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83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包括:红外投射器,用于投射红外光;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光的反射信号,并生成第一红外图像;第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光的反射信号或偏振反射信号,并生成第二红外图像;切换片,包含偏振部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当所述切换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偏振部件位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光路上,使得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偏振反射信号;当所述切换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偏振部件不位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光路上,使得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反射信号。本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深度相机,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社会中,安全和保护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身份认证、门禁系统、消费者电子、医疗和支付系统等领域需要安全性更高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更严格的安全标准,避免设备和数据的被盗用或意外访问。生物识别技术因为不依赖设备,难以复制和模拟而成为了安全和保密领域越来越重要的技术。生物特征之所以如此独特,是因为它们在每个人的表现都有所不同。

2、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结构光相机、tof相机、双目相机等可以实现生物识别,但通常具有较高的成本。比如通常结构光相机需搭配可见光相机以实现人体信息的获取、活体识别等各类功能。

3、某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度相机,包括:红外光投射模块,用于向场景中目标人物投射红外泛光;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经目标人物反射后的红外泛光生成红外图像;rgb相机模块,用于采集目标人物的rgb图像;处理器模块,用于在rgb图像上截取预设置尺寸的第一人脸像素区域,在红外图像上截取预设置尺寸的第二人脸像素区域,将第一人脸像素区域、第二人脸像素区域输入预训练的相片攻击检测模型,通过相片攻击检测模型判断第一人脸像素区域是否为攻击相片,并输出攻击检测结果。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判断rgb图像是否为攻击相片,防止了通过小照片进行人脸识别系统攻击的安全隐患,保证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运行。

4、某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为提出生成高质量深度轮廓估计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双目rgb-d相机深度轮廓估计方法,rgb-d表示彩色和深度图像。首先得到低分辨率的深度边缘信息;然后通过相机标定和图像校准操作,得到深度边缘的高分辨率散点图,并进行边缘插值得到高分辨率的连续的深度轮廓;最后,在彩色图像边缘的引导和约束下,对深度轮廓进行矫正优化,生成最终的深度轮廓图像。

5、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仅利用一个红外投射器,可以利用第一红外接收器与第二红外接收器构成双目系统,也可以分别接收偏振光和非偏振光,从而获得人体表皮和人体血管信息,获得更多的人体信息,实现准确的活体识别、身份认证等功能,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3、红外投射器,用于投射红外光;

4、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光的反射信号,并生成第一红外图像;

5、第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光的反射信号或偏振反射信号,并生成第二红外图像;

6、切换片,包含偏振部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

7、当所述切换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偏振部件位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光路上,使得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偏振反射信号;

8、当所述切换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偏振部件不位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光路上,使得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反射信号。

9、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片包括:

10、偏振部件,用于对光路进行偏振处理;

11、转换部件,与所述偏振部件固定,并有一端位于壳体外部。

12、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部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面积。

13、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用于所述切换片的移动。

14、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部件有不同的偏振区域;其中,不同的所述偏振区域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

15、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以控制所述切换片的位置移动。

16、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三红外接收器与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或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相同,用以构成双目系统。

17、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投射器可切换地投射结构光或泛光。

18、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投射器为结构光投射器,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为tof接收器。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0、红外投射器,用于投射红外光;

21、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光的反射信号或偏振反射信号,并生成第一红外图像;

22、第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光的反射信号或偏振反射信号,并生成第二红外图像;

23、切换片,包含偏振部件,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间移动;

24、当所述切换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偏振部件位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光路上,使得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偏振反射信号;

25、当所述切换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偏振部件不位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光路上,使得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反射信号;

26、当所述切换片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偏振部件位于所述红外投射器的光路上,使得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偏振反射信号。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8、本技术使用一种红外投射器来采集人体信息,并使用偏振光和非偏振光相结合的技术来确保更好的成像效果。偏振光和非偏振光的组合可提供更清晰和更准确的图像,并消除照射光线造成的反射和干扰。此外,双接收模态的组合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29、本技术通过切换片使得深度相机可以在两种模式间切换,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在第一种模式下,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的反射信号相同,除与红外投射器构成深度相机系统外,第一红外接收器与第二红外接收器还可以构成双目系统,具有更高的深度精度与测量范围,同时具有更大的fov;在第二种模式下,第一红外接收器与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的信号不同,可以获得更多样的数据,获得人体不同表皮组织的数据。

30、本技术可以简化系统设计,具有更小的体积并减少成本和能耗。相对于传统系统中使用不同摄像头组的方式,本技术只需要一个设备即可完成所有记录和图像处理的任务。这不仅可以减少硬件成本,还可以节省更多的能源资源。

31、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同时进行信号采集,可以保证数据的同步,使得第一红外图像和第二红外图像的采集保持同步,具有极佳的时间同步性,更好地进行数据对比与分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部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用于所述切换片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部件有不同的偏振区域;其中,不同的所述偏振区域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以控制所述切换片的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三红外接收器与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或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相同,用以构成双目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投射器可切换地投射结构光或泛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投射器为结构光投射器,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为TOF接收器。

10.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部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用于所述切换片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部件有不同的偏振区域;其中,不同的所述偏振区域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双接收模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朱力吕方璐汪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