电极,并通过外部设备进行低温固化;

11、(3)将步骤(2)中低温固化好的半成品取出,并在第一云母层的上表面通过印刷的方式成型出发热部,并使得发热部与电极连通,接着通过外部设备对印刷好的发热部进行低温固化;

12、(4)将步骤(3)中低温固化好的半成品取出,并在第一云母层的下表面通过印刷的方式成型出另一发热部,并使得发热部与另一对应的电极连接,接着通过外部设备对印刷好的另一发热部进行低温固化;

13、(5)将步骤(4)中低温固化后的产品取出,然后通过外部设备进行高温烘烤成型;

14、(6)将第二云母层和第三云母层组装在步骤(5)中加工好的半成品上下表面。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2)、(3)、(4)中采用的低温固化温度为130-200℃,固化时间为10-20min。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5)中高温烘烤的温度为500-600℃,烘烤时间为15-25min。

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8、其通过设置有第一发热层和第二发热层,以及第一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上表面;该第二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下表面,使得同一云母层的双面均设置有发热层,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单面发热和双面发热过程,功能性更强,在进行双面发热的环境中无需将两片加热膜叠加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配合发热部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无机碳膜层,电极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银浆电极,使得第一发热层和第二发热层均通过印刷的方式成型在第一云母层上,无需采用粘胶的方式,加工过程也更加简单,同时其采用先进行低温固化,再进行高温成型的方式,由于两加热层都只需进行一次高温成型过程,从而方便于保证双面加热层的厚度相同,使得两加热层的功率也相同,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云母层、第一发热层、第二发热层、第二云母层以及第三云母层;该第一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上表面;该第二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下表面,其中第二发热层与第一发热层结构相同,其均包括有发热部以及电极,其中发热部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无机碳膜层,电极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银浆电极,且电极为两个设置,两电极一端分别与发热部的两端连接,两电极的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外部连接,所述发热部为前后对称排布的两个,两发热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电性连接在一起,两电极分别设置在两发热部的另一端并分别与对应的发热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每一电极均包括有前后间隔排布的两电极头,每一电极头一端均与对应的发热部连接在一起,每一电极头的另一端均通过对应的电源线与外部连接;该第二云母层覆于第一发热层的上表面;该第三云母层覆于第二发热层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母层、第二云母层以及第三云母层的厚度均为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母层、第一发热层、第二发热层、第二云母层以及第三云母层通过铆钉固定在一起,铆钉为绝缘材质,铆钉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二云母层的上表面以及第三云母层的下表面。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面发热的发热膜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3)、(4)中采用的低温固化温度为130-200℃,固化时间为10-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高温烘烤的温度为500-600℃,烘烤时间为15-25mi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发热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云母层、第一发热层、第二发热层、第二云母层以及第三云母层;该第一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上表面;该第二发热层覆于第一云母层的下表面,其中第二发热层与第一发热层结构相同,其均包括有发热部以及电极,其中发热部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无机碳膜层,电极为印刷在第一云母层表面的银浆电极,且电极为两个设置,两电极一端分别与发热部的两端连接,两电极的另一端通过电源线与外部连接,所述发热部为前后对称排布的两个,两发热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电性连接在一起,两电极分别设置在两发热部的另一端并分别与对应的发热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每一电极均包括有前后间隔排布的两电极头,每一电极头一端均与对应的发热部连接在一起,每一电极头的另一端均通过对应的电源线与外部连接;该第二云母层覆于第一发热层的上表面;该第三云母层覆于第二发热层的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居吉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宏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