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14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1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箱体,箱体内部设置有过滤件,箱体的靠近底部一端设置有固态出口管、液体出口管和喷水管;液体出口管连通至外界和过滤件的出水端,固态出口管连通箱体的内部和外界;喷水管的一端与供水管连通,另一端的出水口朝向固态出口管;供水管、固态出口管和液体出口管上设置有阀门。通过本装置可以更加方便收集混床的离子交换树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重新投放离子交换树脂的时候,无需人工高空投料,只要通过喷水管注入液体带走箱体内离子交换树脂即可,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工作强度和工作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设备维修用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物料中转装置


技术介绍

1、混床(混合离子交换柱)里面混合有离子交换树脂,床内结构或集水器、布水器滤网损坏需要检修时,就要将床内的离子交换树脂从床内清出后才能检修,检修完成后,需要将离子交换树脂装回床内。

2、而由于混床内是固态和液体混合状态,因此排出的时候无法分离,而由于固体的体积比液体的体积少,液体占用很多的体积,现在的清出混床内离子交换树脂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采用人工用手从排放孔处将离子交换树脂扒出,装入25kg或50kg容积的编制袋。另一种是采用水流冲,离子交换树脂在水流的冲击下,流出入25kg或50kg或者1吨容积的编制袋,利用编制袋的缝隙把水过滤掉;而这两种方式均是人工清理,若以直径1.8m混床为例,需要清理树脂约6.25立方米,人工清理作业需要4个人连续作业2~3个班,一个班作业时间是8小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而且强度高。

3、在检修完成后,把离子交换树脂分袋装好,放在木制托盘上,利用叉车举至混床顶部,两人分别站在混床顶部两个支撑点上,一袋一袋的倒入混床,如果以上述直径1.8m混床为例,混床装树脂需要1~2个班的时间,装入过程工人腰长期处于弯曲状态且需要进行搬运,除劳动强度大,且混床高度约4.5米高,工人存在高空坠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离子交换树脂清理和重新投料的工作强度大且具有安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物料中转装置,无需人工收集离子交换树脂和无需高空重新投放离子交换树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过滤件,所述箱体的靠近底部一端设置有固态出口管、液体出口管和喷水管;所述液体出口管连通至外界和过滤件的出水端,所述固态出口管连通所述箱体的内部和外界;所述喷水管的一端与供水管连通,另一端的出水口朝向固态出口管;所述供水管、所述固态出口管和所述液体出口管上设置有阀门。

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打开混床的出料口,离子交换树脂和液体进入至箱体内,此时供水管和固态出口管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而液体出口管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进入箱体内的液体经过过滤部后从液体出口管流出,而离子交换树脂被过滤件阻隔,留在箱体内。当需要将离子交换树脂从新投放至混床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通过升降装置将箱体举高,令固态出口管高度高于混床的进料口并且用连接管将固态出口管和混床的进料口连接,然后打开供水管和固态出口管的阀门而关闭液体出口管上的阀门,向供水管供入液体,液体从喷水管中喷出将箱体内的离子交换树脂冲入固态出口管,然后通过重力的作用令离子交换树脂流入至混床内。另一种方式是无需提升箱体,通过加压泵将离子交换树脂的固液混合物抽至混床内。

4、优选的,所述喷水管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态出口管的轴线的两侧。多个喷水管同时向箱体注入加压的液体,而这些液体的流向均是朝着固态出口管,可以加快将离子交换树脂流向固态出口管的速度,减少重新投料至混床的工作时长。

5、优选的,所述喷水管的出水口的轴线穿过所述固态出口管的开口。喷水管的液体的流动路径是直接进入固态出口管的开口,因此喷水管喷出的液体除了主要受到离子交换树脂的阻力外,会尽量少的受到其他阻力,减少流体动力损失从而提高液体流动对离子交换树脂的推动作用力。

6、优选的,还包括供水总管,所有的所述供水管均连接至供水总管。由于喷水管具有多个,对应的总供水管也设置有对应的数量,通过一个供水总管同时向多个供水管供水,在使用的时候,只要有一个接驳管连接供水总管和供液装置即可,其中,供液装置可以是工业水供应装置。

7、优选的,所述喷水管倾斜朝向所述箱体的底面,所述喷水管与所述箱体的底面所形成的夹角为10-20度。喷水管倾斜朝向箱体的底面,能够更好的冲走最贴近箱体地面的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排出更加彻底。

8、优选的,所述过滤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面的中空部和固定于所述中空部表面的隔网,所述中空部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液体出口管连通至外界和所述中空部的内腔。隔网隔开液体和离子交换树脂,液体穿过隔网和通孔进入至中空部内的内腔,然后从液体出口管流出。中空管可呈圆柱形或方形柱体,隔网与中空部是可拆卸连接,其可以通过管束固定在中空部上,这样方便隔网的更换。

9、优选的,所述中空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面焊接,焊接让两者完全密封且连接牢固,避免因为箱体内离子交换树脂堆积太多产生的压力对中空部和箱体之间的连接造成破坏。

10、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底部设置有叉车孔。叉车可以通过叉车孔将箱体举高至固态出口管高度高于混床的进料口。

11、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表面焊接有至少一圈加强框。加强框增加箱体的强度,避免箱体承载物料过多而变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装置可以更加方便收集混床的离子交换树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重新投放离子交换树脂的时候,无需人工高空投料,只要通过喷水管注入液体带走箱体内离子交换树脂即可,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工作强度和工作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过滤件(2),所述箱体(1)的靠近底部一端设置有固态出口管(3)、液体出口管(4)和喷水管(5);所述液体出口管(4)连通至外界和过滤件(2)的出水端,所述固态出口管(3)连通所述箱体(1)的内部和外界;所述喷水管(5)的一端与供水管连通,另一端的出水口朝向固态出口管(3);所述供水管(501)、所述固态出口管(3)和所述液体出口管(4)上设置有阀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5)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态出口管(3)的轴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5)的出水口的轴线穿过所述固态出口管(3)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水总管(7),所有的所述供水管(501)均连接至供水总管(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5)倾斜朝向所述箱体(1)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5)与所述箱体(1)的底面所形成的夹角为10-2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底面的中空部(201)和固定于所述中空部(201)表面的隔网,所述中空部(201)的表面设置有通孔(202);所述液体出口管(4)连通至外界和所述中空部(201)的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201)与所述箱体(1)的底面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底部设置有叉车孔(101)。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表面焊接有至少一圈加强框(1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过滤件(2),所述箱体(1)的靠近底部一端设置有固态出口管(3)、液体出口管(4)和喷水管(5);所述液体出口管(4)连通至外界和过滤件(2)的出水端,所述固态出口管(3)连通所述箱体(1)的内部和外界;所述喷水管(5)的一端与供水管连通,另一端的出水口朝向固态出口管(3);所述供水管(501)、所述固态出口管(3)和所述液体出口管(4)上设置有阀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5)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态出口管(3)的轴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5)的出水口的轴线穿过所述固态出口管(3)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水总管(7),所有的所述供水管(501)均连接至供水总管(7)。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姜延庆邓东海周宇华陈友超喻桥兵李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乳源东阳光电化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