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82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9
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系统包括载冷剂外循环系统、载冷剂内循环系统、蓄冷装置以及制冷机组;载冷剂外循环系统包括载冷剂泵组,以及连接在用冷单元上的载冷剂供液总管路与回液总管路;载冷剂泵组通过载冷剂供液总管路连接至用冷单元;载冷剂内循环系统包括连接在制冷机组上的载冷剂回液管路与供液管路,以及与载冷剂供液管路相连的载冷剂总供液管路,载冷剂回液管路与内循环载冷剂泵相连;内循环载冷剂泵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与蓄冷装置的第一进出口管路;低温载冷剂总供液管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外循环载冷剂泵组与蓄冷装置的第二进出口管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主动控制,提升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对于制冷系统,用能设备的节能增效与生产模式升级成为目前的发展重心。商业及工业制冷系统的生产规模通常较大,需要24小时运行,并且一天内负荷呈现明显的高峰与低谷时段交替变化的特征。当处于生产高峰期时,负荷激增,若压缩机等制冷设备响应滞后,制冷量未及时跟上负荷变化,则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并且设备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行,能耗较高,有时还会发生超负载运行。而在生产低谷期,压缩机长期处于低负载状态,能效较低,容易出现冷量浪费现象。通过在制冷系统中增加蓄冷装置,储存低负荷时段过剩的冷量,在高负荷时段释放,可以有效降低负荷的峰谷差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近年来,对于采用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蓄冷材料的开发、蓄冷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大规模应用等方面,目前在空调领域和数据中心均有相关应用。

3、例如,公开号为cn 114322142 a的专利申请文件提出的一种蓄冷装置、制冷系统、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公开号为cn 115515400 a的专利申请文件提出的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水蓄冷制冷系统及其供冷方法,通过采用水蓄冷装置降低了数据中心制冷机组在高峰时期的用电量,进而减少了用电成本,并提出了多种蓄冷与制冷控制模式。

4、现有蓄冷制冷系统中蓄冷与放冷的切换大多基于以下两种传统的控制方法。第一种为定时控制,例如夜间低负荷期启动制冷机组的蓄冷模式,白天停止制冷系统运行仅靠蓄冷量维持系统运行,或在负荷高峰期放冷,降低白天制冷机组的运行负载。第二种方法为温度控制,例如根据建筑物内部温度变化调节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启用制冷机组,温度为设定值时,仅依靠蓄冷装置为建筑供冷。定时控制简单易行但不够灵活,无法适应末端用户需求的突然变化。温度控制基于的控制信号为温度这一被动变化的状态参数,而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当负荷变化一段时间后才会表现为温度的变化,通常无法及时传输给蓄冷与制冷系统负荷变化的信号,存在严重的时滞性问题,是一种被动的需求侧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有效减少负荷高峰期制冷系统的能耗,提升负荷低谷期的能源利用效率,基于需求侧响应实现主动式控制,加快控制响应速度,消除时滞性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包括载冷剂外循环系统、载冷剂内循环系统、蓄冷装置以及制冷机组;

4、载冷剂外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载冷剂泵组,以及连接在用冷单元上的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与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所述外循环载冷剂泵组通过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连接至用冷单元;

5、载冷剂内循环系统包括连接在制冷机组上的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与低温载冷剂供液管路,以及与低温载冷剂供液管路相连的低温载冷剂总供液管路,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与内循环载冷剂泵相连;内循环载冷剂泵通过制冷机组载冷剂回液三通阀分别连接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与蓄冷装置的第一进出口管路;低温载冷剂总供液管路通过载冷剂供液三通阀分别连接外循环载冷剂泵组与蓄冷装置的第二进出口管路;载冷剂内循环系统根据蓄冷装置处于蓄冷状态或放冷状态,载冷剂的流向相反。

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外循环载冷剂泵组由一个或多个载冷剂变频泵并联组成;所述的制冷机组由一个或多个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并联组成,每个制冷机组均连接一条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与一条低温载冷剂供液管路,每一条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上均设置有一个内循环载冷剂泵与一个制冷机组载冷剂回液三通阀。

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蓄冷装置为载冷剂分层储罐,第一进出口管路设置在上方,第二进出口管路设置在下方;

8、当载冷剂分层储罐处于蓄冷状态时,第一进出口为载冷剂分层储罐的载冷剂出口,第二进出口为载冷剂分层储罐的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分层储罐内载冷剂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9、当载冷剂分层储罐处于放冷状态时,第一进出口为载冷剂分层储罐的载冷剂进口,第二进出口为载冷剂分层储罐的载冷剂出口,载冷剂分层储罐内载冷剂的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1、所述的载冷剂分层储罐中装有液位传感器检测水罐内液位变化,并且在载冷剂分层储罐内部的上层、中层和下层分别装有温度传感器。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制冷机组包括蒸发器、节流阀、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却塔;所述冷却塔连接在冷凝器上,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通过制冷工质管路相连组成循环制冷系统,所述节流阀与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制冷工质管路上;所述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与低温载冷剂供液管路连接在所述蒸发器上。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蒸发器连接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的进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

14、所述蒸发器连接低温载冷剂供液管路的出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5、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转速传感器和滑阀位置传感器。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通过调节制冷机组的运行台数与运行中的制冷机组中压缩机的工作转速或滑阀位置来调节制冷能力,保持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的水温和供水压力不超过安全运行范围。

17、一种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的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获取载冷剂外循环系统中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上的压力测量值pend与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上的温度测量值tback;

19、设置条件一,所述条件一为压力测量值pend在载冷剂外循环系统供液压力要求的上下限内,且温度测量值tback在规定的范围内;当满足条件一时,维持当前载冷剂外循环系统的外循环载冷剂泵组的运行状态;

20、设置条件二,所述条件二为压力测量值pend在载冷剂外循环系统供液压力要求的上下限内,且温度测量值tback未在规定的范围内;当满足条件二时,若温度测量值tback高于规定的上限,则增开一个外循环载冷剂泵,反之,则减开一个外循环载冷剂泵;通过调节运行中的外循环载冷剂泵运行台数,直至上述参数的运行状态由条件二变为条件一;

21、设置条件三,所述条件三为压力测量值pend低于载冷剂外循环系统供液压力要求的下限,但未超过安全警戒下限;满足条件三时,若温度测量值tback超过规定的上限,则增开一个外循环载冷剂泵;若温度测量值tback在规定的范围内,但供液压力低于要求的下限,则对运行中的外循环载冷剂泵进行变频控制,维持供液压力不低于要求的下限;

22、设置条件四,所述条件四为压力测量值pend高于载冷剂外循环系统供液压力要求的上限,但未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冷剂外循环系统(10)、载冷剂内循环系统、蓄冷装置以及制冷机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冷装置为载冷剂分层储罐(130),第一进出口管路设置在上方,第二进出口管路设置在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20)包括蒸发器(210)、节流阀(220)、压缩机(230)、冷凝器(240)和冷却塔(250);所述冷却塔(250)连接在冷凝器(240)上,所述冷凝器(240)与蒸发器(210)通过制冷工质管路相连组成循环制冷系统,所述节流阀(220)与所述压缩机(230)设置在所述制冷工质管路上;所述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与低温载冷剂供液管路连接在所述蒸发器(2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10)连接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的进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制冷机组(20)的运行台数与运行中的制冷机组(20)中压缩机(230)的工作转速或滑阀位置来调节制冷能力,保持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112)的水温和供水压力不超过安全运行范围。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的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111)上的温度测量值Tback的规定范围,根据实验确定: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111)上的温度测量值Tback的上限值Tback,UL为保证制冷机组(20)载冷剂供液温度等于载冷剂外循环系统(10)要求的供液温度上限,制冷机组(20)的载冷剂回液温度,即为制冷机组(20)中蒸发器(210)达到换热上限时的载冷剂进口温度;外循环高温载冷剂回液总管路(111)上的温度测量值Tback的下限值Tback,DL为保证制冷机组(20)中压缩机(230)运行负载为额定负载的20%,制冷机组(20)的载冷剂回液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运行的每个制冷机组(20)上的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流量测量值总和与外循环低温载冷剂供液总管路(112)的流量测量值的差值的范围划分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冷剂外循环系统(10)、载冷剂内循环系统、蓄冷装置以及制冷机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冷装置为载冷剂分层储罐(130),第一进出口管路设置在上方,第二进出口管路设置在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20)包括蒸发器(210)、节流阀(220)、压缩机(230)、冷凝器(240)和冷却塔(250);所述冷却塔(250)连接在冷凝器(240)上,所述冷凝器(240)与蒸发器(210)通过制冷工质管路相连组成循环制冷系统,所述节流阀(220)与所述压缩机(230)设置在所述制冷工质管路上;所述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与低温载冷剂供液管路连接在所述蒸发器(2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10)连接高温载冷剂回液管路的进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带有蓄冷装置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制冷机组(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艺伟屈胜利王闯任大伟邢子文李丹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