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加工的,尤其涉及一种c型铜排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向小型化、轻量化和多功能化发展,装备更加集成。当前配电行业需要一种c型铜排,也就是中间镂空的异型铜排产品,相比实心铜排,能节省材料成本。因为该产品主要作导电用,且需要与相关设备连接,所以需要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机械性能主要是确保其整体扭拧度,同时,产品在使用过程为整根装配,不能切断使用,因此对其直度要求也较高。
2、目前制备此类镂空铜排,行业上采用卧式挤压机分流成型工艺。该卧式挤压工艺需要经过熔炼、水平连铸、铸锭加热、卧式挤压、酸洗、清洗、拉拔等工序,工艺路线更长、成材率低。同时,挤压模具采用的是分体式结构,模具复杂,维护复杂,且挤压品在常温环境下缓冷晶粒会逐渐长大,无法保证产品性能。
3、如果采用常规的上引、连续挤压、拉拔的制备工艺,会常常出现模具破碎报废的问题,无法生产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优异的c型铜排。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的铜排制备存在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型铜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熔炼;S2:上引连铸;S3、连续挤压;S4、拉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C型铜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沿其贯通方向依次包括挤压进口、挤压成型腔和挤压出口,所述挤压进口、所述挤压成型腔和所述挤压出口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挤压进口的周侧呈弧形设置,所述挤压成型腔的周侧呈倾斜设置,所述挤压成型腔周侧的倾斜角度为5°~15°,所述挤压进口的前侧的截面积与所述挤压出口的截面积的比例为(1.8~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C型铜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腔包括: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型铜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熔炼;s2:上引连铸;s3、连续挤压;s4、拉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c型铜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腔沿其贯通方向依次包括挤压进口、挤压成型腔和挤压出口,所述挤压进口、所述挤压成型腔和所述挤压出口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挤压进口的周侧呈弧形设置,所述挤压成型腔的周侧呈倾斜设置,所述挤压成型腔周侧的倾斜角度为5°~15°,所述挤压进口的前侧的截面积与所述挤压出口的截面积的比例为(1.8~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c型铜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腔包括:第一底腔以及设于其两端的第一侧腔,两所述第一侧腔均位于所述第一底腔的同一侧,两所述第一侧腔位于所述第一底腔的两端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底腔位于两所述第一侧腔之间具有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底腔的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侧腔呈倾斜的倒l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c型铜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出口包括:第三底腔以及设于其两端的第三侧腔,两所述第三侧腔均位于所述第三底腔的同一侧,两所述第三侧腔位于所述第三底腔的两端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底腔位于两所述第三侧腔之间具有第三内凹结构,所述第三底腔的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三侧腔呈倾斜的倒l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c型铜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工装还包括:导流垫片和腔体后盖,所述导流垫片、所述挤压模具和所述腔体后盖沿所述挤压腔的贯通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导流垫片内具有导流腔,所述腔体后盖内具有后盖腔,所述导流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玲海,汪雄风,陈伟栋,袁嘉磊,刘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电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