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滴生成结构及液滴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29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6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疗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滴生成结构及液滴生成装置。液滴生成结构用于将液相流体和样本液滴入油相流体中,所述液滴生成结构包括:主体部以及导流管,所述主体部具有用于储存液相流体和样本液的腔体,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插接口,所述导流管与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插接口插接并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导流管伸入所述油相流体中。本技术能够解决液滴生成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并且无法方便快捷地形成微液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疗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滴生成结构及液滴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1、数字pcr技术是继一代普通pcr、二代荧光定量pcr之后的第三代pcr技术。数字pcr可实现万分之一稀有样本的绝对定量,可用于极微量核酸样本检测、复杂背景下的稀有突变检测、表达量微小差异鉴定、单细胞基因表达等方面。数字pcr在分子诊断领域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数字pcr适用于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拷贝数变异分析、微生物检测、转基因生物检测、mrna和mirna检测、基因相对表达研究等,并对遗传病、癌症、产前诊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思路与手段,具有广泛的、不可替代的应用前景。经过不断改进和突破,数字pcr已在医疗筛查诊断、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卫生和环境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

2、数字pcr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微液滴生成技术的突破和深化。微液滴的生成,是pcr实验方案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利用流体剪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连续液体分割成离散的纳升级及以下体积的微液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施以足够大的作用力,以扰动连续相与分散相之间存在的界面张力,使之达到失衡、断裂。当连续相某处施加的力大于分散相自身张力时,该处微量液体会从分散相中分离出来,进入连续相中形成微液滴。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将液相流体和样本液滴入油相流体的液滴生成结构设计较为复杂,无法方便快捷地形成微液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滴生成结构,旨在解决液滴生成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并且无法方便快捷地形成微液滴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滴生成结构,用于将液相流体和样本液滴入油相流体中,所述液滴生成结构包括:主体部以及导流管,所述主体部具有用于储存液相流体和样本液的腔体,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插接口,所述导流管与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插接口插接并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导流管伸入所述油相流体中。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连接段以及储液段,所述连接段用于与外部安装结构连接,所述储液段与所述插接口连通,所述主体部包括环绕形成所述连接段的第一内壁,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环绕形成所述储液段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沿所述导流管的插接方向渐扩设置。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为锥形孔结构,所述锥形孔沿其轴线的截面的两条母线的夹角为5°~85°。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两端的端面为曲面、平面或斜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的外径为0.1mm~2mm,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0.02mm~0.5mm,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1mm~50mm。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的材质为金属或陶瓷。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和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安装结构伸入所述连接段内,所述限位面用于抵挡所述安装结构,以限制所述安装结构伸入所述连接段内的深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段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连接段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与所述插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和所述第二储液腔均为锥形孔结构,所述第一储液腔沿其轴线的截面的两条母线的夹角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储液腔沿其轴线的截面的两条母线的夹角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段的容积为1ul~1ml。

1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滴生成装置,其包括所述液滴生成结构,所述液滴生成装置还包括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液滴生成结构连接。

1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液滴生成结构包括主体部以及导流管,主体部具有用于储存液相流体和样本液的腔体,导流管与插接口插接并与腔体连通,液相流体和样本液经导流管滴入外部的油相流体中,由于导流管的径向尺寸相对主体部较小且导流管具有一定的长度,导流管可对液相流体和样本液起引流作用,液滴在导流管的出口更容易断裂,从而可促进微液滴的可靠生成,并且本申请的液滴生成结构仅由主体部和导流管组成,结构简单,可方便快捷地生成所需液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滴生成结构,用于将液相流体和样本液滴入油相流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生成结构包括:主体部(10)以及导流管(20),所述主体部(10)具有用于储存液相流体和样本液的腔体,所述主体部(10)包括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插接口(13),所述导流管(20)与所述主体部(1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流管(20)与所述插接口(13)插接并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导流管(20)伸入所述油相流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连接段(200)以及储液段(300),所述连接段(200)用于与外部安装结构连接,所述储液段(300)与所述插接口(13)连通,所述主体部(10)包括环绕形成所述连接段(200)的第一内壁(11),所述主体部(10)还包括环绕形成所述储液段(300)的第二内壁(12),所述第一内壁(11)和所述第二内壁(12)沿所述导流管(20)的插接方向渐扩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00)为锥形孔结构,所述锥形孔沿其轴线的截面的两条母线的夹角为5°~85°。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0)两端的端面为曲面、平面或斜面。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0)的外径为0.1mm~2mm,所述导流管(20)的内径为0.02mm~0.5mm,所述导流管(20)的长度为1mm~50mm。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0)的材质为金属或陶瓷。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内壁(11)和所述第二内壁(12)的限位面(14),所述限位面(14)和所述主体部(10)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安装结构伸入所述连接段(200)内,所述限位面(14)用于抵挡所述安装结构,以限制所述安装结构伸入所述连接段(200)内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段(3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液腔(310)和第二储液腔(320),所述第一储液腔(310)与所述连接段(200)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320)与所述插接口(13)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310)和所述第二储液腔(320)均为锥形孔结构,所述第一储液腔(310)沿其轴线的截面的两条母线的夹角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储液腔(320)沿其轴线的截面的两条母线的夹角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段(300)的容积为1ul~1ml。

10.一种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所述液滴生成装置还包括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液滴生成结构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滴生成结构,用于将液相流体和样本液滴入油相流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生成结构包括:主体部(10)以及导流管(20),所述主体部(10)具有用于储存液相流体和样本液的腔体,所述主体部(10)包括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插接口(13),所述导流管(20)与所述主体部(1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流管(20)与所述插接口(13)插接并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导流管(20)伸入所述油相流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连接段(200)以及储液段(300),所述连接段(200)用于与外部安装结构连接,所述储液段(300)与所述插接口(13)连通,所述主体部(10)包括环绕形成所述连接段(200)的第一内壁(11),所述主体部(10)还包括环绕形成所述储液段(300)的第二内壁(12),所述第一内壁(11)和所述第二内壁(12)沿所述导流管(20)的插接方向渐扩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00)为锥形孔结构,所述锥形孔沿其轴线的截面的两条母线的夹角为5°~85°。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0)两端的端面为曲面、平面或斜面。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滴生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0)的外径为0.1mm~2mm,所述导流管(20)的内径为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高劲才叶耿威
申请(专利权)人:晶准生物医学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