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261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包括连接外壳,连接外壳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连接外壳的内部设有联动轴,驱动装置通过联动轴与连接外壳底部的泵体相连,连接外壳的侧壁底部设出液管,连接外壳的上端套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贯穿出液管的开口,出液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开口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本装置采用多端拼接的方式进行组合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新颖,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最后通过螺栓锁紧连接,拆卸、维修方便,便于维修、维护、检修、更换,降低维护难度和安装难度,损坏后可单独更换,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寿命,连接处的稳定性强,结构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


技术介绍

1、长轴液下泵适用于输送带颗粒、高粘度、强酸、碱、盐、强氧化剂等多种腐蚀性介质,目前国内长轴泵可以做到20m,一般情况下,3-5m是常用的。因此在介质输送领域,当需要泵送特殊成分的介质,如大型钢铁企业生产高档冷轧汽车用板材或高端硅钢板的需要泵送酸洗液,其成分为20%浓盐酸或氢氟酸等混合酸,温度为80℃-100℃,一般采用液下泵来泵送上述液体。

2、由于液下泵泵送的介质温度高,造成了泵轴的温度升高迅速,泵轴轴向将伸长,对密封结构产生损伤,缩短轴套的使用寿命;

3、此外,由于部分泵的泵轴较长,所以需要组合拼接,长时间承受较大的扭力后,泵轴容易变形,造成液下泵振动,发生损坏,且液下泵本身的共振频率与特定转速一旦耦合,也会发生剧烈共振,对液下泵产生损坏,所以泵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就需要增强,以保证泵体机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因此,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

2、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包括连接外壳,连接外壳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连接外壳的内部设有联动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联动轴与连接外壳底部的泵体相连,所述连接外壳的侧壁底部设出液管,连接外壳的上端套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贯穿出液管的开口,所述出液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开口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p>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外壳由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组成,采用多个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拼接,长期使用后当其中一个外壳主体发生损坏即可单独更换,降低使用成本,更换简单,维修方便。

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的下端外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下固定环,下固定环的外侧壁均设有下插接板,第三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的上端外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上固定环,上固定环的外侧壁均设有上插接板,将下插接板、上插接板与外固定环插接能够起到连接效果,拼接时,采用插接的方式,具有限位固定和连接的作用,结构简单,拼接过程方便快捷。

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的连接处均留有间隙,间隙的内部均设有中间固定环,中间固定环的内侧侧壁均设有内固定环,内固定环的外侧壁与连接外壳的内侧壁相抵接,中间固定环的外侧侧壁均设有外固定环,外固定环的外侧壁与连接外壳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外固定环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插接下插接板的上插接槽,外固定环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用于插接上插接板的下插接槽,连接时,上插接板与下插接槽插接连接,下插接板与上插接槽插接连接,并通螺栓连接,将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连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插接板的外侧壁设有上限位板,下插接板的外侧壁设有下限位板,对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的连接处起到加强连接的效果,提高稳定性和连接强度,并同时具有密封效果。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插接板、下插接板、外固定环均通过多个螺栓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成本低,更换方便,操作便捷。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的自由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栓均贯穿限位槽、外固定环、连接外壳,并与内固定环旋接相连。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固定环与连接外壳的抵接处均设有密封圈,提高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其出现泄漏的问题,并有效增强结构强度。

10、有益效果:

11、本装置采用多端拼接的方式进行组合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新颖,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最后通过螺栓锁紧连接,拆卸、维修方便,便于维修、维护、检修、更换,降低维护难度和安装难度,损坏后可单独更换,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寿命,连接处的稳定性强,结构强度高,整个连接外壳的承受力提高至原来连接外壳承受强度的7~10倍,运行过程更加稳定,安装方便,不易形变,设备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工作、安装效率大大提高,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泵的泵轴较长,所以需要组合拼接,长时间承受较大的扭力后,泵轴容易变形,造成液下泵振动,发生损坏,且液下泵本身的共振频率与特定转速一旦耦合,也会发生剧烈共振,对液下泵产生损坏,泵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包括连接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连接外壳的内部设有联动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联动轴与连接外壳底部的泵体相连,所述连接外壳的侧壁底部设出液管,连接外壳的上端套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贯穿出液管的开口,所述出液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开口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由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的下端外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下固定环,下固定环的外侧壁均设有下插接板,第三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的上端外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上固定环,上固定环的外侧壁均设有上插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的连接处均留有间隙,间隙的内部均设有中间固定环,中间固定环的内侧侧壁均设有内固定环,内固定环的外侧壁与连接外壳的内侧壁相抵接,中间固定环的外侧侧壁均设有外固定环,外固定环的外侧壁与连接外壳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外固定环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插接下插接板的上插接槽,外固定环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用于插接上插接板的下插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接板的外侧壁设有上限位板,下插接板的外侧壁设有下限位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接板、下插接板、外固定环均通过多个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下限位板的自由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栓均贯穿限位槽、外固定环、连接外壳,并与内固定环旋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环与连接外壳的抵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包括连接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连接外壳的内部设有联动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联动轴与连接外壳底部的泵体相连,所述连接外壳的侧壁底部设出液管,连接外壳的上端套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贯穿出液管的开口,所述出液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开口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由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的下端外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下固定环,下固定环的外侧壁均设有下插接板,第三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的上端外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上固定环,上固定环的外侧壁均设有上插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温溶液输送的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主体、第二外壳主体、第三外壳主体的连接处均留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小青袁丹青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福泰克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