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089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1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包括刀体和设置在刀体两端的刀头,刀头上具有前刀面、后刀面、主后刀面、两副后刀面,前刀面、后刀面前后相对设置,主后刀面、两副后刀面位于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两副后刀面位于刀头的两侧,刀头横截面呈外大内小的梯形,前刀面与主后刀面之间具有用于进行径向切削的主切割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用于进行轴向切削的副切割刃,刀头前角为5°,副后刀面与正交平面之间具有10°夹角。使用本技术进行加工切削,可避免圆周干涉、左右干涉,实现一次加工成型,避免更换刀具导致的累计误差,从而提升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控刀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


技术介绍

1、燕尾槽是一种槽底比槽口宽的机械结构,其槽截面形状类似燕子的尾巴,通常用作机械相对运动,运动精度高且稳定。实际加工过程中,大部分使用“三步加工”的工艺方法,该种方法需用到三把刀具,刀具在更换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撞机”情况,不仅导致刀具使用寿命缩短,还无法避免更换刀具累计误差和机床重复定位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能够解决目前燕尾槽加工过程中刀具加工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包括刀体和设置在刀体两端的刀头,刀头上具有前刀面、后刀面、主后刀面、两副后刀面,前刀面、后刀面前后相对设置,主后刀面、两副后刀面位于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两副后刀面位于刀头的两侧,刀头剖切面呈外大内小的梯形,前刀面与主后刀面之间具有用于进行径向切削的主切割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用于进行轴向切削的副切割刃,刀头前角为5°,副后刀面与正交平面之间具有10°夹角。

3、进一步的,刀头后角为7°。

4、进一步的,所述刀体为长方体。

5、进一步的,刀体上设置用于与刀杆安装配合定位的v型定位槽。

6、进一步的,主后刀面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圆弧过渡面。

7、有益效果:切削过程中,先使用主切削刃进行径向切割、切出轮廓槽,再使用副切削刃进行轴向切割,由于刀片两侧设置10°避让角度,对于轴向的干涉位置可以完全避开,不用更换刀具就能进行另一侧壁边的切削,一次可以加工成型,可提高表面质量并尽量减小更换刀具导致的累计误差;前刀面进行5°的倾角处理,切削加工时铁屑会沿该方向排出、避免刮伤工件表面,同时刀片具有7°的后角在加工过程可避免因刀具安装误差导致的圆周干涉;刀片具有两个刀头,一旦某个刀头损伤或磨损严重,可转动180°用另一刀头进行切削;综上,使用本刀片可良好避免加工过程中的圆周干涉、左右干涉,不用更换刀具就能加工成型,避免重复定位导致的误差,提高燕尾槽加工精度与质量;刀片上设置圆弧过渡面,提高刀片耐用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是,包括刀体和设置在刀体两端的刀头,刀头上具有前刀面、后刀面、主后刀面、两副后刀面,前刀面、后刀面前后相对设置,主后刀面、两副后刀面位于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两副后刀面位于刀头的两侧,刀头剖切面呈外大内小的梯形,前刀面与主后刀面之间具有用于进行径向切削的主切割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用于进行轴向切削的副切割刃,刀头前角为5°,副后刀面与正交平面之间具有10°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是,刀头后角为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是,所述刀体为长方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是,刀体上设置用于与刀杆安装配合定位的V型定位槽。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是,主后刀面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圆弧过渡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燕尾槽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是,包括刀体和设置在刀体两端的刀头,刀头上具有前刀面、后刀面、主后刀面、两副后刀面,前刀面、后刀面前后相对设置,主后刀面、两副后刀面位于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两副后刀面位于刀头的两侧,刀头剖切面呈外大内小的梯形,前刀面与主后刀面之间具有用于进行径向切削的主切割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之间具有用于进行轴向切削的副切割刃,刀头前角为5°,副后刀面与正交平面之间具有10°夹角。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鑫李世荣霍冠英苏澄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