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917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包括两个端盖,两个端盖之间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玻璃钢管,玻璃钢管的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膜,两个端盖之间的中央固定插接有中心管,中心管穿过反渗透膜的中央,所述中心管的中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渗透孔,所述中心管表面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中心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管,所述对接套管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用于与连接孔进行对接;本技术在对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一个中心管的左端插入另一个中心管右端的对接套管内,对接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一直用手拉住插销,对接起来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渗透纳滤膜,具体为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


技术介绍

1、当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在较大的过滤设备中使用时,需要将多个反渗透纳滤膜进行串联组装,使之组合成一个较长的过滤装置,以增强过滤效果。

2、我国公开专利“反渗透纳滤膜组件(cn218393124u)”,包括中心管、过滤膜、固定套和玻璃套,中心管表面裹卷有过滤膜,且过滤膜表面分别套设有玻璃套和固定套,所述中心管两侧末端皆固定有延伸环,且延伸环中部皆插入有连接杆,所述延伸环四周皆开设有第二弹簧槽,所述第二弹簧槽中部穿过有拉杆,且拉杆末端皆固定有设置在第二弹簧槽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末端皆固定有穿过第二弹簧槽另一侧的插销,该反渗透纳滤膜组件设置有插销、第一弹簧、连接块和插槽,通过连接杆插入中心管内后,并且连接杆抵压插销,插销通过连接块推动拉杆在第二弹簧槽内移动,并且连接块挤压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将连接杆带动插槽移动到插销前端后,第一弹簧弹性形变恢复,第一弹簧通过连接块推动插销插入插槽内,从而将连接杆快速安装在中心管内。

3、上述装置的两个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在对接时,需要额外使用一个连接管进行对接,并且该装置在中心管的两端的延伸环内均设置插销结构,并通过两端延伸环内的插销结构分别对连接管的两端进行连接固定,在对接一次管道的时候需要进行两次固定工作,操作步骤繁琐,且插销结构上未设置自锁结构,在拆卸和安装时需要一直用手拉动插销结构,才能进行对接,安装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2、本技术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包括两个端盖,两个端盖之间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玻璃钢管,玻璃钢管的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膜,两个端盖之间的中央固定插接有中心管,中心管穿过反渗透膜的中央,所述中心管的中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渗透孔,所述中心管表面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中心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管,所述对接套管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用于与连接孔进行对接。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锁结构包括插销,所述插销顶部的中央设置有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插销沿垂直方向滑动连接于固定套管内部,所述插销的底部穿过固定套管的底部。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杆的顶部穿过固定套管的顶部,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杆表面且靠近中央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套管顶部且靠近中央两侧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形状结构与限位块的形状结构契合。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套管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插销的顶部固定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插销穿过通孔。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的内径与中心管的外径相同,所述通孔直径、插销的直径和连接孔的直径均相同。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通过在自锁结构中设置的活动杆以及限位块,配合固定套筒顶部设置的限位槽,使得限位块在位于固定套筒之外时,能够对活动杆起到自动限位作用,且此时插销位于固定套管的内部,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一个中心管的左端插入另一个中心管右端的对接套管内,对接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一直用手拉住插销,对接起来非常方便。

11、2、本技术通过在固定套管内部设置的复位弹簧,使得工作人员在需要使用插销对中心管与对接套管进行固定时,只用握住手柄旋转活动杆,将限位块转动至限位槽上方后,插销就回在复位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从固定套管中弹出并插入中心管左端的连接孔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无需使用额外的连接配件,代替了传统使用连接管对两个反渗透纳滤膜组件进行连接固定的工作方式,简化了对接流程以及对接步骤,有效地提高了对接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包括两个端盖(1),两个端盖(1)之间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玻璃钢管(2),玻璃钢管(2)的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膜(3),两个端盖(1)之间的中央固定插接有中心管(4),中心管(4)穿过反渗透膜(3)的中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4)的中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渗透孔(5),所述中心管(4)表面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孔(6),所述中心管(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包括插销(10),所述插销(10)顶部的中央设置有连接套管(11),所述连接套管(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2),所述插销(10)沿垂直方向滑动连接于固定套管(9)内部,所述插销(10)的底部穿过固定套管(9)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2)的顶部穿过固定套管(9)的顶部,所述活动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2)表面且靠近中央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限位块(14),所述固定套管(9)顶部且靠近中央两侧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901),所述限位槽(901)的形状结构与限位块(14)的形状结构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9)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02),所述复位弹簧(902)的另一端与插销(10)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套管(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8),所述密封圈(8)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均开设有通孔(801),所述插销(10)穿过通孔(8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8)的内径与中心管(4)的外径相同,所述通孔(801)直径、插销(10)的直径和连接孔(6)的直径均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包括两个端盖(1),两个端盖(1)之间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玻璃钢管(2),玻璃钢管(2)的内部设置有反渗透膜(3),两个端盖(1)之间的中央固定插接有中心管(4),中心管(4)穿过反渗透膜(3)的中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4)的中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渗透孔(5),所述中心管(4)表面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连接孔(6),所述中心管(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套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结构包括插销(10),所述插销(10)顶部的中央设置有连接套管(11),所述连接套管(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2),所述插销(10)沿垂直方向滑动连接于固定套管(9)内部,所述插销(10)的底部穿过固定套管(9)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渗透纳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2)的顶部穿过固定套管(9)的顶部,所述活动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彪张春雷杨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纳霏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