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塔双循环余热回收与脱硫协同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793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单塔双循环余热回收与脱硫协同治理系统,包括烟气进口(1)、脱硫浆液内循环泵(2)、浆液水池(3)、烟气冷凝水池(4)、脱硫喷淋层(7)、余热回收喷淋层(11)、脱硫浆液换热器(19)、浆液循环泵(20)、热泵(23)、等部分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实现单一脱硫功能的脱硫塔进行改进,使其在不影响脱硫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分区余热回收功能,将烟气中的热量分别使用脱硫浆液和余热水进行回收,增加余热回收量,降低整套系统投资,提高节能改造的经济性,余热回收部分采用喷淋方式降温,同时清洗烟气,进一步提升烟气排放品质,产生的烟气凝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脱硫系统或其他工艺系统补水,发挥节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塔双循环余热回收与脱硫协同治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使用于燃煤锅炉烟气和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烟气治理系统中。


技术介绍

1、按照现有环保政策,现存燃煤、生物质电厂锅炉后烟气的脱硫要求在不断加强,按吸收剂及脱硫产物在脱硫过程中的干湿状态又可将脱硫技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半湿)法。不管经过哪种方法脱硫后的烟气中均存在部分显热以及大量的水蒸气潜热未进行回收。

2、若需要在脱硫塔后加设喷淋塔进行余热回收,脱硫塔与喷淋塔体积较大,分开布置会占用很大的面积空间,也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塔双循环余热回收与脱硫协同治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使用于燃煤锅炉烟气和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烟气治理系统中,以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

2、该专利技术包括烟气进口(1)、脱硫浆液内循环泵(2)、浆液水池(3)、烟气冷凝水池(4)、隔板(5)、湍流器(6)、脱硫喷淋层(7)、升气帽(8)、余热回收板式除雾器(9)、烟气出口(10)、余热回收喷淋层(11)、填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塔双循环余热回收与脱硫协同治理系统,普遍使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该专利技术包括烟气进口(1)、脱硫浆液内循环泵(2)、浆液水池(3)、烟气冷凝水池(4)、隔板(5)、湍流器(6)、脱硫喷淋层(7)、升气帽(8)、余热回收板式除雾器(9)、烟气出口(10)、余热回收喷淋层(11)、填料(12)、管式除雾器(13)、脱硫板式除雾器(14)、内循环管道(15)、锅炉(16)、脱硝装置(17)、除尘器(18)、脱硫浆液换热器(19)、浆液循环泵(20)、工艺水泵1(21)、余热水泵(22)、热泵(23)、工艺水泵2(24)、热泵驱动(25)、烟囱(26)等部件。其特征在于:锅炉(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塔双循环余热回收与脱硫协同治理系统,普遍使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该发明包括烟气进口(1)、脱硫浆液内循环泵(2)、浆液水池(3)、烟气冷凝水池(4)、隔板(5)、湍流器(6)、脱硫喷淋层(7)、升气帽(8)、余热回收板式除雾器(9)、烟气出口(10)、余热回收喷淋层(11)、填料(12)、管式除雾器(13)、脱硫板式除雾器(14)、内循环管道(15)、锅炉(16)、脱硝装置(17)、除尘器(18)、脱硫浆液换热器(19)、浆液循环泵(20)、工艺水泵1(21)、余热水泵(22)、热泵(23)、工艺水泵2(24)、热泵驱动(25)、烟囱(26)等部件。其特征在于:锅炉(16)产生的烟气经过脱硝装置(17)和除尘器(18)后,通过烟气进口(1)进入单塔双循环脱硫塔内,先与从脱硫喷淋层(7)喷洒下来的雾化液滴水进行脱硫。脱硫后烟气继续上升经过脱硫板式除雾器(14)、管式除雾器(13)进行第一次除雾,之后通过升气帽(8)进入余热回收部分,在填料(12)和余热回收喷淋层(11)中进行换热,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最后,烟气从烟气出口(10)排出,经烟道进入烟囱(26)后排放。余热水通过余热回收喷淋层(11),和烟气冷凝水一起均匀分散地从填料(12)汇集到升气帽(8),最后沿塔内管道流至烟气冷凝水池(4),在烟气冷凝水池(4)底部引出余热水,经余热水泵(22)送入热泵(23)内进行换热,降温后再回到余热回收喷淋层(11)进行循环。脱硫增设了内循环强化脱硫系统,浆液水池(3)内的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仙敏杜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青山绿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