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456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截流井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用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包括截流井体、该截流井体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排污管道和直排管道;封盖模块嵌入式安装于井口处,封盖模块上表面低于井口设置且在井口处形成蓄积槽且该蓄积槽具备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所述封盖模块设有固定盖和活动盖且活动盖通过弹性牵引单元弹性牵引设置于固定盖下方;集流罩同轴固定设置于活动盖正下方;自适应分流装置同轴固定设置于截流井体内且位于集流罩正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外部电源介入也可以实现初期雨水截流且具备非使用状态自封闭结构,有效杜绝了非使用状态下的异物介入,同时实现了对沉淀物处理时所造成的异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截流井,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城市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的增多,雨水径流污染愈加严重,尤其是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简称初雨),据调查,有些地区的初雨的污染物指标最高值以远远高于典型城市生活污水,因此对于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城市排水工程的合流制管道系统中,通常是利用截流井截流晴天污水和初期雨水,并通过污水管将截流下来的晴天污水和初期雨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如申请号为:cn202210534529.6公开的一种一体化智慧截流井系统及使用方法;上述截流井采用在井口下设置雨水铝渣单元来实现对所进入的雨水进行过滤的效果;同时采用螺旋导流片,使导入的污水形成旋流,避免污水中的沉淀物沉积在污水腔内底部,实现防预污水泥垢沉积的目的;而对雨水水质以及是否排出则全部通过水质传感器以及plc控制系统来实现,配合水质传感器对初雨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实现在污染指标超标以及未超标状态下分别从不同传输路径导出。

2、上述专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初期雨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虽然通过在井口下设置雨水铝渣单元来实现对所进入的雨水进行过滤的效果,但是导致井内出现大量杂质的原因多是因为在晴天中,路面灰尘会大量透过井盖上的进水孔进入至截流井内,通过在井下设置雨水滤渣单元来实现对杂质的过滤,而未对井盖的入水口进行处理,不仅会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大大增加滤渣单元的负荷还会导致对过滤后用以存储杂质的滤渣存放槽体快速的堆积满,而影响到后续的过滤效果以及清理杆的清理动作;2、截流井内容易发酵产生臭气,在通过螺旋导流片,使流入的污水形成旋流的目的是促使污水持续动作,避免沉积,但是污水在持续活跃的过程中也会同步导致了臭气的产生,此时其内部臭气则会自井盖处涌出,对周边造成污染以及影响;3、采用较多的电子元件对其进行分析控制,虽然可以精准地检测出当前截流状态,但是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需对其独立供电,并且截流井内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电子元件易出现故障,从而导致无法长期稳定有效地进行截流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通过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截流井内部沉淀物淤积以及返味问题,而且采用机械式截流结构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以及导流,无需外部设备供电;使用寿命高效果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解决沉淀物淤积和返味问题,以及因电子控制元件较多易造成失灵而无法进行正常截流工作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包括截流井体、该截流井体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排污管道和直排管道;封盖模块嵌入式安装于井口处,封盖模块上表面低于井口设置且在井口处形成蓄积槽且该蓄积槽具备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所述封盖模块设有固定盖和活动盖且活动盖通过弹性牵引单元弹性牵引设置于固定盖下方;排水时当雨水在蓄积槽内蓄积至第一高度时;其内雨水重量克服弹性牵引单元牵引,活动盖轴向下移初步开启,当蓄积槽内雨水蓄积至第二高度时,活动盖进一步下移全面开启,从而实现雨水的导入;

3、集流罩同轴固定设置于活动盖正下方,用以对导入截流井内的雨水进行汇聚;

4、自适应分流装置同轴固定设置于截流井体内且位于集流罩正下方,自适应分流装置的进水口正对集流罩的出水口设置;所述自适应分流装置内设有浮动分流头,该分流头可根据导入水量将雨水分离至不同处;用以对导入的雨水进行自适应分流;

5、防沉积装置竖直固定设置于截流井体底部且靠近进水管道处设置用以对自进水管道进入的污水进行防沉积处理;

6、滑移启闭模块呈竖直状态封堵设置于排污管道口进水口处;用以在直排状态下对排污管道进行封闭;所述滑移启闭模块的牵引端与所述分流头牵引连接;

7、浮动启闭模块呈竖直状态封堵设置于直排管道口进水口处;用以在非直排状态下对直排管道进行封闭。

8、优选的,封盖模块包括活动盖、固定盖、滑移轴和弹性牵引单元;

9、固定盖嵌入式安装于井口处;第一进水口贯穿开设于固定盖上且沿着固定盖轴线周向等距设置有多组;

10、滑移轴同轴垂直设置于固定盖下表面;

11、活动盖同轴设置于固定盖正下方且中部穿过滑移轴设置并与滑移柱滑动配合;第二进水口贯穿开设于活动盖上且沿着活动盖轴线周向等距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二进水口与多组第一进水口相互错位设置;

12、弹性牵引单元同轴套设安装于滑移轴外,用以弹性抵触活动盖。

13、优选的,弹性牵引单元包括第一顶撑弹簧、调节螺栓和防护轴套;

14、第一顶撑弹簧同轴套设安装于滑移轴外且一端与活动盖下表面抵触连接,另一端与同轴螺接设置于滑移轴远端的调节螺栓抵触连接;

15、防护轴套同轴套设安装于活动盖下表面,用以对第一顶撑弹簧进行防护。

16、优选的,所述集流罩为中空且上下开口的漏斗状壳体;用以对穿过封盖模块的雨水进行收集;滤网嵌入式安装于集流罩中部;所述集流罩的出料口处还同轴设置有单向阀。

17、优选的,自适应分流装置包括环形架、分流桶、分流头、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和第二顶撑弹簧;

18、分流桶通过环形架同轴固定设置于截流井体内且位于集流罩正下方;分流桶的进水口正对集流罩的出水口处设置;所述分流桶为中空且顶部开口的圆柱形筒体且该圆柱形筒体内还同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

19、分流头同轴滑动设置于分流桶内且滑套设置于导向杆外;

20、牵引杆竖直固定设置于分流头底部且穿过分流桶延伸至分流桶外;

21、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分别径向贯穿开设于分流桶外且沿着分流桶轴线周向设置有多组;第一分流孔靠近分流桶上端设置,第二分流孔靠近分流桶下端设置;

22、第二顶撑套环同轴套设安装于导向杆外且置于分流头正下方用以对分流头进行弹性顶撑。

23、优选的,所述分流桶外还同轴套设安装有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第一导流罩罩盖设置于第一分流孔外;第二导流罩罩盖设置于第二分流孔外;第一导流罩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流罩的直径。

24、优选的,防沉积装置包括隔板、潜污泵、铰接部和翻板;

25、隔板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截流井体底部且将截流井体底部分隔呈靠近进水管道设置的蓄积腔和靠近排污管道的溢流腔;所述蓄积腔呈倒圆锥台设置;

26、隔板的底部还开设有回液开口;

27、翻板通过铰接部铰接设置于隔板靠近进水管道的一侧且覆盖设置于回液开口处;

28、潜污泵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蓄积腔内用以对蓄积腔内的污水进行抽离。

29、优选的,滑移启闭模块包括第一引导滑槽、第一挡水板和牵引件;

30、第一引导滑槽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排污管道进水口处;

31、第一挡水板呈竖直状态滑移设置于第一引导滑槽内;所述第一挡水板通过牵引件与牵引杆底部固定连接。

32、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包括截流井体(1)、该截流井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11)、排污管道(12)和直排管道(13);其特征在于,封盖模块(2)嵌入式安装于井口处,封盖模块(2)上表面低于井口设置且在井口处形成蓄积槽且该蓄积槽具备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所述封盖模块(2)设有固定盖(21)和活动盖(22)且活动盖(22)通过弹性牵引单元(24)弹性牵引设置于固定盖(21)下方;排水时当雨水在蓄积槽内蓄积至第一高度时;其内雨水重量克服弹性牵引单元(24)牵引,活动盖(22)轴向下移初步开启,当蓄积槽内雨水蓄积至第二高度时,活动盖(22)进一步下移全面开启,从而实现雨水的导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封盖模块(2)包括活动盖(22)、固定盖(21)、滑移轴(23)和弹性牵引单元(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牵引单元(24)包括第一顶撑弹簧(241)、调节螺栓(242)和防护轴套(2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罩(3)为中空且上下开口的漏斗状壳体;用以对穿过封盖模块(2)的雨水进行收集;滤网(31)嵌入式安装于集流罩(3)中部;所述集流罩(3)的出料口处还同轴设置有单向阀(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适应分流装置(4)包括环形架(41)、分流桶(42)、分流头(44)、第一分流孔(46)、第二分流孔(47)和第二顶撑弹簧(4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桶(42)外还同轴套设安装有第一导流罩(421)和第二导流罩(422);第一导流罩(421)罩盖设置于第一分流孔(46)外;第二导流罩(422)罩盖设置于第二分流孔(47)外;第一导流罩(421)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流罩(42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沉积装置(5)包括隔板(51)、潜污泵(52)、铰接部(53)和翻板(5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滑移启闭模块(6)包括第一引导滑槽(61)、第一挡水板(62)和牵引件(6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动启闭模块(7)包括第二引导滑槽(71)、第二挡水板(72)和浮动部(7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排管道(13)中部还固定设置有单向导通元件(5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包括截流井体(1)、该截流井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11)、排污管道(12)和直排管道(13);其特征在于,封盖模块(2)嵌入式安装于井口处,封盖模块(2)上表面低于井口设置且在井口处形成蓄积槽且该蓄积槽具备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所述封盖模块(2)设有固定盖(21)和活动盖(22)且活动盖(22)通过弹性牵引单元(24)弹性牵引设置于固定盖(21)下方;排水时当雨水在蓄积槽内蓄积至第一高度时;其内雨水重量克服弹性牵引单元(24)牵引,活动盖(22)轴向下移初步开启,当蓄积槽内雨水蓄积至第二高度时,活动盖(22)进一步下移全面开启,从而实现雨水的导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封盖模块(2)包括活动盖(22)、固定盖(21)、滑移轴(23)和弹性牵引单元(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牵引单元(24)包括第一顶撑弹簧(241)、调节螺栓(242)和防护轴套(2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井盖式分流的一体化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罩(3)为中空且上下开口的漏斗状壳体;用以对穿过封盖模块(2)的雨水进行收集;滤网(31)嵌入式安装于集流罩(3)中部;所述集流罩(3)的出料口处还同轴设置有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能黄大伟常莎陈明李晨旭张建强赵熠辉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