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62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2
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包括推杆架、前支架、主关节及多连杆虚拟转点避震组件;多连杆虚拟转点避震组件包括避震器、杠杆、摆杆、后支架及连接架;杠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后支架的第一铰接点,中部转动连接于连接架,第二端转动连接于避震器的活动端;摆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第二铰接点,第二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架;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在高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错开设置;避震器定位于连接架中;第一铰接点和第一转动点的连线与第二铰接点和第二转动点的连线的交叉点为虚拟转点,该虚拟转点在车架震动时保持朝向避震器伸缩方向移动的趋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吸收路面颠簸产生的冲击能量,有效保护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及幼儿,全面提升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儿童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震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1、

2、儿童推车,作为儿童出行的必备工具,消费者尤其针对新生儿及幼儿的各种推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不仅要方便出行,方便成人对婴幼儿的看护,更要保证婴幼儿的出行安全和乘坐舒适。

3、目前儿童推车的基本技术核心主要是机械式推车,即在刚性“三角形”车骨架的基础上,采用机械调节方式实现各种主要功能,如推行、刹车及折叠收车等。

4、现有绝大多数儿童推车主要设计要求如下:

5、以弹簧为主缓冲部件的“减震”功能

6、仅依靠弹簧,具体通过设置“减震”车轮,或在车架中增加弹簧来实现。例如申请号cn88201873.6公开的具有减震万向性能轮的多功能折叠童车、授权公告号cn209321035u公开的一种具有多级减震的折叠童车等。

7、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在原理上仅能实现一定的减震功能,却无法有效实现避震的功能。

8、所谓“避震”是指在震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能量要被某一能量吸收部件吸收或消耗掉,从而使座舱和车架受到的震动冲击能量减少,甚至消失,这样才能起到有效避震,进而到达保护新生儿和幼儿的目的。如果没有能量吸收部件,仅依靠弹簧,则只能起到缓冲功能,即由于路面颠簸而产生的车轮及车架的震动,弹簧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将震动能量转换成为弹簧的压缩储存在弹簧中。在外力撤消后,弹簧通过回弹将能量重新释放给车轮或车架。

9、另外,市场上也有部分儿童推车推出一体式座板和一体式靠背组成的座舱,采用座舱卡合在有弹簧机构的托架或推车车骨架上,其减震效果要进一步研究,即座舱直接坐在弹簧上,无时无刻在承受弹簧的压缩和反弹产生的振荡冲击,无法确保婴幼儿的舒适性。

10、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专利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震儿童推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车架包括推杆架、前支架、主关节以及多连杆虚拟转点避震组件;

4、所述多连杆虚拟转点避震组件包括避震器、杠杆、摆杆、后支架以及连接架;

5、其中,所述杠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第一铰接点;杠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连接架的一第一梁,形成第一转动点;杠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避震器的一活动端;

6、所述摆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第二铰接点,摆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架的一第二梁,形成第二转动点;

7、所述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第二铰接点同时在高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错开设置;

8、所述避震器定位于所述连接架中,其固定端与连接架的第二梁转动连接,连接架的第一梁和第二梁相对固定;

9、定义所述第一铰接点和所述第一转动点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二铰接点和所述第二转动点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和所述第二连线的交叉点为一虚拟转点;该虚拟转点在车架震动时保持朝向避震器伸缩方向移动的趋势。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架具有收折状态和打开状态,且在收折或打开过程中,所述推杆架绕所述主关节旋转。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架还包括座位单元,其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主关节处。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后方。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后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者的下端固接并共同作为后轮的定位部;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所述第二铰接点f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避震器竖直设置,上端为所述活动端,下端为所述固定端,避震器的伸缩方向为上下方向。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避震器的固定端与所述连接架的第二梁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点的前侧。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避震器包括阻尼器、恢复弹簧和外罩;所述阻尼器包括阻尼筒以及滑动定位于阻尼筒中并与之密封配合的活塞杆,该活塞杆做伸出或缩回阻尼筒的往复移动;所述阻尼筒中填充有阻尼介质;

17、所述阻尼筒的端部作为所述活动端,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作为所述固定端;

18、所述恢复弹簧作用于所述阻尼筒和所述活塞杆之间,并使活塞杆保持伸出阻尼筒的运动趋势;

19、所述外罩分为相对套设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罩着于所述阻尼筒外部,另一部分罩设于所述活塞杆外部。

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杠杆为曲型杠杆,所述第一铰接点高于所述第一转动点;

21、所述摆杆的所述第二转动点高于所述第二铰接点。

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避震器的固定端与所述连接架的第二梁的转动连接处为第四转动点,所述避震器绕第四转动点的转动幅度小于或等于5°。

2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

24、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关节的下方,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以及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

25、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26、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27、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28、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29、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30、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3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3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款能吸收路面颠簸所产生的冲击能量,进而实现有效避震的儿童推车。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能够更为有效地保护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及幼儿,全面提升了儿童推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虚拟转点避震组件利用专用避震器,采用多连杆虚拟转点结构改变现有推车仅用弹簧缓冲的避震方式,将现有的刚性“三角形”推车骨架结构改为柔性多连杆虚拟转点避震结构,利用避震器阻尼部件的阻尼特性提供有效的吸收能量以及柔和的恢复特性,充分吸收路面颠簸产生的震动冲击能量,实现有效避震,减少对乘坐儿童,尤其使新生儿及幼儿的震动冲击,提高推车出行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其车架(1)包括推杆架(11)、前支架(13)、主关节(12)以及多连杆虚拟转点避震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具有收折状态和打开状态,且在收折或打开过程中,所述推杆架(11)绕所述主关节(12)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还包括座位单元(17),其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主关节(12)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C)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F)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F)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21)包括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两者的下端固接并共同作为后轮的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18)竖直设置,上端为所述活动端(181),下端为所述固定端(182),避震器(18)的伸缩方向为上下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18)的固定端(182)与所述连接架(22)的第二梁(22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点(E)的前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18)包括阻尼器(25)、恢复弹簧(26)和外罩(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19)为曲型杠杆,所述第一铰接点(C)高于所述第一转动点(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18)的固定端(182)与所述连接架(22)的第二梁(222)的转动连接处为第四转动点(D),所述避震器(18)绕第四转动点(D)的转动幅度小于或等于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以及第三连杆(1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其车架(1)包括推杆架(11)、前支架(13)、主关节(12)以及多连杆虚拟转点避震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具有收折状态和打开状态,且在收折或打开过程中,所述推杆架(11)绕所述主关节(12)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还包括座位单元(17),其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主关节(12)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c)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f)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f)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21)包括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两者的下端固接并共同作为后轮的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18)竖直设置,上端为所述活动端(181),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峰冯进龙朱恒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布格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