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具结构以及坐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51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坐具结构以及坐具,包括基座,承载机构,设置于基座上方并可上下活动,承载机构与基座之间设有定向滑动机构,定向滑动机构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定向柱与定向套管,承载机构活动时定向套管与定向柱产生相对移动;背支架,其下端与基座的后端铰接;联动机构,配置为在承载机构上下活动时带动背支架绕基座转动;复位装置,作用于背支架或者承载机构上,使承载机构始终保持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承载机构处于空载状态下,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承载机构处于向上远离基座的位置,承载机构受下压力时促使复位装置变形,同时带动背支架向前转动,支撑人体背部,具有使用者坐感好,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坐具,特别涉及一种坐具结构以及坐具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能够调节背板的坐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种坐具能够调整背板的水平位置,进而时刻贴合人体背部,让就坐者体验感较好,不过这种坐具的结构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就比如:

2、公开号为cn215304359u,公开日为2021年12月28日的一篇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座深调节座椅,包括椅座、椅背和固定支撑件,通过将椅座和椅背分别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与固定支撑件活动连接,使椅座和椅背可以相对于固定支撑件升降或者前后移动,再通过传动件连接第一、第二连杆组件,进而将椅座和椅背相关联,此方案虽然结构较简单,但是铰接点过多,长时间动作下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背板可自调节的坐具结构复杂,不耐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坐具结构以及坐具,通过定向滑动机构和联动机构,将背板和座板关联,进而达到背板随着座板的上下移动而水平位移,时刻贴合就坐者背部,具有就坐者坐感好,结构简单,更耐用的优点。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坐具结构,包括:

4、基座;

5、承载机构,设置于基座上方并可上下活动,承载机构与基座之间设有定向滑动机构,所述定向滑动机构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定向柱与定向套管,定向柱设置在承载机构和基座中的任一个构件上,定向套管设置在承载机构和基座中的另一个构件上,承载机构活动时定向套管与定向柱产生相对移动;

6、背支架,其下端与所述基座的后端铰接;

7、联动机构,设置在背支架与承载机构之间,所述联动机构配置为在承载机构上下活动时带动背支架绕基座转动;

8、复位装置,作用于背支架或者承载机构上,使承载机构始终保持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承载机构处于空载状态下,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承载机构处于向上远离基座的位置,承载机构受下压力时促使复位装置变形,同时带动背支架向前转动。

9、本方案中,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就坐者,定向滑动机构限定承载机构活动方向,背支架下端铰接基座,上端铰接背板,背支架绕着铰接点转动,联动机构件背支架和承载机构,这样,当承载机构运动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背支架转动,进而带动背板水平位移,该方案结构简单,且能够达到背贴合就坐者背部的目的,使用者坐感好,且便于组装,降低组装生产成本,且牢固耐用。

10、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有承托件和座板,承托件与座板固接。承托件与联动机构连接,座板位于承托件上方,并与承托件固接,承托件和座板均属于消耗品,这样的设计在承托件和座板一方损坏的时候可以单独更换,没损坏的可以继续使用,环保的同时也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

11、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为盒状结构,基座与所述背支架铰接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侧面贯穿基座的两侧壁和背支架。相对于传统坐具基座的不同,本方案中,基座为盒状,且上一侧和后侧不设面,一来联动机构可活动的范围变大,不受限,二来,盒状基座的侧壁在受到向下或者向上的力时,更加牢靠,耐用,而通孔中可以插入长销,将背支架所受力均转移到更耐力的基座两侧的盒壁上。

12、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滑槽和与滑槽滑动连接的牵引件,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背支架和所述承托件中的任一部件上,所述牵引件设置在背支架和承托件中的另一部件上。比入,牵引件与承托件固接或者一体成型,滑槽设在背支架上,牵引件端部在滑槽中滑动,而承托件的运动轨迹规定为上下移动,此时,在承托件移动时,必然的,牵引件上下移动,给滑槽施加力,能量为了趋于稳定,背支架必然随之转动,在客观看来,即背支架随着承托件上下移动而转动,当牵引件设在背支架上时,道理相同,此方案部件少,滑槽和牵引件均可与承托件或者背支架一体成型,更牢固,且生产成本随着减少。

13、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两端部分别铰接所述背支架和所述承托件。比如,背支架中心处开槽或者开洞,铰接杆的一端插进槽或者洞里,并铰接,承托件靠近背支架一端设有燕尾状结构,铰接杆的另一端夹在燕尾状结构中间,并铰接,铰接杆向前下方倾斜,承托件同样只能上下移动,此时铰接杆带着背支架转动,或者槽或洞开在承托件上,燕尾状结构设在背支架上,效果相同,都具有结构简单,有效的使背支架随着承托件移动而转动,让就坐者坐感更好。

14、作为优选,所述滑槽可以为带有弧度的弧槽,也可以为倾斜的直槽。滑槽呈弧状,背支架转动平缓,同时,当滑槽为倾斜的直槽时,背支架转动速度变快,优化了传统坐具的连接结构。

15、作为优选,所述定向滑动机构在所述承载机构中心处设立。一般的,就坐者坐在座板上时,座板受力集中点在中心处,定向滑动机构设在中心处使得其受到的干扰力较少,活动的更加流畅。

16、作为优选,所述背支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铰接有背板,所述背板始终保持原有姿态。背支架铰接背板,使得背板始终保持原有姿态,一般的,在组装完成并进入售卖阶段的坐具,其背板的角度都是设计时所认为的最优角度,对人体的支撑效果最好,因此,时刻保证背板为初始姿态,或者说上原有姿态,就坐者的坐感最好。

17、作为优选,所述背支架两侧各设一个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轴心与背支架转动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个转动柱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基座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同。转动柱减少了背支架与基座两侧壁之间的摩擦面积,转动柱与基座两侧壁贴合,固定背支架,不让背支架在侧方移动,增加就坐者坐感,同时在摩擦面涂有润滑油,或者在转动柱与基座接触面设滑动接触面,较少摩擦。

18、作为优选,所述复位装置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一端与背支架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基座内部。气弹簧与基座铰接,将受到的力转移到基座上,基座材料强度高,受力大,使得结构更加稳固,耐用,同时,气弹簧有很好的弹性,且耐用,气弹簧给背支架一个作用力,使得在没有使用者时,背支架会受到气弹簧给的力恢复到初始位置,保持初始状态。

19、一种坐具,包括底部支撑组件以及上述的所有坐具结构特征,底部支撑组件是支撑或者移动坐具支撑结构的底座,相当于人们常说的“凳腿”、“椅子腿”。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一个复位装置和一个联动机构即可将背支架和承托件进行关联,在承托件上设座板,在背支架上铰接背板,使得座板下沉时,背支架前移,座板上浮时,背支架后移至初始位置,就坐时,使用者的背部始终由背板支撑,坐感好的同时,该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坚实耐用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具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有承托件和座板,承托件与座板固接;所述基座为盒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滑槽和与滑槽滑动连接的牵引件,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背支架和所述承托件中的任一部件上,所述牵引件设置在背支架和承托件中的另一部件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两端部分别铰接所述背支架和所述承托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带有弧度的弧槽或倾斜的直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滑动机构在所述承载机构中心处设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支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铰接有背板,所述背板始终保持原有姿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支架两侧各设一个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轴心与背支架转动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个转动柱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基座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一端与背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内部铰接。

10.一种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具包括底部支撑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坐具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具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有承托件和座板,承托件与座板固接;所述基座为盒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滑槽和与滑槽滑动连接的牵引件,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背支架和所述承托件中的任一部件上,所述牵引件设置在背支架和承托件中的另一部件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两端部分别铰接所述背支架和所述承托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带有弧度的弧槽或倾斜的直槽。

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龙飞陈龙潘文原许斌周鑫路跃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舒宜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