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239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技术涉及柔性材料的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包括多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直线滑轨、滑块、连杆、摆臂和圆形凸轮轴承,所述旋转架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包括吸附盒和滚珠花键,所述滚珠花键一端连接所述吸附盒,另一端延伸穿过所述连接板,所述直线滑轨设置在连接板一侧,所述滑块可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上,所述圆形凸轮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轨迹内且所述圆形凸轮轴承一端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摆臂套设在滚珠花键上,所述连杆一端连接所述滑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摆臂。本技术通过连杆、摆臂和花键来实现吸附盒的变横动作,降低加工难度,提高装置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柔性材料的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纸尿裤、尿布、卫生巾等生产工艺中,往往需要对连续柔性材料进行裁切、转位和复合,且在裁切和复合位置要具有不同的输送速度,即转向变速工艺。现有的转向变速工艺所使用的设备,一边是用圆形凸轮直接控制吸附头旋转变向,再利用平面凸轮通过一套连杆机构控制吸附头的摆动来实现变速,如公告号“cn103395094b”公开的专利《一种柔性材料的变速转位装置》。

2、但该种转向变速装置存在以下一些缺点:一、装置中的圆形凸轮需要仿形加工,加工非常困难,而且加工精度很难保证,在实际运行时,容易出现异响,卡顿等现象,凸轮及凸轮轴承容易磨损,使设备故障,设备寿命不长等缺陷,需要经常保养维护;二、平面凸轮通过一套连杆机构控制吸附头摆动,平面凸轮轴承受交变载荷,且因为有间隙存在,所以还有冲击载荷,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机械疲劳,导致连杆断裂,引起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吸附盒的旋转半径来实现速度的变化,并通过连杆、摆臂和花键来实现吸附盒的变横动作,降低加工难度,提高装置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新型转向变速装置。

2、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包括机架、主轴、旋转架、驱动机构、平面凸轮、多组吸附变速机构、旋转负压机构、圆形凸轮和多组转向机构,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旋转架可转动设置在主轴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所述平面凸轮固定设置在主轴上且所述平面凸轮上形成有第一轨迹,多组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可沿着旋转架的径向移动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且多组所述吸附变速机构沿着所述旋转架的圆周方向布置,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具有适配第一轨迹的平面凸轮轴承,所述平面凸轮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内且可沿着第一轨迹行走,所述吸附变速组件通过软管连接旋转负压机构,所述圆形凸轮设置在主轴上,所述圆形凸轮上形成有第二轨迹,所述转向机构一端连接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另一端可沿着第二轨迹移动设置于第二轨迹内,且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一一对应;

4、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直线滑轨、滑块、连杆、摆臂和圆形凸轮轴承,所述旋转架上与吸附变速机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包括吸附盒和滚珠花键,所述滚珠花键一端连接所述吸附盒,另一端延伸穿过所述连接板,所述直线滑轨设置在连接板朝向所述圆形凸轮一侧,所述滑块可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上,所述圆形凸轮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轨迹内且所述圆形凸轮轴承一端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摆臂套设在滚珠花键上,所述连杆一端连接所述滑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摆臂。

5、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包括被动法兰、主动法兰、多个连接板和同步轮,所述被动法兰和所述主动法兰平行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连接板沿着所述旋转架的圆周方向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相对应的位置,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吸附变速组件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被动法兰,另一端连接所述主动法兰,所述吸附变速组件设置在所述被动法兰上,所述平面凸轮与所述圆形凸轮设置在所述被动法兰与所述主动法兰之间,且所述平面凸轮靠近所述被动法兰,所述圆形凸轮靠近所述主动法兰,所述同步轮设置在主动法兰远离被动法兰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同步轮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所述旋转负压机构设置在所述被动法兰远离所述主动法兰的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包括升降导轨、连接座、平面凸轮轴承、吸附盒、吸附盒座和滚珠花键,所述升降导轨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连接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导轨上,所述平面凸轮轴承设置在连接座上且所述平面凸轮轴承可沿着所述第一轨迹行走,所述吸附盒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吸附盒设置在所述吸附盒座上,所述吸附盒座与所述吸附盒之间形成有连通的风道,所述滚珠花键一端连接所述吸附盒,另一端沿着径向朝主轴一侧延伸并依次穿过所述吸附盒座、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摆臂。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远离平面凸轮轴承的一侧形成有两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接臂,所述吸附盒座设置在两所述连接臂上。

8、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负压机构包括旋转负压室、固定负压室、直角风管和直风管,所述旋转负压室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固定负压室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固定负压室位于所述旋转负压室内,所述固定负压室和所述旋转负压室之间形成有一负压区域,所述直风管设置在旋转负压室上且所述直风管连通所述负压区域,所述直角风管设置在所述吸附盒座上且与所述吸附盒座上的风道相连通,所述直角风管与所述直风管通过软管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负压机构还包括负压调整块和配气调整盘,所述负压调整块固定设置在配气调整盘上,所述配气调整盘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负压区域上使所述负压调整块可活动设置在所述负压区域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换码法兰,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所述旋转架和所述旋转负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且所述旋转负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旋转架之间,所述换码法兰设置在所述前侧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换码法兰穿过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平面凸轮固定连接,所述换码法兰上形成有一六角扁位,所述六角扁位位于所述换码法兰不与所述前侧板接触的一侧。

12、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第一、通过转向机构实现吸附盒的转向,圆形凸轮轴承在圆形凸轮上形成的第二轨迹内移动,带动滑块在直线滑轨上滑动,当滑块滑动时,连杆带动摆臂摆动,摆臂通过滚珠花键驱动吸附盒转动,实现转向,圆形凸轮无需仿形加工,加工难度大大降低,加工精度也能提高所以不会出现卡顿、异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和设备的可靠性;同时将转向过程和变速过程互相独立开来,平面凸轮轴承不再承受交变载荷,也没冲击载荷,始终只承受离心力,也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14、第二、通过吸附变速机构实现吸附盒的变速,当旋转架转动,平面凸轮轴承沿着平面凸轮上的第一轨迹移动,控制连接座沿着升降导轨升降,带动连接座上的吸附盒升降,通过升降改变吸附盒的育东半径,从而实现变速。

15、第三、通过旋转负压机构进行配气,使吸附盒可以吸附材料,且可以通过转动配气调整盘来调整负压调整块的位置,从而改变负压区域的位置和大小,实现负压区域可控。

16、第四、通过和平面凸轮固定连接的换码法兰,实现换码调节,换码时只需通过六角扁位旋转换码法兰至需要的角度后重新固定即可实现换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轴、旋转架、驱动机构、多组吸附变速机构、圆形凸轮和多组转向机构,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旋转架可转动设置在主轴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多组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可沿着旋转架的径向移动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且多组所述吸附变速机构沿着所述旋转架的圆周方向布置,所述圆形凸轮设置在主轴上,所述圆形凸轮上形成有第二轨迹,所述转向机构一端连接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另一端可沿着第二轨迹移动设置于第二轨迹内,且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面凸轮,所述平面凸轮固定设置在主轴上且所述平面凸轮上形成有第一轨迹,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具有适配第一轨迹的平面凸轮轴承,所述平面凸轮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内且可沿着第一轨迹行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包括被动法兰、主动法兰、多个连接板和同步轮,所述被动法兰和所述主动法兰平行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连接板沿着所述旋转架的圆周方向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相对应的位置,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被动法兰,另一端连接所述主动法兰,所述吸附变速机构设置在所述被动法兰上,所述平面凸轮与所述圆形凸轮设置在所述被动法兰与所述主动法兰之间,且所述平面凸轮靠近所述被动法兰,所述圆形凸轮靠近所述主动法兰,所述同步轮设置在主动法兰远离被动法兰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同步轮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包括升降导轨、连接座、平面凸轮轴承、吸附盒、吸附盒座和滚珠花键,所述升降导轨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连接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导轨上,所述平面凸轮轴承设置在连接座上且所述平面凸轮轴承可沿着所述第一轨迹行走,所述吸附盒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吸附盒设置在所述吸附盒座上,所述吸附盒座与所述吸附盒之间形成有连通的风道,所述滚珠花键一端连接所述吸附盒,另一端沿着径向朝主轴一侧延伸并依次穿过所述吸附盒座、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摆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远离平面凸轮轴承的一侧形成有两平行间隔布置的连接臂,所述吸附盒座设置在两所述连接臂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旋转负压机构,所述旋转负压机构包括旋转负压室、固定负压室、直角风管和直风管,所述旋转负压室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固定负压室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固定负压室位于所述旋转负压室内,所述固定负压室和所述旋转负压室之间形成有一负压区域,所述直风管设置在旋转负压室上且所述直风管连通所述负压区域,所述直角风管设置在所述吸附盒座上且与所述吸附盒座上的风道相连通,所述直角风管与所述直风管通过软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负压机构还包括负压调整块和配气调整盘,所述负压调整块固定设置在配气调整盘上,所述配气调整盘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负压区域上使所述负压调整块可活动设置在所述负压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换码法兰,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所述旋转架和所述旋转负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且所述旋转负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旋转架之间,所述换码法兰设置在所述前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码法兰穿过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平面凸轮固定连接,所述换码法兰上形成有一六角扁位,所述六角扁位位于所述换码法兰不与所述前侧板接触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轴、旋转架、驱动机构、多组吸附变速机构、圆形凸轮和多组转向机构,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旋转架可转动设置在主轴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多组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可沿着旋转架的径向移动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且多组所述吸附变速机构沿着所述旋转架的圆周方向布置,所述圆形凸轮设置在主轴上,所述圆形凸轮上形成有第二轨迹,所述转向机构一端连接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另一端可沿着第二轨迹移动设置于第二轨迹内,且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面凸轮,所述平面凸轮固定设置在主轴上且所述平面凸轮上形成有第一轨迹,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具有适配第一轨迹的平面凸轮轴承,所述平面凸轮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内且可沿着第一轨迹行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包括被动法兰、主动法兰、多个连接板和同步轮,所述被动法兰和所述主动法兰平行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连接板沿着所述旋转架的圆周方向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相对应的位置,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被动法兰,另一端连接所述主动法兰,所述吸附变速机构设置在所述被动法兰上,所述平面凸轮与所述圆形凸轮设置在所述被动法兰与所述主动法兰之间,且所述平面凸轮靠近所述被动法兰,所述圆形凸轮靠近所述主动法兰,所述同步轮设置在主动法兰远离被动法兰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同步轮连接并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变速机构包括升降导轨、连接座、平面凸轮轴承、吸附盒、吸附盒座和滚珠花键,所述升降导轨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连接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导轨上,所述平面凸轮轴承设置在连接座上且所述平面凸轮轴承可沿着所述第一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清河吴清斌何子平吕辉桓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海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