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738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9
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设有沿水体流向的依次设置的絮凝池、导流墙和沉淀池;絮凝池的一端出口连接有存水区,存水区布设有导流墙,导流墙用于对絮凝池出水进行速度缓冲与流量重新分布;导流墙的长度方向与水体流向方向相正交,导流墙的宽度与絮凝池/沉淀池的宽度相同,导流墙的高度低于絮凝池/沉淀池的高度。所述导流墙的高度为所述絮凝池/所述沉淀池有效水深的2/3;所述导流墙靠近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形成有倾斜坡。本技术能够有效分散进入沉淀池的水流量,在保证絮凝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紊流对沉淀效果的影响,平缓絮凝池出水速率,对出水流量进行调节,保证沉淀池进水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沉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给水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在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絮凝和沉淀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原水在絮凝池中与混凝剂充分混合反应后,通过进入絮凝池出口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和分离,满足下一步处理工艺的要求。

2、现有技术中,絮凝池出水直接流入平流式沉淀池内,由于配水不均匀,存在中心位置水量过大,速度过急,沉淀池边缘位置水量小,速度低的不足,导致沉淀池的不同位置沉淀效率不同。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絮凝沉淀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解决传统技术容易发生布水不均匀,沉淀效果差的问题。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包括沿水体流向的依次设置的絮凝池、导流墙和沉淀池;

3、所述絮凝池的一端出口连接有存水区,所述存水区布设有所述导流墙,所述导流墙用于对所述絮凝池出水进行速度缓冲与流量重新分布;

4、所述导流墙的长度方向与水体流向方向相正交,所述导流墙的宽度与所述絮凝池/所述沉淀池的宽度相同,所述导流墙的高度低于所述絮凝池/所述沉淀池的高度。

5、作为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絮凝池的数量大于一个,大于一个的所述絮凝池之间依次连通。

6、作为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墙布置在所述存水区的中间位置。

7、作为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墙的高度为所述絮凝池/所述沉淀池有效水深的2/3。

8、作为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墙靠近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形成有倾斜坡。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沿水体流向的依次设置的絮凝池、导流墙和沉淀池;絮凝池的一端出口连接有存水区,存水区布设有导流墙,导流墙用于对絮凝池出水进行速度缓冲与流量重新分布;导流墙的长度方向与水体流向方向相正交,导流墙的宽度与絮凝池/沉淀池的宽度相同,导流墙的高度低于絮凝池/沉淀池的高度。本技术能够有效分散进入沉淀池的水流量,在保证絮凝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紊流对沉淀效果的影响,平缓絮凝池出水速率,对出水流量进行调节,保证沉淀池进水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沉淀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体流向的依次设置的絮凝池(1)、导流墙(2)和沉淀池(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1)的数量大于一个,大于一个的所述絮凝池(1)之间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2)布置在所述存水区(4)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2)的高度为所述絮凝池(1)/所述沉淀池(3)有效水深的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2)靠近所述沉淀池(3)的一侧形成有倾斜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体流向的依次设置的絮凝池(1)、导流墙(2)和沉淀池(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1)的数量大于一个,大于一个的所述絮凝池(1)之间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流墙的絮凝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朱雷方伟关灵辉金鹏底坤邹圆殷政邹明明张聪聪邓尹清李羊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