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铝塑壳、电池的预封装方法以及电池技术_技高网

铝塑壳、电池的预封装方法以及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127771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9
本申请提供一种铝塑壳、电池的预封装方法以及电池。上述的铝塑壳包括铝塑膜。铝塑膜的一侧面上划设有翻折标记线,翻折标记线将铝塑膜分隔形成相连接的容置部和翻折部,容置部上冲压有容置槽,翻折部沿翻折标记线翻折,以使翻折部盖设于容置槽上形成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裸电芯,裸电芯的极耳至少部分突出设置于容置腔,且突出设置于容置腔的裸电芯的极耳与翻折标记线相对位于容置腔的两端部,容置槽的槽壁与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上述的铝塑壳能较好地减少封装时裸电芯的极片或隔膜的翻折,进而提高电池的封装良率,并且降低电池的使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封装,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塑壳、电池的预封装方法以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针对正、负极耳位于同一侧的电池,传统封装方法为将裸电芯放入已经冲压成型的铝塑壳的冲坑内,接着按照与铝塑壳的冲坑底部平齐的翻折线对折铝塑壳,以使裸电芯完全被铝塑壳包裹住,最后将完全包裹住的裸电芯依次进行顶封和侧封工序,其中,由于对折铝塑壳时,裸电芯的隔膜或者正、负极片容易受到铝塑壳的干扰,即裸电芯远离极耳的一端容易在铝塑壳向上翻折时受到铝塑壳给予的一个翻折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干涉应力,进而导致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中任意的至少一个与铝塑膜一并发生翻折,进而容易造成批量性的极片和隔膜的翻折异常,尤其是该类极片或隔膜的翻折不易被检查发现,使得封装得到的电池批量性地存在内部短路或腐蚀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较好地减少封装时裸电芯的极片或隔膜的翻折,进而提高电池的封装良率,并且降低电池的使用安全风险的铝塑壳、电池的预封装方法以及电池。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铝塑壳,包括铝塑膜,所述铝塑膜的一侧面上划设有翻折标记线,所述翻折标记线将所述铝塑膜分隔形成相连接的容置部和翻折部,所述容置部上冲压有容置槽,所述翻折部沿所述翻折标记线翻折,以使翻折部盖设于所述容置槽上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裸电芯,所述裸电芯的极耳至少部分突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且突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裸电芯的极耳与所述翻折标记线相对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部,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mm。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为1.5mm~3.5mm。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部上设置有第一底封区,所述第一底封区位于所述翻折标记线和所述容置槽之间;

7、所述翻折部上设置有第二底封区,所述第一底封区于所述翻折部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底封区重合,所述第一底封区和所述第二底封区热熔粘合形成底封边,所述底封边分别与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封边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3mm。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封边与所述翻折标记线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8mm。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部上还冲压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和所述容置槽沿所述翻折标记线的延伸方向排列,且所述气囊与所述容置槽间隔设置,以及所述气囊与所述容置槽连通。

11、一种电池的预封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获取裸电芯;

13、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铝塑壳对裸电芯进行包裹操作,以使所述裸电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裸电芯的极耳至少部分突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且突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裸电芯的极耳与所述翻折标记线相对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部,得到待封装电芯;

14、对所述待封装电芯进行封装操作,得到预封装电芯。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待封装电芯进行封装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16、对所述待封装电芯进行底封处理,以使所述翻折标记线和所述容置腔之间形成底封边;

17、对底封处理后的所述待封装电芯进行顶封处理,以使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翻折标记线的一侧形成顶封边,所述裸电芯的极耳穿设于所述顶封边;

18、对顶封处理后的所述待封装电芯进行侧封处理,以使所述容置腔远离气囊的一侧形成侧封边。

19、一种电池,通过对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的预封装方法得到的所述预封装电芯依次进行注液、化成和二封后得到。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本专利技术的铝塑壳,使得翻折标记线将铝塑膜分隔形成相连接的容置部和翻折部,且容置槽的槽壁与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即使得铝塑膜上冲压形成的容置槽的槽壁与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而容置部和翻折部则沿着翻折标记线进行翻折重叠,以使翻折部盖设于容置槽上形成容置裸电芯的容置腔,此时翻折部仅在接近翻折标记线处产生对容置部的干涉应力,而在翻折部接近裸电芯时已经转换成翻折部仅覆盖在裸电芯上,即使得翻折部在翻折而包裹在容置腔中的裸电芯上时不会给予裸电芯的隔膜或极片翻折的干涉应力,进而较好地减少了封装时裸电芯的极片或隔膜的翻折,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封装良率,并且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安全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塑壳,包括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的一侧面上划设有翻折标记线,所述翻折标记线将所述铝塑膜分隔形成相连接的容置部和翻折部,所述容置部上冲压有容置槽,所述翻折部沿所述翻折标记线翻折,以使翻折部盖设于所述容置槽上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裸电芯,所述裸电芯的极耳至少部分突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且突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裸电芯的极耳与所述翻折标记线相对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部,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为1.5mm~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上设置有第一底封区,所述第一底封区位于所述翻折标记线和所述容置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封边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3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封边与所述翻折标记线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上还冲压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所述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和所述容置槽沿所述翻折标记线的延伸方向排列,且所述气囊与所述容置槽间隔设置,以及所述气囊与所述容置槽连通。

8.一种电池的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的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封装电芯进行封装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权利要求8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预封装方法得到的所述预封装电芯依次进行注液、化成和二封后得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壳,包括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的一侧面上划设有翻折标记线,所述翻折标记线将所述铝塑膜分隔形成相连接的容置部和翻折部,所述容置部上冲压有容置槽,所述翻折部沿所述翻折标记线翻折,以使翻折部盖设于所述容置槽上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裸电芯,所述裸电芯的极耳至少部分突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且突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裸电芯的极耳与所述翻折标记线相对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部,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与所述翻折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为1.5mm~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上设置有第一底封区,所述第一底封区位于所述翻折标记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宝林妍黄虹胜张淼廖兴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