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900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4
提供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结构、第二夹持结构和多个光源。第一夹持结构具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结构具有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彼此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彼此相对且在二者之间形成容腔,光源设置在容腔内。第二夹持部与第四夹持部彼此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纳开口,容腔与容纳开口连通以使得光源发出的光从容纳开口导出。通过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相对设置形成的容腔,可以更好的实现光源以及其他元件的集成,并且两者形成的容纳开口可以用来夹持导光板,从而可以使得导光板的固定更加简单方便,避免使用胶条粘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背板等组成。

2、背光源的工作原理是将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显示所需的外部光源。例如,背光模组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时,发光二极管和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组成灯条(light bar),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线性发光源阵列从导光板的入光面照射进入;光在导光板内部传导,会照射到导光板的网点上,产生散射,进而使得光从导光板的出光面输出,形成面光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目前背光模组的光源和光学元件的集成设计以及导光板的固定设计等出现的结构复杂以及光学损失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组件,可以实现光源和光学元件的集成,并可以实现对导光板的固定并避免在固定导光板时使用胶条。

2、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夹持结构,具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结构,具有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以及多个光源,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彼此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三夹持部彼此相对且在二者之间形成容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彼此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纳开口,所述容腔与所述容纳开口连通以使得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从所述容纳开口导出。>

3、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所述光源的出光面面向所述容纳开口。

4、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还包括:灯条基板,所述多个光源设置在所述灯条基板上,所述灯条基板位于所述容腔内或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之外。

5、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材料包括导热材料,所述灯条基板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内侧壁,或所述灯条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之外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壁。

6、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一体成型。

7、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还包括: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一面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相邻设置,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二面与所述容纳开口相邻设置,所述光学元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光源的光的分布或者光的偏振态。

8、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灯条基板的方向,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或者相邻设置,或者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灯条基板的方向,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邻设置。

9、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三夹持部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第二底板凸出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三夹持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的第一底板凸出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至少部分接触配合。

10、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共用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从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第二底板凸出的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共用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四夹持部包括从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凸出的第四凸出部,所述第三凸出部和所述第四凸出部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容纳开口。

11、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第二底板凸出并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凸出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三夹持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凸出并位于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第四凸出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之间,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第二中间部将所述容腔划分为彼此连通的多个子容腔。

12、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光源组件;以及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端部位于所述容纳开口中,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被配置为夹持所述第一导光板。

13、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位于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面的相对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结构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或者所述第一夹持结构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

14、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在的一侧。

15、例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导光板,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导光板之间;以及第二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导光板之间。

16、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面向所述容纳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材料包括导热材料,所述灯条基板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内侧壁,或所述灯条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之外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固定连接,或者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灯条基板的方向,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或者相邻设置,或者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三夹持部包括第二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共用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从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第二底板凸出的第三凸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第二底板凸出并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凸出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三夹持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凸出并位于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第四凸出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

1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面向所述容纳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材料包括导热材料,所述灯条基板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内侧壁,或所述灯条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之外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所述第二夹持结构固定连接,或者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灯条基板的方向,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或者相邻设置,或者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黎光磊张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