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221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包括壳体、滑动机构和海绵,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基座,且基座的外侧设置有罩壳,所述基座与分流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排气管道、单向阀、单向进气阀和气囊,且排气管道与分流管道对应设置,同时排气管道与气囊连接。该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缓冲弹簧随着装置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冲击而形变伸展和收缩,形变收缩的过程中缓冲弹簧将带动顶板及其底部的连杆下移,同时连杆滑动在罩壳的内部时将推动压板挤压海绵,从而即可将海绵内部吸收的润滑油挤出,挤出的润滑油将流至基座的内部,并通过基座上的分流管道分流至壳体内部,避免其因润滑、散热不良而导致导致组件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具体为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


技术介绍

1、差速器总成是由若干个零件组合起来,完成某个功能,但同时又是整个系统(整个机器)的一部分。这个组合起来的(系统的)零件就是总成。差速器只是对其中的一个总成功能的描述,差速器总成是这个零件的名称,但口头上往往省略“总成”两个字,汽车差速器处于其一种,其主要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差速器总成典型的如公开号cn210240475u一种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外部的齿圈,所述差速器壳体内设有行星齿轮系和半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和半轴齿轮系的腔体通过啮合动力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内设有行星齿轮系和半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和半轴齿轮系的腔体通过啮合动力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内设有行星齿轮系和半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和半轴齿轮系的腔体通过啮合动力连接,本申请在行星齿轮、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的相对转动面上开设有偏心环形润滑油槽,进而能够为行星齿轮与差速器壳体、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体提供有效的润滑,而且圆形润滑油道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加工精度易控制,减少了垫片与差速器壳体或齿轮之间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其主要特点是行星齿轮不仅可以传输不同的转速,还可以传输不同的扭矩,产生高差扭传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行驶的过程中一侧车轮打滑的现象,提高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2、综上所述,现有的差速器总成在使用时容易因润滑油供给不足而产生润滑不良和散热不良的问题,进而导致组件断裂,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差速器总成在使用时容易因润滑油供给不足而产生润滑不良和散热不良的问题,进而导致组件断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包括壳体、滑动机构和海绵,

3、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基座,且基座的外侧设置有罩壳,所述基座与分流管道的一端连接,且分流管道的另一端贯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排气管道、单向阀、单向进气阀和气囊,且排气管道与分流管道对应设置,同时排气管道与气囊连接;

4、所述海绵设置在基座的内部,且海绵的上方设置有压板,同时压板通过连杆与顶板连接,所述连杆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顶板以及罩壳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且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均通过万向联轴器与缓冲器连接,所述第一轴杆上设置有主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设置在括壳体的一侧。

5、优选的,所述基座和罩壳上相对设置有延伸板,且延伸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贯穿连接。

6、优选的,所述分流管道对称设置在壳体上,且分流管道设置在海绵的两侧。

7、优选的,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且排气管道远离气囊的一端设置在分流管道的上方,所述气囊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且气囊对称设置在缓冲弹簧的外侧。

8、优选的,所述压板上连接有导向块,且导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滑槽开设在基座和罩壳的内壁上,且基座和罩壳卡合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连杆对称设置有两组,且连杆滑动连接在罩壳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杆上连接有太阳轮,且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以及第二行星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与外齿轮啮合连接,且外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杆上所述太阳轮、外齿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与分流管道对应设置,同时第二行星轮通过从动旋转机构与分流管道连接。

12、优选的,所述从动旋转机构包括主动齿盘、第一从动齿盘、第二从动齿盘、套环和漏斗,且主动齿盘分别与第一从动齿盘以及第二从动齿盘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盘以及第二从动齿盘均通过套环与两侧的分流管道连接,且分流管道的底部与漏斗转动连接。

13、优选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首先将装置安装在相应位置,同时装置在工作时将会产生震动,而缓冲弹簧随着震动冲击而发生形变进行缓冲,形变收缩的过程中缓冲弹簧将拉动顶板及其底部的连杆推动压板下移,压板下移的过程中将对其下方的挤压海绵进行挤压;

15、s2:受压后海绵内部的润滑油将排至基座的内部,流入基座内的润滑油将再分流管道的引流作用下排至分流至壳体内部,并对其内部的传动元件进行润滑,同时分流管道在第一从动齿盘以及第二从动齿盘以及主动齿盘的联动配合下将跟随第二行星轮旋转,并以此达到促排润滑油的作用,同时避免润滑油堵塞或者粘附在分流管道的内部;

16、s3:气囊在顶板下移的过程中将受到挤压,受到顶板挤压后的气囊其内部存储的气流将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并对其下方的分流管道进行吹气疏通,并以此避免分流管道被污染物或者杂质堵塞单向阀的设置避免润滑油通过排气管道进入气囊的内部对其造成污染;

17、s4:当缓冲弹簧带动顶板上移复位时气囊受压结束并随动拉伸,而气囊纵向在拉伸过程中外部的气流将通过单向进气阀自主的进入气囊,为其下次促排操作提供气流。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

19、(1)本专利技术通过缓冲弹簧、连杆、顶板和压板的配合使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差速器总成在使用时容易因润滑油供给不足而产生润滑不良和散热不良的问题,进而导致组件断裂的问题,缓冲弹簧随着装置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冲击而形变伸展和收缩,形变收缩的过程中缓冲弹簧将带动顶板及其底部的连杆下移,同时连杆滑动在罩壳的内部时将推动压板挤压海绵,从而即可将海绵内部吸收的润滑油挤出,挤出的润滑油将流至基座的内部,并通过基座上的分流管道分流至壳体内部的第二行星轮,而第二行星轮在旋转啮合的过程中将会把润滑油转移至太阳轮和外齿轮上,而太阳轮和外齿轮在旋转的过程中将润滑油传递给第一行星轮,并以此优化装置的结构,避免其因润滑、散热不良而导致导致组件断裂,且与传统的利用离心的方式注入润滑油的方式相较更为连续以及均匀;

20、(2)本专利技术通过滑动机构和分流管道的配合使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差速器总成多是通过注入孔或是管道注入润滑油,而注入孔和管道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容易被灰尘或是油中的沉淀物堵塞,进而影响润滑油的正常注入的问题,气囊在缓冲弹簧带动顶板下移的过程中将从动受到顶板的挤压,受到挤压后的气囊其内部存储的气流将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对其下方的分流管道进行吹气疏通,并以此避免分流管道被污染物或者杂质堵塞,进而便于基座内部的润滑油通过分流管道排至壳体内部的传动零件上,并以此优化装置的结构,保证润滑油的正常注入,单向阀避免润滑油通过排气管道进入气囊的内部,并以此避免润滑油浪费,同时避免气囊被润滑油污染,另一方面缓冲弹簧带动顶板上移复位时气囊受压结束并随动拉伸,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包括壳体(1)、滑动机构(7)和海绵(8),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和罩壳(3)上相对设置有延伸板(4),且延伸板(4)之间通过连接件(5)贯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道(6)对称设置在壳体(1)上,且分流管道(6)设置在海绵(8)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701)上设置有单向阀(702),且排气管道(701)远离气囊(704)的一端设置在分流管道(6)的上方,所述气囊(704)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703),且气囊(704)对称设置在缓冲弹簧(14)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9)上连接有导向块(11),且导向块(11)滑动连接在滑槽(10)的内部,所述滑槽(10)开设在基座(2)和罩壳(3)的内壁上,且基座(2)和罩壳(3)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2)对称设置有两组,且连杆(12)滑动连接在罩壳(3)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15)上连接有太阳轮(19),且太阳轮(19)与第一行星轮(21)以及第二行星轮(2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21)和第二行星轮(22)与外齿轮(20)啮合连接,且外齿轮(20)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杆(1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19)、外齿轮(20)、第一行星轮(21)和第二行星轮(22)均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第一行星轮(21)和第二行星轮(22)与分流管道(6)对应设置,同时第二行星轮(22)通过从动旋转机构(24)与分流管道(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旋转机构(24)包括主动齿盘(2401)、第一从动齿盘(2402)、第二从动齿盘(2403)、套环(2404)和漏斗(2405),且主动齿盘(2401)分别与第一从动齿盘(2402)以及第二从动齿盘(240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盘(2402)以及第二从动齿盘(2403)均通过套环(2404)与两侧的分流管道(6)连接,且分流管道(6)的底部与漏斗(2405)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包括壳体(1)、滑动机构(7)和海绵(8),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和罩壳(3)上相对设置有延伸板(4),且延伸板(4)之间通过连接件(5)贯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道(6)对称设置在壳体(1)上,且分流管道(6)设置在海绵(8)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701)上设置有单向阀(702),且排气管道(701)远离气囊(704)的一端设置在分流管道(6)的上方,所述气囊(704)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703),且气囊(704)对称设置在缓冲弹簧(14)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9)上连接有导向块(11),且导向块(11)滑动连接在滑槽(10)的内部,所述滑槽(10)开设在基座(2)和罩壳(3)的内壁上,且基座(2)和罩壳(3)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润滑的复合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2)对称设置有两组,且连杆(12)滑动连接在罩壳(3)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继松王小箭窦振斌徐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