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升降系统,尤指一种对于待加工工件具有定位及升降功效的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半导体工厂的高架地板装置已广泛应用在防静电的机房或无尘室中。现有铝合金压铸成型的在成型过程中,高架地板的顶针表面会有多处毛边,这些瑕疵毛边在安装过程中,一方面会使得高架地板之间无法紧密贴合,也无法与平台框架之间贴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工人安装,且对工人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忧。
2、之前的技术主要采用人工方式针对成型后的高架地板的各表面进行微处理,故工人需将高架地板成批运送至对应的加工处,再进行处理作业,不仅生产流程不连续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且每次加工都需浪费大量人力而费时费力。
3、及今,高架地板的生产线已然投入生产行列。但是,高架地板在生产线上各种加工站的定位不是很精准,仍有精准度或良率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习知技术的缺失,将是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所亟欲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升降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习知技术中,各待加工件于生产线上的各种加工站定位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梁框(1)、一垂直梁框(2)、一第一平台(4)、一升降装置(5)、一组调整座(6)、及一组固定座(7),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水平加强框(3),是包括一第一水平加强肋(31)及一第二水平加强肋(32),该二水平加强肋(31)(32)各以互相平行,且平行该第一水平梁(11)及该第三水平梁(13),该二水平加强肋(31)(32)亦可平行该第二水平梁(12)及该第四水平梁(14),该第一平台(4)则固定设置于该水平加强框(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梁框(1)、一垂直梁框(2)、一第一平台(4)、一升降装置(5)、一组调整座(6)、及一组固定座(7),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水平加强框(3),是包括一第一水平加强肋(31)及一第二水平加强肋(32),该二水平加强肋(31)(32)各以互相平行,且平行该第一水平梁(11)及该第三水平梁(13),该二水平加强肋(31)(32)亦可平行该第二水平梁(12)及该第四水平梁(14),该第一平台(4)则固定设置于该水平加强框(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升降结构(51)及第二升降结构(52)分别包括一第一枢接外臂(511)及一第一枢接内臂(512)与一第二枢接外臂(521)及一第二枢接内臂(522),从动传动杆54的两端分别连该第一枢接内臂(512)与该第二枢接内臂(522),及该第一枢接外臂(511)及该第二枢接外臂(521),该动力缸(55)驱动该主动传动杆(53)时,带动该第一枢接内臂(512)与该第二枢接内臂(522),使得该第一升降结构(51)及该第二升降结构(52),能够同步地进行上升与下降的动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枢接外臂(511)包括一第一枢接外臂端(5111)及一第一枢接外臂活动端(5113),该第一枢接内臂(512)包括一第一枢接内臂端(5121)及一第一枢接内臂活动端(5123),该第一枢接外臂端(5111)枢接于一第一枢接外臂固定端(5112),该第一枢接外臂固定端(5112)固定于其上方的一第一枢接上板(516),如此,该第一枢接外臂固定端(5112)为该第一枢接外臂(511)的枢转点,即该第一枢接外臂(511)进行摆动的一中心点,该第一枢接外臂活动端(5113)枢接于一第一枢接外臂活动结构(5114),该第一枢接外臂活动结构(5114)可于一固定于该第一平台(4)上的一第一下限位结构(514)内来回滚动,该第一下限位结构(514)由二垂直板(5141)及一水平板(5142)组成一ㄇ字形结构,该二垂直板(5141)的下端固定于该第一平台(4)上,二垂直板(5141)上端分别固定于该水平板(5142)的两端,该第一外臂活动结构(5114)包含一轴承,该轴承于第一平台(4)上来回滚动,该第一枢接内臂端(5121)枢接于一第一枢接内臂固定端(5122),该第一枢接内臂固定端(5122)固定于该第一平台(4)上,如此,该第一枢接内臂固定端(5122)为该第一枢接内臂(512)的枢转点,即该第一枢接内臂(512)进行摆动的一中心点,第一枢接内臂活动端(5123)枢接于一第一枢接内臂活动结构(5124),该第一枢接内臂活动结构(5124)可于一固定于该第一枢接上板(516)上的一第一上限位结构(513)内来回滚动,该第一上限位结构(513)由二垂直板(5131)及一水平板(5132)组成一ㄇ字形结构,该二垂直板(5131)上端固定于该第一枢接上板(516)上,二垂直板(5131)下端分别固定于该水平板(5132)的两端,该第一枢接内臂活动结构(5124)包含一轴承,该轴承于水平板(5132)上来回滚动,而该第一枢接外臂(511)与该第一枢接内臂(512)彼此枢接于一第一枢接点(515),达成该第一升降结构(51)进行剪刀般的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枢接外臂(521)包括一第二枢接外臂端(5211)及一第二枢接外臂活动端(5213),该第二枢接内臂(522)包括一第二枢接内臂端(5221)及一第二枢接内臂活动端(5223),该第二枢接外臂端(5211)枢接于一第二枢接外臂固定端(5212),该第二枢接外臂固定端(5212)固定于其上方的一第二枢接上板(526),如此,该第二枢接外臂固定端(5212)为该第二枢接外臂(521)的枢转点,即该第二枢接外臂(521)进行摆动的一中心点,该第二枢接外臂活动端(5213)枢接于一第二枢接外臂活动结构(5214),该第二枢接外臂活动结构(5214)可于一固定于该第二平台(4)上的一第二下限位结构(524)内来回滚动,该第二下限位结构(524)由二垂直板(5241)及一水平板(5242)组成一ㄇ字形结构,该二垂直板(5241)的下端固定于固定于该第一平台(4)上,该二垂直板(5241)的上端分别固定于该水平板(5242)的两端,该第二枢接外臂活动结构(5214)包含一轴承,该轴承于第一平台(4)上来回滚动,该第二枢接内臂端(5221)枢接于一第二枢接内臂固定端(5222),该第二枢接内臂固定端(5222)固定于该第二平台(4)上,如此,该第二枢接内臂固定端(5222)为该第二枢接内臂(522)的枢转点,即该第二枢接内臂(522)进行摆动的一中心点,第二枢接内臂活动端(5223)枢接于一第二枢接内臂活动结构(5224),该第二枢接内臂活动结构(5224)可于一固定于该第二枢接上板(526)上的一第二上限位结构(523)内来回滚动,该上限位结构(523)由二垂直板(5231)及一水平板(5232)组成一ㄇ字形结构,该二垂直板(5231)上端固定于该第二枢接上板(526)上,该二垂直板(5231)下端分别固定于该水平板(5232)的两端,该第二枢接内臂活动结构(5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黃建德,陈善杭,
申请(专利权)人:惠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